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研究

2020-06-05王梦宇庞智强闫育满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甘肃省指标融合

王梦宇,庞智强,闫育满

(兰州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农村经济长期向好发展和城乡均衡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五大方面之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同行业、不同产业之间的壁垒逐渐消失,产业融合新业态逐渐显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1]甘肃地处西北,相比东中部省份,经济发展落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一直是脱贫攻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要想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必须正确认识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所处发展阶段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有关农村产业融合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加。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对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推动力、融合模式、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效应五个方面。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内涵方面,芦千文[2]将产业融合分为结果论、过程论、目的论和性质论四种类型。在推动力方面,芦千文[3]、王乐君[4]、魏薇[5]认为可以通过构建农业产业联合体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产业链效益最大化从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陈赞章[6]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从政府角度分析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举措;张林等[7]、万宝瑞[8]认为加大农村金融扶持力度、培育“互联网+”农业发展新业态是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有效途径。在融合模式方面,马晓河[9]将其分为农业内部整合型、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农业与其他产业交叉型和先进要素渗透型四种;赵海[10]按照生产经营主体将农村产业融合的类型划分为农户主导型、农民合作社主导型、龙头企业主导型和“互联网+”主导型四种类型。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冯伟等[11]、李芸等[12]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和社会经济效应两方面构建农业产业融合的指标评价体系,关浩杰[13]立足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方法方面,李芸等[12]、陈盛伟等[14]、梁树广等[15]、李爱军等[16]、王晓建[17]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法、赫芬达尔指数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及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在效应评价方面:程莉等[18]以长江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消费需求、土地流转、技术进步、基础设施、环境质量、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等因素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蔡洁等[19]通过对六盘山集中连片区农村入户调查发现参与农村产业融合、提高非农就业能力能够增加农户家庭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李晓龙等[20]从农村经济增长与城镇化的双重视角出发,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能够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还可以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加速城镇化两个间接途径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现有文献来看,对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研究较少,因此通过建立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程度进行测度,判别其发展所处阶段及各子系统协调发展程度,对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农村产业融合评价体系与方法

(一)评价体系指标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分析得到农村产业融合是指以农业为基础产业,以技术革新、制度规范和要素集聚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各产业之间的壁垒逐渐消失,实现农业内部之间及不同产业之间交叉融合。本文参考蒋一卉[21]等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量化的原则,构建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二级指标体系包括:

表1 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1.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产业链延伸是指以农业为基础性产业,将农业产业链中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相结合,优化、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本文选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转换率、第一产业产值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农业机械总动力4个指标,分别从农村产业组织化程度、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第一产业产值占比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等四方面反映农业产业链延伸程度。

2.农业多功能拓展。农业多功能拓展是指农业除满足人们日常所需的经济和社会功能外,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示范功能。[12]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农业新兴业态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带动当地农民的增收与就业。本文选取农民合作社、特色产业面积、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旅游人数4项指标反映农业多功能拓展程度。其中,农民合作社数量、特色产业面积分别代表农民参与组织化程度和区域内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旅游人数主要体现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程度。

3.农业服务业融合。农业服务业融合主要指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农业与为农业生产环节提供服务的行业融合发展。本文共选取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农林水务支出3项指标反映农业服务业融合程度。其中,农林水务支出反映财政对农林水务方面支持力度,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主要反映区域内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程度,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主要代表农林牧渔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程度。

4.农民增收与农业增效。本文选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民牧渔总产值和非农就业比例5项指标反映农民增收与农业增效情况。其中前三个指标主要反映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与收入变化情况。后2项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出农村产业融合在农业发展方面所产生的效果。

5.城乡一体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最终表现形式为城乡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城乡一体化程度得到提升。本文选取农村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第一产业固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来反映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其中,农村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体现政府财政对农村社会发展的扶持力度,城乡居民收入比主要反映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主要反映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购买力变化,第一产业固定投资占总固定投资比主要反映相关部门对第一产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的扶持力度。

(二)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主观评价多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常用的客观评价方法有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系数法等。本文借鉴曹佳蕾等相关学者的研究方法,基于熵权GC-TOPSIS评价方法对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进行测度。熵权GC-TOPSIS是指通过熵权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再利用TOPSIS方法与灰色关联度方法分别计算出理想解与关联系数,进而计算得出综合评价值的综合评价方法。[22]其计算步骤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1.第一部分

(1)构建农村产业融合规范化评价矩阵。

其中,i为评价年份,j为评价指标。

(2)由于指标量纲的不同,将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例如第j个年份的第i个指标为xij,归一化之后变为。

经处理后的矩阵记作B=(yij)m×n。

(4)计算第i项指标的熵值ei及权重ωj。

信息熵计算公式与各项指标权重分别为:

其中k=1 ln(m)>0。

(5)建立基于熵权的规范化评价矩阵

2.第二部分,利用TOPSIS方法和灰色关联系数法求出规范化评价矩阵vij的正负理想解。

(1)定义最大值

(2)运用TOPSIS方法计算各年份与正负理想解序列之间的距离,分别记为。

第i(i=1,2,…,m)个评价对象与最大值、最小值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3)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求出比较序列与母序列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矩阵。将标准化后得到各项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作为参考序列,计算各指标与母序列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参考数列表示为:X0(n)={X0(1),X0(2),…,X0(n)},比较数列表示为:Xi(n)={Xi(1),Xi(2),…,Xi(n)} 。

求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的灰色关联系数,如公式2-8所示:

其中p称为分辨系数,文中取值为0.5。

ρ_((k))表示为Xi对X0在k时刻的关联系数。

3.第三部分,根据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计算得到的相对贴近度Ti,灰色关联相对贴近度Gi,得到综合相对贴近度GTi。

在公式2-10中,由于δ1+δ2=1,取δ1=δ2=0.5。GTi取值范围为[0,1],GTi取值越小表明该年份的产业融合程度越低;GTi取值越大表明该年份的产业融合程度越高。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为确保分析的有效性,本研究选取样本时间区间为2014~2018年。文中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甘肃发展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甘肃农村年鉴》和甘肃省人民政府网站及甘肃省统计局网站所发布的相关信息。使用R软件和灰色系统软件进行相关实证分析。

(二)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分析

通过运用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相关数据计算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情况,具体评价指标及其权重请见表1。首先利用熵权法计算出三级指标的权重,再利用线性加和方法计算各二级和一级指标权重。

由表1可知,在20项三级指标中,指标权重排名前六的指标依次为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农村支出占财政支出比、农业机械总动力、特色产业面积和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与其他指标相比较,该六项指标对农村产业融合进程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和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代表农业与服务业融合程度,与甘肃省政府及各级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农业与服务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目标相一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则说明甘肃省农村居民除传统种植、养殖收入外有相对稳定的工资性收入来源,人民生活条件逐步提升;农村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主要反映政府在财政方面对农村的扶持力度,财政支出以金融方式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业机械总动力指标权重越大从侧面反映出甘肃省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对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牛、羊、菜、果、薯、药作为甘肃省大力扶持的六大特色产业,权重较大说明其能够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由表2可知,各二级指标指数总体呈现出逐年提升的发展趋势,其中农业多功能拓展、农业服务业融合、和农民增收与农业增效方面呈现出逐年稳定增加的发展态势;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城乡一体化方面发展相对不稳定,出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发展态势。且各二级子系统发展指数及增长速度方面各不相同,其中城乡一体化指标增长幅度较大且发展指数较好,农业产业链延伸方面增长幅度相对较小且发展指数相对较低。

表2 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体系二级指标发展指数(2014~2018)

由表3分析可得,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整体情况看,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综合得分由2014年的50.1%增加到2018年的63.1%,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程度处于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具体发展态势,总体呈现出上升的发展态势。这与各级政府及相关组织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密不可分。参考李芸等将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12]当产业融合发展指数(ACDI)在(10,60)范围内时,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当60≤ACDI<80时,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处于成长阶段。由表3结果可得,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已从起步阶段步入成长阶段,处于成长阶段的前期阶段。

表3 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指数(2014~2018)

(三)耦合协调度分析

为探究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五项二级指标发展是否协调,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各二级指标得分,参考张琪等[23]与王先柱等[24]关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计算过程及分类标准,分别计算甘肃省2014~2018年间各二级指标间的耦合度C和耦合协调度D并对其进行分类,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二级指标间耦合协调度(2014~2018)

由表4分析可得,2014~2018年间,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耦合协调度整体走向上表现为上升的发展趋势。2014~2018年间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560,0.647,0.706,0.756,0.752,2018年处于中级耦合协调阶段,说明甘肃省在注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各子系统发展的协调性与同步性。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本文基于甘肃省2014~2018年相关数据建立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变化趋势及其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主要有以下研究结论:一是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总体上呈现出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二是农业产业链延伸方面和城乡一体化方面发展相对不稳定;三是各二级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程度逐渐增加,各二级子系统之间发展更加协调,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但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处于成长阶段的前期阶段,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一)培育新型农村产业融合经营主体

一是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培育专业种植或者养殖大户。通过产业培育,实现农民由原始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方式的转变,通过对专业种植或者养殖户的培育,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实现部分范围内产业的带动。二是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构建本区域品牌,实现农民增收。三是通过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培育本区域内龙头企业的发展,扩大龙头企业效应,带动本区域其他产业发展。

(二)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主体培育,推动产业链延伸

一是立足区域内特色资源与农产品生产情况,并理性分析市场供求状况,在同一区域内实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条龙服务。二是大力发展“牛、羊、菜、果、薯、药”6大特色产业的生产加工,加快发展油橄榄、花椒、茶叶、百合、玫瑰、油菜、杂粮杂豆等地方特色产业,完善农产品销售体系,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的建立,注重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的推广宣传,各企业通过购进新装置、学习新技术、引进新技术人才的方式,提升农产品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打造知名品牌。

(三)利用区域优势,推进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

立足于本区域内特色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模式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甘肃地处西北,物产资源丰富,风景秀美,应以旅游业为主,采用农家乐、农产品采摘等方式,发展建设“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建设现代休闲产业园区,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产业振兴的基本条件,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需求。不仅要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优化,更要注重乡村道路、水电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同时加强对农村互联网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扶持力度,全省内构建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加快数字化农村建设,搭建“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推动区域内电子商务中心和快递配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新型经营主体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

猜你喜欢

甘肃省指标融合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融合》
最新引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