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上的那些奇葩事件

2020-05-28

新传奇 2020年10期
关键词:桐油羊肉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比起煌煌史册上,诸多让人吃惊的军事政治“历史真相”,今天不妨聊一下另一类:那些中国科技生活文化史上,让人大开眼界,更发人深思的奇葩事件。

大唐“揍印度”,就为吃口糖?

唐贞观二十一年,大唐使节王玄策率团出使印度大陆的摩伽陀国,却正赶上摩伽陀国爆发叛乱,杀成一团的乱兵们,顺手抢了大唐使团的财物。这可把王玄策气得够呛,愤然率领使团自卫还击,不但把作乱的摩伽陀国王子抓了俘虏,斩杀了一万三千多乱兵,还抓了一万两千多俘虏回长安汇报工作。从此“天竺震惧”,大扬国威。

可问题来了,好端端的,王玄策跑到印度干啥去?其实,就为了“吃糖”——学习印度的制糖技术。

中国虽是糖果的故乡,但隋唐年间,印度制糖业早已跑在前头。产自印度的“石蜜”,自三国年间起,就是“中国贵之”,公认贵族享用的高档奢侈品,素来以产量稀少价格金贵著称。晋朝时就有特殊法令,只要有人能增产二升石蜜,就能获得十斛谷子的重赏。可重赏之下,制造“石蜜”的熬糖技术,当时依然可遇不可求。直到大唐年间,唐太宗决定:天竺有,那就派王玄策去瞧瞧?然后就误打误撞,有了一桩中国古代外交史上空前的“揍印度”奇事。

当然,缔造奇迹的王玄策,正事儿也没耽搁。随着“天竺震惧”,印度大陆先进的熬糖技术,陆陆续续传入大唐,并与中国本土蔗糖业完美对接,终于造就了中国古代蔗糖业的突飞猛进。从唐宋年间起,中国糖果的产量越来越高,质量也越发精美,明代时更出现了“黄泥水淋糖法”,使制糖的成本大大降低。糖果,不但从贵族的专享变成了民间的美食,更随着陆海丝绸之路走出国门,畅销世界各地。

直到鸦片战争前,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糖果出口国。1804至1829年,中国仅输往美国一国的糖果,就从每年几百担暴涨到上万担。甚至“远如不列颠岛,亦有华糖踪迹”。与其说,是当年王玄策的愤然一击换来了“熬糖法”这个吸金神器,不如说,是那时中国人开放学习的精神,造就了这青出于蓝的逆袭。

宋朝窝囊,全因爱吃羊?

北宋为何积贫积弱?一个流行的说法,就是缺马。特别是燕云十六州的丢失,让大宋失去了良马产地,以至于马匹稀缺,无力组建强大骑兵军团。“大宋运气差”的感慨,也一度长期流传。可如果细读历史,“缺马”这事儿,真不能背锅。

北宋前期时,马匹确实不缺,单是宋初讨伐北汉时,就一次性调度17万匹马。后来与辽国的战争里,彪悍的宋军骑兵,也打了一堆漂亮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全国仅饲养的官马,就有20万匹以上。大宋能够打出《澶渊之盟》的和局,养马业的功劳也同样大。

那为什么后来大宋的骑兵就越发稀缺了?这源于宋朝贵族的特殊爱好——吃羊。

在两宋王朝的餐桌上,羊肉公认是最受欢迎的奢侈品。宋朝宫廷就有“御厨止用羊肉”的规定。待到宋辽和平后,那更是撒开欢了吃。《宋会要》记载,北宋中期时,宫廷每年要吃掉44万斤羊肉。许多北宋皇帝更是羊肉的“铁粉”。比如宋仁宗时期,每天御厨就要宰杀280只羊以供皇室食用。就这宋仁宗还吃不够,有一次半夜醒来流口水,近臣慌问咋了,答:“思食烧羊。”

皇室如此带头,羊肉在民间的身价,当然也就暴涨。官员们宴请客人,常见“会客食羊肉”。民间大小城市里,羊肉充斥在各个酒楼饭铺,宋代羊肉菜肴,竟有数十种之多。价格当然水涨船高,有些地方的羊肉价格,竟卖到每斤900多钱。北宋养羊业也迅速膨胀起来:宋仁宗年间,昔日的产马重地陕西,每年就要牧羊16000多口。刑州洺州等地都设立“牧羊监”。大片原先养马的草场,从此全改成养羊。大宋的战马数量,也就从此急剧萎缩。被羊“驱赶”得没地方的马匹,就算存活下来,也是“急有征调,一不可用”。待到宋夏战争爆发,乃至后来金兵南下,北宋统治者不止一次惊奇发现:大宋竟然没几匹马了。

如此惨状,宋仁宗在位时就叹息“战马乏绝,何策可使足用”。其实,对战略资源的肆意侵占,忘战必危的悲惨后果,才是积贫积弱的北宋,留下的触目惊心的教训。

宋王朝“吃了吐”

“吃了吐”,是个相声表演时的术语。但宋朝的“吃了吐”,那真是把吃进去的肉,活活吐了出来。

第一桩“吃了吐”的事儿,发生在北宋元祐年间,当时宋神宗与王安石前后脚去世,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戛然而止。“旧党”执掌大权。可“变法”一桩实锤的成就摆在这儿:经过一番变革,“积弱”的大宋军队脱胎换骨,摁着老对手西夏暴揍,一口气收复兰州米脂浮图等四寨,成功巩卫了西北国防。但在“旧党”眼里,这根本不是个事儿:割回去不就得了?

于是,诸位“旧党”骨干们轮番上奏,把先前宋军自卫反击收复国土的辉煌,说成“此为国家之耻”,卖力鼓动“割地换和平”。如此歪理,气的名将孙路拿着地图当场质问:一旦这些土地全数割掉,大宋的熙河要地就危在旦夕,关中平原也就不保,你们想让大宋重演唐朝天子扔下长安逃命的悲剧吗?可声声质问,却石沉大海,该割,还是割了。

正因这些热血未凉的大臣力争,“旧党”原本想割的“六寨”,只割出了浮图、米脂等四处。但不费一兵一卒就拿到好地的西夏,更是变本加厉侵扰大宋,半天和平都没换来。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此事70多年后,南宋又上演了更雷的“吃了吐”:紹兴三十二年(1162),金主完颜亮悍然南侵,没想到在采石矶遇到名将虞允文,60万金军顿时瓦解。立下奇功的虞允文再接再厉来到西川,与名将吴璘密切配合,一举收复秦凤、熙河、永凤三路。大宋收复中原的跳板,已经顺利拿下。

可捷报传来,宋孝宗的恩师、彼时的大宋中书舍人史浩却着了急,他立刻歪曲战况,以“孤军深入”为由,卖力劝说宋孝宗放弃新收复的陕西三路十三州,真忽悠得宋孝宗下了诏书,严令刚打了胜仗的吴璘全线撤军。有昔日岳飞的前车之鉴,吴璘哪敢逗留?只能含泪南归。已经打开胜利之门的北伐良机,白扔了。

直到愤怒的虞允文上奏交涉,史浩的画皮才被揭开,他哪里是怕宋军“孤军深入”?而是“既素主弃地,及拜相,亟行之”。就是为了自家“议和”的政绩,毁前线大好战局。宋孝宗这才捶胸大呼“史浩误朕”。可误了又如何?机会已经丢了!

大宋为何积贫积弱?因为这类“以国谋私”的角色,太多太多。

穷疯的“大明皇室宗亲”

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明朝代府奉国将军朱聪浸,向当时的明世宗泣血上奏,说自己穷到家徒四壁,全家老幼饿得好几天吃不上饭。和自己一样的“奉国将军”们,有的穷到30来岁娶不上老婆,有的死了十几年没钱埋,甚至要曝尸荒野。那真是“俯天仰地,无门控诉”。

堂堂奉国将军,那可是郡王的曾孙,根正苗红的大明皇室后代,真能在大明年間穷到这地步?

乍看去,这似乎很假。要知道,明朝的宗室们,是一群“只要不造反,生活很美好”的人。生下来就有爵位,躺着就有钱花,为养这帮人,嘉靖年间时,大明每年就要花掉800多万石粮食,是京城存粮数额的一倍。另外还有大量庄田。再穷,也不可能穷这帮人。

可事实是,朱聪浸没扯谎,到他们这一辈儿,那是真穷。

首先是他们人数太多,别看“大明宗室”这个身份光鲜,可放在明王朝,却是一点儿不稀罕。学者顾诚认为,明亡时的宗室人数,保守估计在20万人以上。养这么多白吃饭不干活的人,而且还要吃得好,花销自然天文数字。在明朝当时,普通的王爷,钱粮都说欠就欠。仅嘉靖年间山西的藩王,就累计被欠了140万石钱粮。到了“奉国将军”这一级,自然也就更苦。

这一类穷苦的“皇族”,在明朝也有个别称:穷宗。有人为了生计,竟然沿街乞讨,还有人干脆组团打劫偷盗。整个明朝中后期,闹出活剧种种。

救国的明清桐油

明清年间,随着西方科技文明的高速发展,许多中国领先世界的传统工艺,都被无情“超车”。但一桩唐代起就越发火热的产业,却是身价暴涨:桐油业。

中国人提炼使用桐油的历史,是从唐代开始。但长期以来,桐油产业都是“小众”产业。直到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设立官办“桐园”,大量种植桐树,桐油的产量从此暴增,应用也越发广泛。应用在造伞、造船、建筑、医药等各个产业,到清代时已是“功用日宏,妇孺皆知其利。”

16世纪时,葡萄牙人惊讶地看到涂有桐油的中国船只,在海上破浪的雄姿。桐油的身价也在欧洲攀升,从明代中期至鸦片战争前,桐油,亦是中国对外的出口物资之一。

而随着鸦片战争轰开中国国门,许多中国昔日强大的传统产业,都被西方商品冲得七零八碎。比如曾畅销世界的中国制糖业,就在近代“洋糖”的挤兑下一度生存艰难。但同是中国本土产业,桐油业却逆风而上。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广,中国桐油成了电机电缆电线等高科技产品必须的“宝贝”,身价也水涨船高。

在落后挨打的近代史上,从晚清至民国年间,中国长期是世界上最大的桐油出口国,桐油的出口量更连年暴增,几乎独霸国际桐油市场。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列国军备竞赛加剧,桐油更成了稀缺商品。抗战前夜的国民政府,可以每年通过桐油赚取数千万元法币的财富。1937年中国桐油的出口额更突破8000万元法币。全面抗战爆发前夜,中国的“本钱”,相当多都是桐油赚来的。

甚至,在抗战最艰苦的年代里,也正是强大的桐油产业,成为当时中国与欧美列强谈判的本钱,以桐油为抵押,一次次换来急需的军火与粮食,支撑中国度过最艰苦的抗战相持阶段。古代史上,作为涂料的桐油,在20世纪那场卫国战争里,确实有着救国的意义。

核心技术对于国家命运的价值,近代史上逆风而上的桐油产业,就是最好的注脚。

求求你当我学生吧

晚清落后挨打,稀奇事儿自然不少。比如封建时代无比严肃的“师生关系”,到了半殖民半封建的清末,竟也变了样:以往都是学生求着拜老师,清末却是“老师”求着“学生”拜自己。甚至不惜脸皮跑到学生家去,强行要学生行“拜师礼”。这类“扯事”,当时也有个诨名:倒拜门。

为何会有“倒拜门”?李伯元小说《官场现形记》里如此解释:“原指望多收几个财主门生,好把旧欠还清,再拖新账”。由此可见,就是让学生给老师当提款机。

而在实际操作里,这事的过程却更“奇”:《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记载,光绪年间有一个侍郎回汉口闲住。消息传开后,当地一个周姓财主动了心思,拉着自家儿子找侍郎大人拜师,还允诺了100块大洋的拜师礼。但许了承诺后,周财主却纠结了:这个侍郎看上去不像个正经人,我儿子拜了他会不会学坏?要不再等等?

可周财主哪里想到,这侍郎大人却等不得了。原来这名侍郎大人回汉口后,早就吃喝嫖赌欠了一屁股债,就等着周财主100大洋的“拜师费”救急。一听周财主纠结,他竟然直接杀到周财主家,强逼着周财主的儿子给自己行拜师礼。“隆重”拜过师后,侍郎大人揣起一百块大洋乐颠颠走人,却把“学生”和“家长”扔在原地。

想攀高枝的“学生家长”,外加为钱来的侍郎,一场“倒拜门”,缩影了清政府垮台前的众生相。

(《明代社会生活史》《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等)

猜你喜欢

桐油羊肉
以亚麻油、桐油为主剂的木蜡油合成与涂饰性能分析
开春食羊肉,滋补健体
桐油在土家医外治法中的应用概述
手掌脱皮熏洗治
生漆中桐油的检测方法
对得起羊
桐油制备壬二酸的工艺线路探究
羊肉宴引发的惨败
防水剂对石灰偏高岭土修补砂浆性能的影响
怎样去掉羊肉的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