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0-06-01赵晓玮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童话教学有效策略语文教学

赵晓玮

摘 要:语文素有“学科之母”的称谓,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内容,关乎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养提升。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引入童话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有效策略,童话教学相对而言更能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营造童话般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融于其中,从而保障紧跟教师的步伐学习和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因此,本文主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小学生的认知增长、思维发展、想象力丰富等,从而为小学生步入高年级学习打造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童话教学 有效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37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并不健全,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力都十分不足,而语文作为一门积累性学科,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素养十分重要。童话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讲自然要比学习内容更感兴趣,因此语文教学采用童话教学法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再加上儿童阶段学生与生俱来带有的天马行空思维,进而在教学中会比较贴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技能的学习会有一定程度的难度缓解。童话教学还能帮助教师拓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促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学生学习内容。

一、童话教学的重要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脱离家庭和父母,其身心发育十分不健全,直接形式的教育教学不仅不会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还十分容易让他们对上学产生抵触情绪,这非常不利于接下来的授课与学习。而童话故事是站在低年龄孩子的角度去描写和叙述一定事情的手法,有着十分生动的表达方式和充满想象的书写内容,与常规枯燥的教材相比,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童话教学相比直接讲授大道理而言更有实效性,同时生动、灵活、有趣的故事内容更容易让学生与之产生情感共鸣而体会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小学语文教学从最初的识字认字到后来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条十分坎坷的路径。如果一味地追求文学素养和教育成果,学生将会产生对学习产生厌烦,而采用童话教学的方式能在这一过程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小学生本身思维活跃再加上教师的一点点引导,自然而然地就更快地学习到其中的知识,所以说童话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有着重要价值。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童话教学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引导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任何一阶段的教学工作都必须要以学生主体为中心,从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个性化发展差异出发,再充分结合教学标准才能保障教学计划的可实施性与有效性。遵循主体性原则能够充足的确保教学工作的主导地位,让教师积极发挥有效价值的同时保障学生利益的最大化。

2.融合性原则

童话教学方式,从最根本的教学原则上来说还是要与教材内容相贴合,因此也就是要遵循融合性原则。童话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教材内容融合,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过于故事化而忽略了原本的教育性,从而确保学生通过童话教学学会更多知识。

3.创新性原则

教育需要创新,教学需要创新,因此童话教学法也要遵循创新性原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尝试创新教学,一方面能够让教师对教学保持热情,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让教学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从而也在侧面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与效率。

三、童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1.没有充分重视童话教学的教育功能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童话教学究其根本还是以教育為重心。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规律与看待问题的角度千变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把重点放在童话故事的讲述和学生的记忆力上,最终在教学完成后可能出现一种不平衡现象。学生对知识内容与技能的掌握十分片面,对童话故事记忆深刻却没有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长期就会让学生形成思维固化,思想的解放与想象力的丰富并没有良好发展。

2.童话教学方式不足

童话教学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促进降低学习困难程度的同时帮助教师打开学生思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我讲你听”让学生失去了融入童话世界的感觉,所以说童话教学方式的不足影响了教学发挥积极作用。机械呆板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从心理上对教学的依赖性减少,那么深刻的道理与知识就不会实质性地进入学生脑海,从而也就无法真正达到有效性教学。

3.教学过程中缺少文体性

童话本身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是一种利用通俗手法表达夸张拟人故事来讲授一定道理的手段,情感蕴含丰富、知识内容浅显易懂。但是童话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容易忽略其中的深刻含义,学生对知识与道理的认知也就停留在了表面,所以说目前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缺少文体性。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童话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深入探索背景下的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去深度感知教学知识。小学语文中童话教学的创设情景教学比较简单,比如《小马过河》这一课,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桌椅板凳在课前进行一下重新布置,把中间留出一条适合做成河道的效果,然后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简单的布置,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容易与内容产生浑然一体的感觉,进而更加迎合教师的授课进度,整堂课的教学效率也就随着有所提升。童话教学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成长发展变化特点,将情境创设与不同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有机融合,这样更能保障童话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充分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与人生道理。至此,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与效率自然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基础打造更优异。

2.利用童话故事培养理解与表演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控制能力都有不足,所以说他们的理解水平也很有限。那么在童话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一定的表演参与过程中提高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故事中对女孩与环境的描述十分细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一个扮演讲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演绎去体会不一样的童话故事。没有参与到表演的同学在结束之后对整体观看进行评价,然后表达一下自己的内心感受,让参与表演的同学与之进行探讨,从而强化故事与思想之间的统一,也在这个过程中促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以后的童话教学中脱离表演也能充分感受故事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故事理解力。

3.课内外童话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务必要与教材内的内容相结合,一方面是在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教师在讲授常规课内文章时适当延伸课外童话故事,比如《小王子》《丑小鸭》《格林童话集》等内容,这样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故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提高自主学习水平,从而保障学习的高效性。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童话教学首先要充分了解当前学生的成长发展变化和个性化发展差异,才能有效制定因材施教计划;其次要正确认识到以往童话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认真分析其中的优点与缺点,以便于做出针对性的决策予以改善;最后是根据新课程教学标准改革计划完善童话教学内容与方式,以确保小学语文教学符合教育条件与要求,从而充分保障童话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小学阶段各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区别较大,教师在童话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整教学方式,从而保障语文教学的教育本性。

参考文献:

[1] 刘亚兰《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外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23期。

[2] 盛翠花《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年第8期。

[3] 饶群《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年第8期。

[4] 赵玲《挖掘童话的趣味——小学语文课程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9期。

[5] 管锦春《童话教学,激发兴趣——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人文之友》2020年第6期。

猜你喜欢

童话教学有效策略语文教学
浅析中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如何利用童话教学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