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徜徉阅读之海,提升语文素养

2020-05-19徐亚兵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文文本阅读教学

徐亚兵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改变。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改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和生成。在使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畅游在阅读之海,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深挖阅读资源,推进文本对话

1.深挖阅读资源,引导语言品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学的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使学校教师减少一些辛劳,更加追求快乐、闲暇与进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秉承“少教多学”的理念。一旦学生对阅读内容有了整体的理解,教师就要适当加以引导,从而帮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还要组织学生对文本加以品味和赏析。在赏读文本语言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施教时必须明确这一点,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教学《找春天》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的场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和赏析,并适时提问:“这篇文章的语言比较优美,你对文章的哪个词、哪句话印象最深刻?”学生积极地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小草从地下探出头”的句子最好,因为“探”有“伸出”的意思,这样整个句子会显得较为生动。教师予以肯定后,学生们都很受鼓舞,纷纷开始补充其他答案。有的学生说:“‘探属于动词,这个词能够充分展现出小草的可爱形象。”从而对句子有更深刻的理解,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文本的关键字词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和文本的主旨内容、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积极地寻找文本中的关键字、关键句以及有助于理解文章主题的词语。一旦学生准确地把握住了它们,赏析文本的过程就会变得轻松、充满趣味,阅读效果也会比较鲜明地彰显出来。

2.深挖阅读资源,深化阅读体验。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重点句,主动发问,并以此为基础对整篇文章进行分析,从而对课本内容有更深刻的感悟。

例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这一教学内容时,课文中描写小男孩献血后,开始啜泣,全身颤抖,并且用一只手捂住了脸。这一段便是本文的重点句,教师可以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比如孩子为什么会哭?为什么会全身颤抖,并且哭泣起来?阮恒为什么在哭泣的时候要把自己的脸遮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讨论,从而了解阮恒内心紧张、恐惧、担忧相交织的复杂心理活动。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最高的境界是让学生产生顿悟,把朗读和感悟充分结合在一起,确保书读得比较有意义。

二、深挖阅读资源,培养阅读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对阅读资源进行挖掘,从而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1.基于文本主旨,推进深度阅读。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我们的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需要大力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开拓思维,使文本的价值得以凸显出来。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对文本的思想内涵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从而使自身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例如,教学《坐井观天》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对故事情节、文本的基本脉络有了一定的理解,再适时进行提问,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了这口井,它会看到哪种景象,心里会有哪些感想呢?”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有的学生说,青蛙会看到外面山清水秀,不想回家;有的学生说,青蛙会看到外面楼房林立,公园里全是漫步的人群;还有的同学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青蛙会看到人类正在捕杀它的同伴,肆意伤害美丽的大自然。教师适时对上述的说法进行总结,并引入环保这个话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再总结出文本的主题:“如果它一直躲在井底,那么永远都只能看到一堵冰冷的墙。”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

2.基于文本结构,引导预测阅读。小学生年龄较小,大都只具备简单的生活经验,而在经历了之前的学习之后已经了解了相关修辞手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入把握每一篇文章的典型特征,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预测文本所选择的修辞手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能。

例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所描写的是秋天的场景:落叶铺满了水泥道,很显然这是一篇风景类课文,在这篇课文中大量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关注到这一点。如,将铺满水泥道的彩色落叶比喻成地毯,将金色的落叶比喻为巴掌。本课教学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是关键要点,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对相关修辞手法的积累,以实现高效的内化,使学生能够针对风景描述类文章形成更深层面的认知,特别是其中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这篇课文之后是《秋天的雨》,完成上篇课文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对风景类文章具备一定的理解和感知,特别是其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写作风格。教学实践中,可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展开预测阅读教学。

师:上一课我们学习的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大家现在回想一下,你们还记得其中描述了哪些场景吗?

生1:其中有水泥道,上面铺满了落叶,就像地毯一样。

生2:也有写落叶的情景,把落叶比喻成巴掌。

师:大家的回答都非常准确,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风景类课文,就是《秋天的雨》。其中所描绘的景色很显然和上一篇课文的时节相同,都是秋天,那么大家是否可以想象一下,在这篇课文的描写中究竟会使用哪些修辞手法呢?

生:我想一定是比喻。

以上案例中,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预测阅读,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他们一旦形成了这一种阅读思维能力,就能够为以后的文本阅读奠定基础。

三、进行内容延伸,拓展阅读空间

在“大语文观”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仅仅限于课堂上的40分钟是不够的。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前提是大量的阅读与实践,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注意对课堂内容的延展,进而更好地实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进行故事拓展。比如布置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伊索寓言》中的一篇故事,让学生在课上讲一讲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乌鸦喝水》是《伊索寓言》中的一篇,这个阅读任务的布置既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完成课外阅读任务,更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寓言故事的写作方式;再通过合作探究,对寓言故事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指导《乌鸦喝水》这篇文章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寓言故事进行情景剧表演。在表演中,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能较好地表现出来。这对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作用。这也体现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统一,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新的特点,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良好载体。在低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优化设计,以此达到高效化教学的目的。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街道环北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课文文本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