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探析

2020-05-27王宇航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智能系统电子信息技术物联网

王宇航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子信息技术和物联网也在随之发展。如今,物联网发展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二者的特点,列举了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子订货系统、信息识别技术、通讯传输模式、卫星定位技术、智能运输系统以及智能仓库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应用,希望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物联网;智能系统

中图分類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

物联网的迅猛发展给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应用程度也大幅度提升,在给人们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也促进了技术一体化的广泛推广。只有注重在各个发展领域内的技术优化,才能给电子信息技术和物联网带来更好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推动物联网沟通交流平台的建立,推动运作模式朝现代化、智能化发展,从而提升系统性的运行效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1.电子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的概述

1.1电子信息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快速发展,还是得人们对电子信息技术越发地认可与关注。电子信息技术主要实现了数据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存储、显示,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一项关键技术[1]。电子信息技术与自动化相融合,更加趋于智能化、标准化与自动化。目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网络终端、移动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等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大幅度地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丰富了日常生活。电子信息技术所营造的网络安全环境也推动了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1.2物联网

物联网是一种主要依托于互联网或者局域网络,通过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

器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设备,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有效连接,从而保证两者之间可以进行更为科学的工作的一种网络载体。物联网推动网络管理朝着信息化、远程化发展,利用相关技术实现对物体的管理与监控。物联网工作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通过科学的划分,分别处理不同的工作。感知层利用二维码、传感器等相关技术进行物品的信息采集;网络层利用互联网作用进行物体的信息传递与管理;应用层将感知层获得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与分析。物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传输与交流,例如,相距较远的两人可以文字交流、语音交流甚至是视频交流,这都是物联网发展的成果。物联网不断朝向智能、先进与互联的方向发展,促进信息交流打破空间的局限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需求。

2.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发展趋势

2.1物联网信息化运行加快

电子信息技术使得物联网信息化的发展和运行愈发加快。在现在的发展进程中,电子信息技术促使物联网的信息交流和传递更加的便捷与安全,同时也会促进物联网的信息化发展程度越来越完善进而符合信息时代的需求。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被建立起来作为物联网信息处理的平台,对信息进行科学、便捷的处理。根据不同的商品信息以及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化和整理,进而促进物联网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会使信息交换频率加快,也使得供需关系更加明朗[2]。除此之外,物联网对于信息技术的操作控制以及实际运用能力也将大大增强,电子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必然会促使物联网走上开放性的发展道路。

2.2建立物联网发展信誉

将电子信息技术融入物联网以来,物联网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应用能力。工作效率、可靠性以及准确率的提升,使得有更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和信任物联网,物联网的信誉程度大大提升。物联网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获得更多用户的支持,就必须继续扩大信誉度,促使更多的用户相信物联网的操作和运行。电子信息技术的加入正是使物联网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市场前景也更为广阔,从而提高了物联网在广大用户心中的信誉程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会继续带动物联网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扩大物联网的用户市场。

2.3促进物联网的转型与融合

物联网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之后,逐步加速了信息化的转型工作。为了满足当下社会发展需求与经济发展需求,物联网的转型目标会朝向明朗化与准确化发展,这也是当下最为关键的工作之一。物联网的信息系统会得到更为充分的的发展,物联网与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也会更为紧密,这使得二者都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各类数据都可以在物联网上进行观测,例如客户资料与物流信息等,从而根据数据进行供求关系的分析。电子信息技术作为,物联网运行过程中关键性的技术,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大大促进了物联网运行能力的提升。

3.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具体应用

3.1电子订货系统

电子订货系统是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的应用中,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使用的范围也相对广泛。其主要工作原理就是企业通过订货终端进行订货,买家和卖家通过这个终端被连接起来[3]。通过电子信息技术与平台相连接,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把订单信息进行定向的存储与分类,从而进一步实现零售商与供货商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商品传递,保证了交易工作的顺利进行。用户在网上平台进行下单时,通常对商品整体情况进行概览,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订货,促使网络平台交易的实现。在这种订货模式下,用户只需要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对商品的质量、特征以及应用情况进行查看,在虚拟化平台进行登记,省略了实体店销售环节,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例如钢材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就可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完成钢材入库、线上订货、线下销售、库存平台数据分析和用户系统管理等多个环节。电子订货系统涉及到了制造、运输、购买等多个环节,囊括了更多信息沟通与交流的工作,加上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引入,逐步实现了商品的智能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订货系统的安全性能也在不断提升,伴随集交易、销售、管理于一体的三维化服务模式,提升了用户的订货几率。另外,该系统的形成与应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一步降低了营销与购买成本,有着极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3.2信息识别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在信息识别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条形码以及二维码。每个物品都可以定制条形码,从而把物品的信息包含在条形码内。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条形码进行技术术语的编码,加速识别与传递的过程。在货物的购买、装载、运输等过程中,商品信息可以通过条形码来完成有效、准确、迅速地传递。由于条形码宽度、形状、空隙等均存在差异,所以每个条形码是独一无二的,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目前,条形码已经实现了技术升级,由单一的身份识别转变为集识别、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等多功能为一体。

如今,智能化、信息化的大力发展,二维码广泛地投入使用。例如共享单车的二维码识别技术。在环保理念的大力弘扬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绿色出行、为共享单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人们在使用共享单车的时候,只需对上面的二维码信息进行扫描,网络终端系统会通过物联网体系根据用户信息对共享单车进行指令传输。固锁装置接收开锁指令,内部模块控制单元执行开锁指令,同时计价器单元开始工作,以完成商品的流通。共享单车还可以通过定位系统来实时显示单车的位置,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与传统的条形码相比,二维码可以存储更多的资源,保证了产品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未来发展中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3通讯传输模式

现阶段,通信业务由单一的话音传递向以数据传输为主进行转变,扩大了自身的服务范围,优化了服务形式。交换技术也开始向数据交换和宽带交换不断发展,更好地完成了信息的传递。当前常用的通信技术手段主要包括QQ、微信、微博、邮件、传真电话等。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将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信息快速传递,提升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并且该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商品信息和物流状态的查询与编辑。物聯网中的人员能够迅速掌握货物的运输信息,与用户建立和谐的关系,降低通讯成本,以完成运营模式的优化。

大数据技术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各类数据需要进行存储与分类。与此同时,物联网体系的发展对数据信息的传输效率与传输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技术人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来完善物联网体系,提升其在社会

体系中的应用地位。

3.4卫星定位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还可以被应用于卫星定位系统的建设。在物联网管理模式中,卫星定位系统主要承担监控货物运输过程的责任。依托于电子信息技术,卫星

定位系统可以将货物进行快速定位,准确掌握货物运输信息以及实时状态。卫星定位技术通过分析整理从卫星反射回地面的数据,更好地对货物状况进行把控,掌握物品的数量、体积、重量等重要信息,选择合理的接收与运输的方式。对存储地点和实际运输情况进行跟踪,从而完善了物联网系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4]。另外,卫星定位系统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查找已丢失产品的信息,然后通过科学方法对相似产品进行对比,防止产品丢失。我国较为知名的北斗卫星系统是基于广域网来进行数据信息的定向化传输。卫星服务体系下,RTD程序的应用

可以把位置信息精确到1m的单位内,以此来保障交通运输行业和智能监管行业的发展。然而,卫星定位系统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所以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卫星定位的成本降低以及技术升级是未来发展中的主流趋势。

3.5智能运输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车辆系统、导航系统和道路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搭建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等对货物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数据进行收集,将数据输入内置的嵌入式系统,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判断路途中的环境变化,包括路况、天气等[5]。排除运输途中其他因素的影响,还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帮助驾驶员科学规划交通路线,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可以监控商品的安全。最后还可以有效保障驾驶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发生危险或者意外时能及时向救援车辆发出信号,从而使救援工作更快的进行。

物联网下的智能化运输模式就是指对商品生产、运输和送达等方面实行全过程监督。在智能运输网络的支持下,完成全程性的货物运输过程监控,为用户与货物运输方提供良好交流的平台。智能运输系统相较于原有运输系统越来越朝向智能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现阶段快递行业依托于智能化平台对产品进行智能分类、存储,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投入量,同时在数据化的操作模式下,可以提升产品检测、分类的精度,以此来建构完整的物流体系。

3.6智能仓库管理系统

智能仓储系统是仓储物品管理与物流管理方面的物联网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的体现,主要依托电子计算机完成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和管理。现阶段,仓库当中物品的数量以及种类都明显增加,入库与出库的频率加大,面对更为复杂的仓库作业内容和管理环境,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引入更为精准、高效的管理模式成为必然之举。落实依托于电子信息技术与物联网的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可以更为精准地实现货物库存数据调取、保存位置记录以及出入库记录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了相关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升级改造与智能化的发展。目前,网络购物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将仓储物流方面的工作同电子信息技术与物联网管理科学地结合起来,有利于相互促进与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与物联网背景下的仓储物流管理系统能够对物品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和定位,利于查找物品的相关信息,从而使仓储管理更加清晰化、条理化,物流管理的效率大大提升。智能仓储系统在进行人员的配置工作时,可以根据仓库内物品的基础信息进行配置,从而提升仓储效率。同时,利用互联网进行仓储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可以使物流成本和仓储成本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推动数据管理的智能化,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仓库空间利用率的优化。

结论:综上所述,电子信息信息技术与物联网的充分发展可以带来更多的创造力,更加满足了用户的需求。通过对电子订货、信息识别、通讯传输、卫星定位、智能运输以及智能仓库管理等方面的进一步开发,可以有效推动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发展方向的明朗化与发展空间的广泛化。所以电子信息技术与物联网还需更为深入的融合,以提升物联网的服务品质,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平.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与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9,

3(09):168-170.

[2]罗天辰.浅析电子信息自动化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8,20(24):123.

[3]刘逸凡.浅析电子信息核心技术以及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9,26(02):24-25.

[4]张桂萍.探究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9,

11(05):151-152.

[5] 穆天,曹清源.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运输车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物联

网技术,2018,8(01):51-53+57.

猜你喜欢

智能系统电子信息技术物联网
电子信息产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策略
依托智能管理技术 提高玉米生产能力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基于ibeacon的首都机场智能出行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