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优势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体现

2020-06-01单晓楠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教学工具互联网小学语文

单晓楠

摘 要:教育作为国家人才保障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因此教育发展必须时刻保持先进性与前瞻性发展。随着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社会多领域发展发生了重大转变,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通信技术形成各领域的深度融合趋势,教育领域呈现趋于互联网教育形态。在全球教育时代变革趋势的背景下,我国在“十三五时期”根据需求结合时代背景提出“互联网+”教育改革方案,提倡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实施便捷、自由的新学习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语文 教学工具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52

根据“互联网+”教育国策方针,分析互联网为教育工具的教育先进方式,结合小学语文教育内容、特点,进行针对性探索教育改革路径,促进互联网学习工具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物联网为基础的教学优势,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实现碎片化时间、资源化教育素材扩展、互动性教育形式完成语文学习效率及成绩的有效提升,同时其时间自由及地点自由特点能够实现,跳脱课本,知识联系实践的教育目标。

一、互联网教育特点分析

互联网教育有效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完成自由化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同时,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自由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薄弱环节完成知识选择性学习。这一学习模式变革对我国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有效支撑,被广泛应用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教育阶段。目前,这一教学改革在一些国家已得到充分的验证,如韩国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引入互联网教育理念,制定ICT教育发展方案,完成学生的远程教育,有效提高学生成绩。

1.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形成知识体系补充

大数据时代,信息倍量增长,知识体系更新速度非常迅速。受这一变革趋势的影响,各门学科教育内容必须保持快速迭代更新的特点,通过敏锐的感知世界科学及社会哲学的发展方向,形成有效时代知识结构,从而保障人才培养对社會的适应性。反之,当教育内容无法有效地契合时代发展特性及文化变化,则降低人才对社会的适应性,偏离知识学习的目的,那么教育就将失去其本意,由此产生的人才断层现象也将导致国家发展动力缺失,因此当代教育必须保持教育体系对知识体系的敏锐感知。

互联网教学模式具备互联网全球共享的广泛平台特征,较强开放性特点使得互联网教育具有较高的共享性。面对高度开放互联网,通过其开放性特征与共享特征的高效结合,能够有效地开拓知识体系视角,丰富知识体系内容,更新知识体系频率。同时,鉴于互联网的传播功能,能够实现快速传递知识,从而达到及时补充专业知识内容的作用,保证教育的应用性及实用性。另外,“互联网+”开放性大大降低学生获取知识的门槛,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移动终端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课程信息,并进行交互式学习和自由选择学习,满足知识体系的感知与补充。

2.互联网教学模式互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效果

“教”与“学”是教育方式的分解。作为一种互动性行为,“教”与“学”既要求教导方完成教授、传递,又要求学习完成获取、掌握。虽然两者行为不同,但必须保持两者的主动性和关联性,缺一不可。当一方出现被动甚至抵抗时,教育效果将大大下降。互联网教学的基础是依托互联网,其次是结合教育内容,形成新教育方式,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在这里,没有区域分别、没有性别分别、没有身份分别,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平等的关系讨论问题学习知识,相较传统课堂教育而言,更为自由且隐秘,能够促进在学习过程中提问解惑的教学过程。其次,以互联网而衍生的教育内容体现方式上可以通过视频、动影像、PPT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区别于传统教育言传身教课本为主的刻板形式,特别是在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上,多媒体可以问题为焦点反复实现教育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领悟。

3.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碎片化特性

学习的过程是通过时间积淀逐渐形成的,因此学生学习时间是学生成绩提升以及知识积累一大重要因素。互联网教学作为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模式,具有较强的便捷性,其外部依托手机、电脑、智能电视等可移动终端设备,加强了学习者的自由度,实现学生自主调配时间、自由设定学习场地的优势,更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寻找相应的学习场景,通过整合碎片时间完成系统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教育特点及问题

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理解性、逻辑性,教育内容主要是以文学欣赏、阅读理解、文字学习、口语训练等为主,与数学、物理等理工科专业不同,语文教育更为注重学生的领悟能力及欣赏能力,区别于算术、计算等逻辑运算,其教育积累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感悟理解内容,从而完成能力积累。因此,语文教育需要满足大量文学体裁、大量学习时间、大量的“教”与“学”的互动。而小学阶段语文教育因为其面临的主要对象为6-12岁儿童,这一阶段学生具有生活阅历浅、感悟能力薄弱、自主学习差等问题,因此面对这一阶段儿童实施语文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教育“刻板”“死气”的教育方式,跳脱课堂。

1.教育方式庞杂

小学语文课程强调知识感悟、欣赏素质能力与儿童整体的世界观、人生观有重大联系。为了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效果,传统语文课堂形成了阅读理解、诗词理解、文言文理解、文字辨别等多维度、多方式、多路径的“三多”综合教育体系。这一教育模式固然可以全面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能效,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同的教育效果,但是以上体系却忽视了小学生学习领悟能力及学习精力。很多小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学习方式出现厌烦、精力不济现象,导致学习能效差。

2.教材形式“刻板”

小学语文虽然专门面向小学生阶段所形成教材,但作为文学类基础课程依旧保持着专业性课程特征。结合这一课程特点,小学生应具备文学理解能力与文字判别能力,因此,小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学素材与实践内容。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主要以课本为主,且教学形式主要以单一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实践。

3.教育态度消极

在传统语文教育观念中,教师会以领带、解释等形式对课本知识进行论述,对关键的“古文”“现代文学”等进行强化讲解,重点论述文学词汇含义以及文学问题解答,以此快速提高小学生语文成绩。这本无可厚非,但语文作为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学科,单一地从课本知识进行语言描述,往往使得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抽象的古文诗词品鉴更可能使学生对知识学习兴趣产生“背离”。而学生在无法领悟语文学习精要的背景下逐渐放弃主动性,与教师之间的对答学习呈现机械性,缺乏互動。

三、互联网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互联网教学作为互联网教育典型案例,突出学生知识获取途径,强调“高互动性”“开放性”“碎片化”等特点。而小学语文学科本身“知识感悟”“阅读理解”“重实践知识体系特征”等高度契合互联网优势及特性,因此,基于互联网形成的线上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及意义。第一,通过互联网教学补充理论知识。基于互联网资源的语文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广域的知识域补充特性,可以完备小学语文阅读方面前沿知识更新以及阅读素材的丰富,通过文学理解应用改变传统知识体系,强化课堂知识与实际生产过程中文学知识连贯性,有利于小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依托互联网的这一优势,教师群体也可以不断审视自身,更新教育知识储备,改变传统教育“固守本心”的教育理念。第二,通过互联网教学弥补教育模式单一。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教学获取知识途径得到扩展及补充,同时知识转播形式也得到丰富,例如微课、微视频、动影像等教育形式,改善了传统教育刻板的书本教育,跳脱课堂的固定教育模式,生动的教育方式,比传统“言传身教”教育方法更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学习,更有利于语文学习中能力培养,以及能力联系实践的教育目标。第三,通过线上互联网教学弥补语文学习时间不足问题。物联网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通过移动终端等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地完成线上线下学习及练习,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生可自行配置语文学习中阅读、古诗词等学习内容的学习时间。

参考文献:

[1] 易晓、易玫《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势分析》,《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2018年。

[2] 旺扎《“互联网+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年第8期。

猜你喜欢

教学工具互联网小学语文
让乐高机器人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信息技术课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构建高中化学有效课堂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