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与创新

2020-06-01廖爱琼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阅读教学

廖爱琼

摘 要:对于当代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以往的模式较为单一,在此基础上创设的教学情境也不能让学生对阅读形成强烈的兴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在当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下,“互联网+”可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新的动力。本文就此内容展开简略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05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有效地培养其阅读能力是重中之重。教师如何展开有效引导是教学的重点。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并在具体的教学引导中做到与时俱进,充分适应时代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当前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阅读教学的理解不到位

由于不能给阅读进行较为统一下定义,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这个概念。有学者认为阅读是一种以理解为核心的一系列相关认知活动,读者以视觉感知书面语言,用这种方式领会文章内容的实质和表达形式。这个思维的形成过程是读者从相关文字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从看到的内容向说出的内容的过渡。在这个过渡的过程中,并不是机械地说出原文,而是通过内部的语言改造或理解原文中的相关段落和句子,将原文的思想转变为读者自己的独特思想。阅读是搜集认识世界、处理信息、发展思维并且获得审美体验中较为重要的途径。但是当前阶段的很多语文教师本身对阅读教学的认识理解不够到位,只是要求并引导学生丰富信息量的扩大,强调“多样性”,如“分角色读”“自由读”等,这种引导方式虽然从表面看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信息积累,但是并不存在能够适用一切的阅读方式,每种方式都有自身的局限性。

2.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相关学习模式更倾向于“自主”“合作”“探究”。而在具体的阅读引导中,教师的方法较为单一,并且部分教师仍然以较为单一的引导方式进行施教工作。小学生耗费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课堂中回答教师的问题,不能展开有效的独立思考。这种引导往往让小组合作也趋于形式,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有的教师直接讲解阅读内容的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直接剥夺了小学生的思考机会。这种忽略培养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施教方式,让小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位置上,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二、“互联网+”助力下的阅读教学整合与创新

1.明确意义,合理整合

在语文教师的整个施教过程中,阅读教学是最基本的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任务,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其所占的课时较多。因此,语文教师要使用合适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施教目的设置不同的引导方式。每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默读和朗读,以此来加强小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度理解。而让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在完成一定的任务的基础上,经过信息的加工传递和利用,让信息资源和阅读教学充分融合,从而让小学生高效地得到教育。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白鹭》是一篇赞美白鹭的散文,课文介绍的是一种鸟类,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白鹭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即便是通过阅读了解了白鹭的美,但是基于小学生有限的认知和想象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并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章当中描写的白鹭的美。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有关鸟类的图片制作成统一的课件,并且通过互联网技术搜集鸟类的视频,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阅读教学,帮助小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相关教学内容,这种方式正好适合于小学生接收信息的思维。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包括对概念的理解等,大部分是通过视觉和听觉等感官直接感知的。而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先明确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从而在制定阅读引导时,设计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快速的理解文章内涵。

2.坚持以学生为本,让信息技术发挥作用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合适的氛围。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处在较为被动的位置上进行学习。因此,要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引导观念,及时摒弃落后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方式,并能够让小学生自己主导课堂,坚持生本教育观念。教师注重营造合适的阅读氛围,从而更好地辅助小学生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抽象含义。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将相和》,课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的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但每个故事又有不同的情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影视剧资料,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两位主人公有更加直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领悟本篇课文当中三个故事的具体情节。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中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更加有目的性的阅读课文。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合作学习以及思考能力。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校园网将学生组成相应的学习小组,并通过网络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达成共同学习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可以将相关信息和图片材料统一放在机房的服务器上,并且为学生提供讨论和写作等方面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具体的课堂中提出更多的问题,能够通过在网上查询资料的方式掌握信息,并能与同学之间展开相关讨论,从而促进其打开思路,让不同的思维进行碰撞,从而对阅读的内容形成较为深刻的领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践行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扩大阅读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要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样能更好地积累经验,并且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对文章呈现出来的情感有深刻的感悟。因此,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小学生阅读量的提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读课内文章。同时展开对作者其他文章的扩读,以此来丰富信息量。可以让小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搜索作者的背景资料,详细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在阅读其文章的过程中,能更好地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领悟文章内涵。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忆读书》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自行查询冰心的相关资料,包括其成长经历及其著名的作品等。让学生通过搜索,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并对其展开有目的性的阅读,从而扩大阅读量,丰富视野,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为其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应用信息技术,对小学生的知识面的扩大有更多的帮助,并且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阅读内容中的相关内容,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对阅读内容建立较为直观的认知,从而有效理解文章内容。信息技术辅助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小学生展开阅读的自主性,帮助其不断地進行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其进行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白丽华、柳立言《“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教育观察》2019年第33期。

[2] 宋有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第2期。

[3] 金晓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中国农村教育》2019年第9期。

[4] 李昂《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年第4期。

[5] 郭桂艳《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年第4期。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