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2020-05-26谢燕

青年生活 2020年11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综述高校

谢燕

摘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凸显。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在网民占比中的大幅度提升,高校为实现全方位育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了深入实践。为总结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经验,并发现已有研究尚存的不足之处,对今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我国学者在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缺乏相应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综述

2020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26年,互联网已经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深刻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1]如此大规模的网络群体,为我国网络治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网络不是非法之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特别是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影响,早在2004 年 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2]”这为高校思想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我国高校从1994年开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研究与我国互联网建设与发展的实践同步发生,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就近年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以期为高校网络思想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历程

学界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发展分为三个发展时期:1994年到1999年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生期;2000 年到 2004 年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实践探索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全面启动期;2005 年以来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科化建设时期[3]。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發生期,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得到初步应用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时期的实践特点有: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群体,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受到了网络技术的深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对挑战,开始深入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道路;互联网发展实践中的遇到的问题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开启了通道。总之,这一时期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发展动力。

在全面启动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国家政策等方面得到了鼓励和支持。推动了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指明了研究方向,促进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有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著开始出版,众多研究成果相继出现。这一时期,理论研究主要从网络特点、网络发展趋势、互联网背景下青年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新特点等方面进行,借助网络技术的发展的优势,使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也日益增强。同时,随着研究成果的不断产生,这些研究成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化奠定了发展基础。

在学科化建设时期,基于前两个时期学者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表现出更多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学科的建构,深入探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并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总而言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积累了一定的规律性认识,拥有了符合自身特点的话语体系,为后期健康稳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

我国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至今,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学界还没有相对统一的观点。但是学者们通过深入研究,尚且提出了以下两种不同的定义。

学术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定义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定义是从网络的工具性出发,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提出的。刘梅是首先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人,她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一文中写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4]”曾令辉在编著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中认为:“所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5];韦吉峰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走向—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学》提出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指我国党委、政府、工会、共青团和其他群众组织的有关人员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特别是网络道德规范)和政治观点,对我国网民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实践活动”[6]。还有学者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思想宣传的理论和传播学的原理,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教育的一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7]”以上几种观点都认为网络是一种传播工具,这些定义都比较保守,创新不大。

第二种定义是从网络的本质出发。韦吉峰在2003年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必须反映网络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涵盖网络与人的本质关系、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本质关系,并得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8]” 这个定义不仅体现了网络的工具性,同时也说明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三、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得到高度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克服自身发展的不足,并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

杨平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二是技术应用不够充分;三是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不够。还有学者认为,内容传统单一, 形式单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到位,网络监控力度不佳,大学生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凌石德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到国家的充分重视、没有规范和系统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王先霞认为网络服务水平及网站影响力不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不强,网络行为失范在大学生中仍有存在,网络制度建设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导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充分的重要体现。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首先,人才缺乏;其次,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太少;再次,同时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并且能有效地运用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师资力量薄弱;最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不到位。使网络优势无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水平较低。

四、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

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水平,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學者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

杨平认为:第一,加强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第二,建立一批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第三,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形成能够正确有效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论成果;第四,加大投入,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和保障机制,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长期发展。[9]冯贺认为可从以下途径着手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即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和发展教育形式;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中的重要性;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10]凌石德认为可以从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加强网络政工队伍素质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等多方面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11]王先霞认为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保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正确方向;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保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正确方向;四是强化网络道德教育;五是强化网络道德教育。[12]

五、目前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总的来看,学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是比较全面、深刻的,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特点的研究不够。首先,目前的研究没有真正将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新信息技术运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之中。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各种媒体上的信息碎片进行创造性重构,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相融共生。再次,缺乏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研究。总而言之,现有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理论研究,没有参与实践对现实问题进行研究。

为了进一步深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一是将先进技术融入教育实践。首先,要发挥团队优势,集中相关领域优秀人才参与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技术的创新中来。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的人才、资源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技术、资源和人才等全方位的支撑。其次,应该加强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将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二是创造性重构教育内容。注重搭配组合、话语体系和呈现方式,科学利用网络为我们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让教育内容既有思想性又有趣味性。三是加强实证研究。关注现实问题,投身实践,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价值。四是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目标导向和行为导向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思想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第 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8/t20190830_70800.htm,2019-08-30/2020-03-10.

[2]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张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历程、问题与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131-135.

[4]刘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02).

[5]曾令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

[6]韦吉锋.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走向——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学[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1):10-13.

[7]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人民出版社,2003.

[8]韦吉锋.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界定的科学审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3,(2).

[9]杨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7(12):57-59+62.

[10]冯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S2):101-102.

[11]凌石德.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1(01):113-114.

[12]王先霞.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68-70.

[13]韩立.网络对高校道德教育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4):38-40.

[14]陈坤,曹良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探析与界定[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4):119-121.

[15]李思雨.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0):84-86.

[16]刘珂珂.筑牢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J].中国高等教育,2016(Z1):67-68.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综述高校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