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0-05-21福建省晋江市实验小学丁丽真

天津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导图框架小学生

■福建省晋江市实验小学 丁丽真

按照人脑思考的常规方式,激发学生大脑全方位的变换思考,这就是思维导图的主要依据。教师借助思维导图锻炼学生书本和图文并行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国家大力提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思维导图正是和这一初衷不谋而合,将语文课本中不连贯的知识整体总结起来汇聚在一幅思维导图上,锻炼了学生大脑的协调发展,同时借助此种联想方式,也加强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创新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思维导图

(一)形象思维充分发挥

在语文教学中,若是教师一味追求对学生进行学习抽象理论的传授,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因此,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效率,也就是改变教学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这也就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让知识变得可视化就是思维导图的主要特点,运用重点的词汇来描述小学生需要学习的相关知识,把文字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符号来向大家展示,使用流程线条的方法来分析不同知识点相互间的联系。另外,思维导图能够使用各种颜色,将知识根据属性加以分类,还能够利用各种字体把知识进行级别区分……教师引导学生去描绘此种知识流程图形,就能锻炼学生创新以及思维转换的能力,还会使学生乐于探索,乐于将自己思考的结果以此种方式表现出来。

(二)发散思维优势利用

将知识作为主体亦是思维导图的核心,借助图画的方式表现整体的知识框架,但是小学生由于思维能力较差,就更加倾向于运用体验式的方式进行学习,想象文本的内容。若是要求小学生构想思维导图,就要教师先将文本知识的关键进行总结,呈现出精炼内容,借助关键的逻辑词进行分类。若是可以将此行为长期坚持下去,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逻辑思考能力有所提高,还会让小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本内容。

图1 《赵州桥》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的时候,教师就应引导小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分析文章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有最初步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适应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举例说:在课前准备阶段,小学生对《赵州桥》这一文章进行预先学习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大体了解,拿出思维导图工具,借助对文章的初步印象,进行思维导图的初步绘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大体内容进行回想,指引学生使用一些关键性词语将文章内容凝练出来,比如“雄伟壮阔”这类词汇,再指导学生运用“雄伟壮阔”为主题展开思考,探究文章是主要从哪些方面来描述“雄伟壮大”的赵州桥,利用自己所想,无限地发散思维,直至完成整个思维导图的构造,思考完毕后再利用关键词把思考到的内容加以连接,实现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如图1所示是一位学生绘制完毕的思维导图。

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需要告知学生如何去学习、学习怎样的知识,诸如此类。此种教学方法,缺少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难以将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出来。小学生的思想优势就是乐于探索,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在课前进行准备的时候,教师必须全面领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加以预习,让小学生自己明确主题,例如:可以围绕“美观坚固”“雄伟壮丽”等相关知识加以思考。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必须要让学生完全地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找到学习的关键点,再去充分完整地阅读课本,搭造整体的思维导图,尽最大力量来完成课前预习,达到预定目标。

(二)知识梳理,掌握方法

在课堂教学之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思维导图的构造,引导学生自己有构架框架的能力,与教师共同完成思维导图。教师要求学生将课前内容加以整理,并形成思维导图给别的组进行分享,共同完善整体的知识框架,深入理解课文。举例说: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五组,一起整理《忆读书》整文知识框架,经过教师引导,学生们共同思考,《忆读书》此文主要包含了哪些内容,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是否可以完全地进行表述,由于之前的课前准备工作,学生可以很全面地将自己所理解的内容加以运用至思维导图的构造之中。学生对文章主要的内容进行探究,运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每组之间分工合作,结合自己所预习的内容和组内同学进行交流,搭造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对《忆读书》这个知识的思维进行导图构造,如图2所示。

图2 《忆读书》思维导图

通过绘制《忆读书》来整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经过一系列的思考交流以后,学生对文章有了很清楚的了解,使思维导图更加全面深刻化。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组内的方式学习知识。学生搭建起思维导图的主体,这就为彼此交流关键点奠定基础,这种情况下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时候,既学习了梳理思路的技巧,还锻炼了探索能力,将学习语文的方法掌握在心,学习了思维转换的能力。

(三)思维导图借鉴,开展写作练习

在课后延展环节中,教师可以借助上课讲授过的知识,搭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构造出全新的知识架构体系,利用这一知识架构体系能够为小学生的写作框架提供参考。学生可以在构建整体知识框架以后,把知识框架作为主要方向,展开创作。比如一个学生按照《赵州桥》课文内容,架构了有关自然博物馆的思维导图,当学生学会了这一科学梳理方法,熟悉了分类的主要依据,知道分类最重要的内容也就是一致性,因此,他就把自然博物馆的区域范围大致分为游客休息区、历史伟人、恐龙公园、植物园等四类,将其加以区分,再利用思维导图将各个区域的主要内容加以分析,学生在构思作文时,就需要把这些文字按照思维方式连接起来,把自然博物馆内容逐一进行展现。教师在引导学生构造思维导图的时候,不仅让学生借助现有知识进行框架搭造,还要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拓展知识框架丰富性,让此种学习工具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在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众多教师教课的辅助工具,思维导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既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也是对新时代学生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导图框架小学生
烃思维导图
框架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WTO框架下
我是小学生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