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情语文阅读 驱动思维生长

2020-05-19陈瑜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想象文本阅读教学

陈瑜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责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把“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作为课程总目标之一。然而,不少教学实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后,学生仍然无法准确概括信息,清晰陈述内容。至于多角度、多层次地鉴赏文本特色,解读文句深意,独创表达感悟则更难以完成。这是因为,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将文本的情感解读与语文思维能力培养设置了两条平行的轨道,无法实现审美与思维培养的契合。实践证明,从文本情感酝酿出发,在教学行进中逐步架构思维逻辑,将有助于达成言语思维品质的优化。

一、披文入情,唤醒思维生长的直觉

文本是进行阅读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借鉴言语思维的载体。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教学中,教师应当着力提取文本中蕴含的细微情感,特别是逐层深入地梳理文本中情感表达的思路,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范本,唤醒思维生长的直觉。

例如教学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些教师情感鉴赏时常常归纳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却忽略全文时间转换隐含的情感变化。对于戍边将士来说,在一年之中最艰苦的季节得到归京的消息,当然是无可比拟的喜讯,也因此,成就了诗歌开头那个千古名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色逐渐暗淡,冰天雪地的暮色中友人离去,望着这个将要回乡的背影,诗人久久不愿转身:友人此去前路艰险,能否顺利抵京?他离去的方向是家的方向,什么时候我能和他一样迎着风雪回家?我的明天何去何从……如果只从内容解读,学生是无法想象作者眼中羡慕、担忧、思念和惆怅的复杂情绪的。这就无法激活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反过来,当这些情感成为一个个触点,激起学生的思考想象,思维生长的直觉就被唤醒了。

二、化情为理,架构思维逻辑的支柱

教学手段中的情感运用是推动课堂中思维品质生成的有效途径。课堂上师生动情的言语表达、充满智慧的设疑追问和拓展性的发散启迪,是串联起思维品质提升的线索,使思维品质的提升符合逻辑规律。

(一)设疑追问,情感渗透思维批判

语文教学应唤醒阅读个体的母语敏感性,从而提升思辨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适时的设疑追问能恰到好处地推动这一思维品质在“情感感悟”中形成。但这里的设疑追问目的并非为了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而是激发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从而更贴切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文本的意蕴,并形成独特的感悟。

执教《孔乙己》一文时,在分析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后,可以引领学生去感受文中那种“快活的气氛”究竟“快活”还是“不快活”;在讲到“孔乙己”从不欠账时,可以追问为何最后却留下了一笔永远无法偿还的酒钱;在小说最后的“孔乙己之死”的讨论中,不妨大胆设疑,如果没有死,甚至考上了举人,孔乙己还是原来的孔乙己吗,咸亨酒店的笑声还会有吗……这些设疑追问都是师生在品味情感后形成的新的思考和更深层次的质疑。因为,语文阅读中的思维批判性始终是渗透着情感关怀而非独立存在的。

(二)发散启迪,情感深化思维想象

想象的细胞生长于一定的情境,情境的产生有赖于表象的储备和情感的激发。初中语文教材是一部情感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应超越文本现有叙述,启迪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思想情感的想象。其主要方式一是通过对语言生动性、形象性的鉴赏,感受联想与想象的愉悦;二是通过对思想情感鞭辟入里的深入感悟,对文本理解发挥想象再创。

例如诗歌的阅读鉴赏,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修辞对诗歌画面进行想象;教学散文,可启发学生根据主旨补充描写略写部分内容;小说教学,不妨启发学生改写或续写结局等。例如执教《观沧海》笔者曾让学生想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气势;执教《我的叔叔于勒》尝试让学生以“于勒”为第一人称改写小说,并讨论这样构思的详略安排和主题立意。这些发散思维的训练,最大程度地打开学生的思维视域。

三、情理相生,走向思维品质的优创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写道:“文化是思想的活动,是对美和人类情感的感受。”教学中的情感催化能帮助教学完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重要教学内容。将感性的人文情感与理性的思维培养相结合,才能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观,而健康的审美价值观正是思维品质提升的基础。

课堂互动中,对生成性内容关注、评价、引导,正是师生间的一种情感创造,也是驱动思维走向纵深和独创的优化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特级教师黄厚江在一次《背影》教学中,这样与学生对话。

师:有问题比主动更优秀。大部分同学写人喜欢写眼睛,为什么他写背影不写眼睛,假如要描写眼睛,会是什么样的眼睛?

生:应该是眼睛很小的,胖子嘛!

师:更应该关注眼睛的内涵。

生:慈祥。

师:还能读出作者没有写出的东西,不错。

生:还有精明,因为年轻的时候干过许多大事。

师:真正干大事的人往往不精明。

生:深邃。

生:疲倦,因为家里的事比较多。

师:疲于奔命,困倦。

生:依依不舍,想留下但必须要送走的感觉。

生:还有悲伤。

师:能读出作者没有写出的东西是很难的。

黄老师尊重学生独立的观点、思想,鼓励他们说出对文本的独创解读,这是保持思维活跃的润滑剂;宽容失败,才能使课堂保持热情,才有使思维产生创新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教师更珍视课堂生成,在课堂对话中对学生自由的思想予以呵护和关爱。情感与思维的双线并行,加速了思维品质的高阶发展。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融入是课堂教学的必备要素,流淌着浓浓情味的语文阅读教学必将活跃着思维生长的力量。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基于言语思维品质提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032063)]

[人物名片]

陳瑜,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副校长,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先后获苏州市教坛新秀“双十佳”、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吴江区名教师等荣誉称号。曾获江苏省微课竞赛特等奖;在苏州市语文评优课、基本功竞赛、把握学科能力竞赛、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均获一等奖。曾参与中考命题审题工作,多次获中考优良成果证书。

致力于“融情语文,驱动思维”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主张在文本、课堂、师生的情感融合中促进学生言语思维生长。主持或核心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领衔“镜湖研修”团队,引领青年教师成长。

猜你喜欢

想象文本阅读教学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