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0-06-06彭雪梅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核心

彭雪梅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时代,课堂教学已经不单单是提高学生成绩,还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顺应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核心素养成为教学核心的客观要求。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采取先进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實践能力,让学生获得全面提高与综合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容及其价值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把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作为出发点。政治认同即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具有文化自信,热爱党、拥护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全球视野、开放心态,尊重文化多样性。理性精神即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做出科学的解释、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感悟人生智慧,过有意义的生活。树立法治意识是让学生对基本的法律法规等法治观念学以致用,学法懂法,知法守法,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依法维权。作为中国公民,初中生也应树立参与意识,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增强公德意识,有较高的道德境界。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核心素养理念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能够解决目前课堂中的不少问题,提升课堂效率。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不能主动学习与积极参与,这决定了在课堂上也不能进行自主思考,更不会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不能获得经验的积累,更难以提升综合素养。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提高。在注重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中,教师不再一味追求学习成绩的提高,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掌握知识点,在具体的实际生活中也可以学以致用,为以后踏入社会打下基础。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具体运用

第一,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起点,只有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通过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课堂上增加对时事热点的讨论等,能够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积极主动思考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增加对社会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然后结合某个热点问题要求学生做出思考与观察,这样,便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获得自身的判断与思考。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与核心素养。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基本上是书本内容的传授,这种呆滞死板的教学方法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引起他们的排斥心理,更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多了,大家可以交换意见。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辨水平。

第三,创建正确的教学评价体制,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心理上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教师要采取合适的心理辅导方法,在平时教学中,对那些表现突出的要给予肯定,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健康心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对于一些学困生,也要积极引导,客观评价,打开他们的心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可见,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看分数,而是从整体出发,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此外,教师还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与思想状况,对有问题的学生要积极引导,让他们健康成长。

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增加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并创建正确的评价体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学习中,以便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要督促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以便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自我。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