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2020-06-02纳,王

关键词:行为能力医嘱家属

崔 纳,王 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81)

糖尿病是由遗传、环境等多种内外在因素共同导致的内分泌疾病。近年来, 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的临床领域得到较大的关注度[1]。2型糖尿病又名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具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其中的某些致病元素已被确定,但有些依然处于研究状态[2]。发病率与年龄具有很大的关联,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2型糖尿病主要是在35~40岁之后发病,是继发肥胖之后引起的血糖升高[3]。2型糖尿病患者起病较为缓慢,患者的症状相对较轻,发病隐蔽[4]。有些患者仅表现出乏力,有些患者是出现视力模糊、牙周炎、皮肤感染等并发症才就医。本文对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研究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分布于57~73岁之间,平均年龄(65.55±8.4)岁。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分布于58~73岁之间,平均年龄(66.46±7.5)岁。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对患者进行关于疾病的各项培训,并且保证培训的内容以及其他因素一致。研究组不仅包括对患者的疾病培训,还要对其家属的采取健康教育的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家属不进行任何有关疾病的教育工作,并且调查记录两组患者家属的基本状况。健康教育活动为期5个月,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的血糖情况以及遵医嘱程度进行出访调查。研究组不仅对患者进行跟踪教育还同时与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平均血糖(MFB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各项指标进行为期5个月的动态监测。

1.3 观察指标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5个月的健康教育前后的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遵医嘱服药的程度,进行健康教育前后,所有患者的空腹平均血糖值(MFBG)、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有专业医师分别对患者的三项指标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三项指标各为10分,共计30分,其中各项指标8-10分表示患者较高程度符合各项按照医生治疗标准,6~8表示患者各项指标基本符合医生治疗标准,6以下表示患者不符合医生治疗标准。医生的评判标准主要针对饮食控制、规范运动、遵医嘱程度三项指标。医生对患者饮食的治疗标准为,患者对饮食的控制简要包括日常易食用五谷杂粮、豆制品、拒绝食用蜜饯、胆固醇含量高的物质。医生对患者规范运动的治疗标准为,患者的规范运动包括进餐后1~3小时进行锻炼,每天进行一小时的低强度锻炼。医生对患者遵医嘱程度的治疗标准为,患者按时按量进行用药。

表1 评价标准(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1.0进行分析,其中用t对计量指标进行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 果

组织医师对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5个月的健康教育前后的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遵医嘱服药的程度进行观察评分,研究组患者的自护行为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家属进行5个月的健康教育后的血糖测量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空腹平均血糖(MFB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2。

表1 2型糖尿病两组患者自护行为能力比较(分, )

表2 2型糖尿病患者家属健康教育5个月前后的血糖监测(mmol/L,±s)

表2 2型糖尿病患者家属健康教育5个月前后的血糖监测(mmol/L,±s)

组别 n 空腹血糖值 餐后2h血糖值 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60 12.5±2.8 7.8±3.2 16.8±3.4 12.6±3.2 8.6±3.2 7.6±1.2研究组 60 12.4±3.6 6.1±3.1 16.2±3.9 7.6±3.5 8.9±2.8 6.9±1.2 t 6.987 7.982 7.072 13.082 6.045 8.05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糖尿病属于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也是由遗传、环境等多种内外在因素共同导致慢性终身疾病,需要长期终生的治疗与控制[5]。2型糖尿病作为糖尿病的一种,在土著美洲人、非洲、美洲人以及西班牙人群中发生的几率更大,它的诱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而应激中包含外伤、精神刺激、手术、分娩等各种因素[6]。由于上述种种因素,会对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以及降低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导致血糖的升高。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过量的热量会在肝脏转化为多余脂肪[7]。然而肝脏对胰岛素反应很差,会产生过多的葡萄糖,这些过多的葡萄糖将会转化为脂肪。脂肪会从肝脏转移到胰腺,从而导致胰腺的细胞生成失败。

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糖代谢紊乱,因此对饮食的治疗成为了治疗糖尿病病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患者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8]。糖尿病的控制治疗大部分在家中进行,没有医生护士的监督,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地遵循医嘱才能对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然而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不遵循医嘱是十分常见的行为[9]。饮食过量、不按时服用药物、应激反应差都会直接导致血糖的变化。在糖尿病控制差的情况下,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睛、肾脏、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与功能的障碍[10]。家属的关心、支持对糖尿病患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在患者家属同时接受健康教育时,病人的配合度更高,更积极主动对血糖进行控制[11]。医院组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会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以及防治。

健康教育被认为是糖尿病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健康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通过组织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正确认识理解并且采纳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意识、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12]。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对健康有害的危险因素,维护有益于健康的社会环境。

两组均对患者进行关于疾病的各项培训,培训内容具体包括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血糖指标、并发症的预防、饮食控制、日常锻炼、药物治疗以及胰岛素的注射方法等[13]。研究组不仅要对患者进行有关糖尿病的教育,还要组织家属集中培训,了解病人与家属对讲授内容的认知程度,积极回答病人及其家属的问题疑惑。调查统计患者家属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14]。整个健康教育活动为期5个月,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的血糖情况以及遵医嘱程度进行出访调查。每周一次的电话或者面对面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是否对医院讲授健康教育内容完全掌握、在出院期间是否在饮食运动方面遵循医嘱、统计患者出院后的血糖情况等内容。研究组不仅对期患者进行跟踪教育同时与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提醒强调家属要对患者起到支持、督促的作用[15]。通过健康教育的活动,患者及其家属的糖尿病知识、自护行为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改正了生活中的不良嗜好,保证了自身及其家属的健康。活动起到的作用是药物治疗不可取代的,从根本上上减少了疾病发生的概率。在教育活动结束后对患者的自护行为能力进行调查统计。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5个月的健康教育前后的自护行为能力,研究组患者的自护行为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家属进行5个月的健康教育后的血糖测量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空腹平均血(MFB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的治疗过程当中,在家属参与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自护行为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但患者与家属个体化的需求也是实施中的需要重点考虑因素。

猜你喜欢

行为能力医嘱家属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一起自主高坠死亡的现场分析
珠三角地区农地确权模式研究
“行商”
论中学生的民事能力
电子医嘱处理本设计与应用效果观察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