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边疆地区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研究

2020-06-05赵秀文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边疆地区资源共享优质

赵秀文,金 锋

(天水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大众化、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高校思政课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治共享是当今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的重要措施。西部边疆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地域文化、重要的战略功能、特色鲜明的社会优质教学资源,从而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思政课优质资源共享是201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中的基本内容之一,该创新计划明确提出要进行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3]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4]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进行高校思政课优质资源共享的研究。通过对高校思政课优质资源共享研究成果的梳理归纳,我们发现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定义进行研究,认为“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教育部门对其拥有的思政课优质资源打破现有界限,实行共同享用”;[5]对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内容进行研究,认为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内容包括:“人力资源共享、物力资源共享和无形资源共享,其中人力资源主要是指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教学科研管理人员,高校物力资源通常分为校舍、球馆、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无形资源是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积累的财富,除商标、版权、专利权之外,还包括校誉、办学传统与经验、招生与就业渠道,对外交流渠道和校友关系”等;[6]对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影响因素展开研究,认为影响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因素呈现多样性,其中“思想观念保守、信息技术水平制约、政策机制缺失、实际操作困难”[7]等是影响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对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认为由于高校地域差异及校际差异,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并未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而逐步演进出各具特色的治理机制,提出要通过“成立领导机构、健全运行机制和完善交流平台三个方面构建机制,尽可能做到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8]

综上可见,研究者从多角度、多层面对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进行了研究,呈现出普遍性和广泛性的特点。我国西部边疆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地域文化、重要的战略功能,是国家之间意识形态交融、渗透和争夺的高频地带,因而该地区高校思政课肩负的使命更大,责任更重。另外,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社会文化的差异性,我们需要始终置于“场域”和“地方性知识”的角度来思考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这成为理解区域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一种路径。基于此,本文结合我国实际,积极探索极具西部边疆地区特色的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治共享的可操作性路径,从而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促进教育信息化,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西部边疆地区具有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

西部边疆地区本文主要指的是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伴随国家对西部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西部边疆地区地域优势愈发凸显,从而使该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速度大幅提升,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各高校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强,为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开启了便利之门。

(一)西部边疆地区校内优质教学资源丰富多样

西部边疆地区高校云集,现有各类高校303所,其中公办普通本科院校76所——中央部(委)属高校2所,省属高校74所。它们在长期的发展中积淀了较为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其中蕴含着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方法。

表1所示,队伍资源中的“教学名师”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即国家级和省级,据统计西部边疆地区24所高校共有30人,可以看出平均每校仅为1.25人,人数相对是比较少的。思政课年度影响力人物主要指国家级,据统计西部边疆地区24所高校共有30人,尽管和教学名师相比不包括省级,全是国家级,层次高、代表性强、人数多,但由于西部边疆地区高校在全国高校中代表面比较大,总量还是不够大。课程资源主要指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西部边疆地区24所高校思政课已有55门精品课程,平均每校超过2门,总量比较大。

表1 西部边疆地区24所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

由表1归纳总结,西部边疆地区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优质教学资源内容极为丰富,而且地区之间分布也相对较为均衡。特别是思政课年度影响力人物在每个区域都有分布,这为优质资源的共享提供了较多便利。二是队伍资源与课程资源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即教学名师和年度影响力人物多的高校,优质课程资源也比其他学校多;反之,优质课程资源多的高校教学名师和年度影响力人物也相对比较多,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三是优质教学资源内容之间互补性较强。西部边疆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等特征,其地区各高校之间教学内容可借鉴空间较大、内容较为丰富、互补性较强。

(二)西部边疆地区社会优质教学资源特色鲜明

社会优质教学资源是指留存于社会各个领域可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利用的革命遗址或纪念馆(红色资源),社会建设、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产生的先进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等。

西部边疆六省区是古丝绸之路要道和中国对外交流的要冲,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近代以来,西部边疆六省区是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非常重要的场域,留存的红色资源不计其数。其中“甘肃红色遗址遗迹751处,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326个,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28处,革命领导人故居34处,烈士墓59处,纪念设施135处”。[9]据统计,甘肃省内比较适合高校思政课教学使用的大型革命纪念馆有7个(详见表2)。其他五省区红色资源也非常丰富,红色遗址遗迹累计超过了3000处。无论在时间跨度还是空间维度上,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在内容还是形式上,西部边疆地区的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都具有独特优势,在全国红色资源宝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资源。

表2 甘肃省大型革命纪念馆一览表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西部边疆六省区又走在时代的前列。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的石油炼制企业兰州炼油厂、中国最早的有色金属基地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酒泉、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包头钢铁等大型国企,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西部边疆六省区又是勇立潮头,先后建立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8个国家级开发区,成为西部边疆六省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引擎。同时,这一新时期也涌现出一大批感动中国、影响深远的全国道德模范,据统计有近100人。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矢志不渝奋斗的历史见证,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奋力前行、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

二、西部边疆地区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路径选择

丰富多样的校内优质教学资源和特色鲜明的社会优质教学资源,是西部边疆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为优质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和便利。西部边疆地区各高校要采取切实有效和强有力的举措,促进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思政课育人水平。

(一)树立协同创新的发展理念

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4]推进西部边疆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发展必须摆脱过去“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格局,树立新发展理念,培养通过从其他高校学习促进自身发展的思想意识,做到跨区域共享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这样既可以减少学校不必要的经费支出,节约办学成本,也可以减少资源的重复开发,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协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要正确认识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真正树立共享理念。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不仅包括校内优质资源共享也包括社会优质资源共享;共享不仅仅囿于网络电子信息优质资源共享,也包括教师等人力优质资源的共享;共享不仅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有机融合,也是课堂教学时空局限的突破;共享不是单单只有强强联合的锦上添花,也可以是雪中送炭,只要有需求和供给共享就可以实现;共享可以是免费的、无偿的和援助的,也可以是收费的、有偿的和有条件的。二是充分认识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益处及价值,真正树立共享理念。共享不是失去、损失,而是一种互惠,是一种合作,是一种共治,是一种双赢,是取长补短、利益攸关、共同提高;共享既汲取了先进教学方法,节约了教学资源,解决了资源不足的局面,同时又学习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重复设置;共享既可以带动处于劣势地位的思政课赶超先进,又可以促进教学资源优势的思政课更上一层楼,从而在共同提高中实现携手共进、整体跨越式的发展。

(二)成立多层级、立体式资源共享管理部门

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内容纷繁复杂,牵涉范围比较广泛,必须建立比较权威的分层、分类、立体的资源共享管理中心来统一指导、综合协调和有力推进。一是成立三级共享管理中心。成立由省级、市级和校级三级构成的,分层、分类、立体的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跨区域共享管理中心。省级资源跨区域共享管理中心,负责管理、促进和协调西部边疆地区省与省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省内各高校之间教学资源的跨校共享,组织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的教育和科研资源的跨际共享;市级资源共享管理中心,组织、协调、管理处于同一城市的高校之间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同时负责市级管理中心与省级管理中心的联系与对接;高校内部的资源共享管理部门,负责学校内教学资源共享的服务,同时负责对外的资源共享对接服务。三级管理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实现信息的跨域共享、资源的有效整合、资源的共同享用。二是夯实信息共享组织基础。西部边疆地区各省教育主管部门思政处要统筹规划,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关组织部门或团体具体负责,推动与相关高校、纪念馆等优质教学资源拥有主体签订合作共享协议,使其能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交流、讲解等服务。同时组织出版域内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指南,为高校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提供便利。

(三)紧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教育信息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4]“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0]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要坚守这个初心,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实效性,发挥其铸魂育人的价值引领作用。要强化责任、担当、阵地意识,坚持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和任务,“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1]这就要求思政课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办学这一方向、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民族复兴这一目标、党长期执政这一大势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筑牢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基,奠定大学生一生成长的思想根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办好西部边疆地区高校思政课,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落地,西部边疆地区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就要做到开放、共享,走教育信息化之路。教育信息化是深入推行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资源质量、促进知识和技术革新、促进成果共享的必由之路。走教育信息化之路,必须完善信息化教学平台,加强思政课课程网站、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教室、思政课融入物联网的教学设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网络期刊、思政课文献共享资源库、思政课教学资源研究实验室、思政课主题学习网站和微信公众账号学习平台、思政课移动网络终端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在思政课教学中要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思政课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教学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动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要构建功能强大的思政课教学服务保障体系,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适当的资金支持和严格的制度保障;要建设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掌握信息化教学方法、具有团队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夯实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队伍根基。

(四)加强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建设

规章制度是用来规范人们行为举止的准则和条例,它是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活和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要实现标准化管理、有效化开发、广泛性应用和高效化互享,没有完善健全的制度机制一切皆无可能。加强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体制机制建设,是推进跨区域共享顺畅进行的基本保证。一是要构建分层、分类共享制度,厘清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的投资主体。对于西部边疆地区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要厘清投资来源,明确界定出哪些是政府投资开发的,哪些是市场投资开发的,对于由国家政府投资开发的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要做到公开开放,为所有人使用,实现价值最大化。比如国家投资建设开发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原则上不能仅由开发者所在学校独自使用,应该予以公开供全国所有高校自由使用;对于由地方政府投资开发的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则应优先提供给该区域内高校自由使用,比如由某省投资建设开发的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则应当在省域范围内高校之间做到教学资源自由自主使用,这一部分教学资源也可以拿来与其他省域交换共享教学资源,实现共源共享;对于由社会力量投资开发的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则应当根据市场规则进行资源配置,按照市场固有的节律实现有条件的共享。二是优化有偿共享机制。当前包括西部边疆地区高校在内的我国许多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对外共享机制还不健全、尚不完善,仍然没有建立稳定的、透明的、合理的和统一的有偿共享机制,这也是导致许多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无法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为了充分调动拥有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的西部边疆地区各高校跨区域共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共享各主体利益最大化,必须通过制定统一收费标准、建立收费监督检查机制和备案制度进一步优化有偿共享机制,从而做到收费规范、统一、透明、合理。三是要建立分级、分类共享监督和评价机制。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主体是不同的,开发的目的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可以按照其来源确定相应的评价主体,即谁投资开发谁负责,定期检查和评价,对于利用率高、反映好的进行奖励,而对效果不好、反映差的进行惩罚,以提高资源共享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实现西部边疆地区高校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各高校思政课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西部边疆地区拥有丰富多样且底蕴深厚的校内优质教学资源和极具地域特色的社会优质教学资源,这为西部边疆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宝贵且优质的教学资源。因此,西部边疆地区各高校要树立协同创新的发展理念,建立多层级、立体式资源共享管理部门,紧密围绕教育信息化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建设,从而更好地实现西部边疆地区各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思政课育人水平,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优势和作用。这不仅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地域文化基因传承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猜你喜欢

边疆地区资源共享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模式探索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打造边疆地市报影响力,锤炼过硬新闻队伍
对边疆地区反恐维稳策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