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自主体验的实践

2020-06-06刘利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创设法治道德

刘利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散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这表明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知去增强学生的道德认识与法治意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体验,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是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根本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与做合一”,促使学生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参与实践,自主体验“学与做的统一”。

一、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主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课堂让位于学生的实际需要,鼓励学生用积极的方式自主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去,一方面培养学生“想学、会做”的主动认知,一方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学生的自主体验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情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和情感是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主动学习和主动体验就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到情感的形成过程。道德与法治教学一是要根据课程标准传授知识和道理,二是要把道德体验与法治教育作为生活事件。教师应把自主体验作为实践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做,把体验作为一种生生合作、师生协作学习的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应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从而使学生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成长,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自己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就让学生自己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就让学生自己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自己总结。

学生的自主体验应该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将科学的道德认识和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法治思想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社会主义道德的高尚,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在保护人民权利和生命财产中的作用。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主体,并引导学生学会体验,积极实践和探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自主体验的探究者。

二、创设自主体验的学习情境

有这样一句话:“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却无法迫使它饮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至于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去探究和体验,都取决于学生的认识和情感。例如,在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选举方法,进行班干部的民主选举,让学生自己申报职务,通过小组讨论,投票选举,让学生自主体验民主的价值所在。比如有个同学平时比较关心班级事务,在一次民主选举中,他根据自己的爱好申报班级体育委员并如愿当选。他对班级体育十分负责,深得学生好评。他本人既受到了一次民主体验,也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想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现“教学做合一”的目标,教师就一定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需要什么,真正做到换位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应进行方法得当的正面引导、有的放矢的教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实现个体发展。

学生的学习体验应该是学生的主动体验,这种体验应该是个体的情感需要产生的体验,有的是积极体验,有的是消极体验。人们的情感就是在体验中产生的。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就是要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消除消极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积极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体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自主体验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体验的作用,培養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巧妙地把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把学生引入迫切希望探究的情境。

教师在创设活动情境时,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据、以学生知识经验为底蕴,创设的教学情境要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分享。而学生只有在“做”中学,在“做”上下功夫,“学”才成为有效的学,“教”才成为有效的教。

三、引领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升华情感

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建构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以活动为主线,以活动促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实践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体味。学生个体的自主体验正是学生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教师要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巧妙结合在一起。只有如此,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才能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融合。教师在课堂中提供条件,创设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进而使学生形成合作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对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足,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从而确保了每个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可行性。

小组合作的模式,对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有效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不可取代的意义。它的价值体现在快投入(提高学生参与的速度),频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频度),多层次(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共矫正(提高学生参与的难度),小坡度(保证学生参与的成功)。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和经历主动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竞争意识,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体验,并在体验中得到成长。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主动体验,体验道德与法治生活,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

猜你喜欢

创设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