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与研究

2020-06-02文秀丽

关键词:独立性缺血性神经功能

文秀丽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河南 郑州 450003)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率明显提高,但仍有较高的致残率,需要给予早期康复护理[1]。为明确早期康复干预的效果,本研究分析了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年龄50~77岁,平均(63.13±2.01)岁。男37例,女23例。其中,脑出血29例,脑梗死31例。左侧瘫痪31例,右侧瘫痪19例,感觉障碍有10例。对照组年龄50~77岁,平均(63.01±2.11)岁。男38例,女22例。其中,脑出血30例,脑梗死30例。左侧瘫痪34例,右侧瘫痪16例,感觉障碍有10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纳入标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可配合本次治疗。排除标准:除外药物禁忌、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等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研究组开展早期康复干预。(1)环境护理。病房环境要温暖舒适,经常与缺血性卒中患者沟通,用简单的语言介绍疾病知识,解释早期康复锻炼的必要性,介绍相关的康复训练技术,护理缺血性卒中患者,消除不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情绪及时鼓励缺血性卒中患者保持治疗信心。同时,解释了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期间应注意的问题,并介绍了具有良好康复效果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例。(2)康复干预。根据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特异性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早期康复干预计划。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以帮助缺血性卒中患者被动地移动肢体和关节。指导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床上运动,并通过定时翻身调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体位,然后进行床边坐姿平衡训练,上下站立训练,动态站立平衡训练和增强分离训练,步行锻炼。根据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情况,每天锻炼两次,注意控制强度,调整训练内容,避免疲劳。(3)饮食康复干预。缺血性卒中患者可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果他们没有吞咽功能障碍,可以避免刺激性食物。如果有吞咽功能障碍,则需要吞咽运动并给予半固体食物。(4)生活能力培养。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进行日常活动,例如穿衣服,进食,刷牙和上厕所。每次运动进行半小时,每天3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满意度;康复干预前后 运动功能评分值、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指数、功能独立性FIM评分;不良情况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5.0软件, 对计量数据实施t检验,并采取x2检验针对满意度等计数数据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满意度

研究组的满意度是6 0(1 00.00),对照组则是45(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运动功能评分值、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指数、功能独立性FIM评分

干预前两组 运动功能评分值、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指数、功能独立性FIM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 运动功能评分值、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指数、功能独立性FIM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康复干预前后 运动功能评分值、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指数、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分析(±s)

表1 康复干预前后 运动功能评分值、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指数、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分析(±s)

组别 例数 时间 偏瘫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ADL指数 功能独立性FIM评分研究组 60 干预前 34.13±2.41 22.21±1.68 43.21±1.34 23.42±1.21干预后 64.67±2.11 6.46±1.02 86.46±4.02 58.46±6.11对照组 60 干预前 34.13±2.11 29.27±1.45 43.45±1.78 23.01±1.11干预后 54.21±2.03 12.34±1.24 70.12±2.11 41.13±2.21

2.3 不良情况发生率

研究组不良情况发生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3例,对照组出现了10例。

3 讨 论

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正在增加,这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有很大影响,不利于其生活能力的提高[2]。虽然医学技术的进步促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提高,但是仍有较高的肢体偏瘫发生率。通过早期康复干预,以加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关功能的恢复[3]。早期积极锻炼计划可以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运动功能恢复,因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仍处于可逆和可修复状态,早期锻炼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防止肌肉挛缩和肌肉紧张,改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康复干预基于脑可塑性出发,可产生新突触,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组。因康复是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充分关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做好心理开导工作。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研究组开展早期康复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满意度、 运动功能评分值、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指数、功能独立性FIM评分、不良情况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均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干预效果确切,可改善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独立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独立性缺血性神经功能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独立品格培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做最好的自己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