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切景语皆情语

2020-05-19臧瑾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熏陶美的情感

臧瑾

目前小学校园中,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出现偏差。他们认为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就是美,流行的音乐就是美,很多孩子缺乏敏锐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的表现及创造力,成了审美的“低能儿”。叶圣陶先生早已指出,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明晰的目标”。通过创新的方式达到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个需要漫长探究的過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把审美教育融入教学中是必然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声情并茂的文章比比皆是。大多是名家的手笔,涉及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物、事等,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优美生动的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和纯洁高尚的审美理想。教师应着力发掘这些优美课文中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

1.推敲传神的词语,体会语言美

小学语文课文用词精美,语言生动。学生可通过情境展现,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可听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品味语言美,逐步完善审美的感知力。一般地说,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准确与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生动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如苏教版《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写道:“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作者是描绘北大荒秋天傍晚天空的美,文中运用四个“一道”说明流云颜色变化很快,原来天空一碧如洗的,到了傍晚,一转眼,就变化出很多颜色,并且颜色很有次序,不是混成一团。

2.欣赏优美的句子,体会感情美

《桂林山水》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朗朗上口,语言优美,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无穷的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借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热情。

二、在朗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朗读课文也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一方面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掌握生字词,另一方面使之获得语言的畅达美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体验视觉美。

1.节奏韵律,感受语言之美

掌握好语句的节奏与韵律所显示出来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语速,字里行间的回环往复,体现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教师应抓住教学契机,点拨、启迪学生把握轻快、凝重、低沉、高亢、舒缓、紧张的节奏,把学生引入一个千姿百态的意境,富有节奏的朗读,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获得情感和情性的熏陶。

2.音乐伴和,体会语言之美

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美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如能使音乐与语言完美结合,就能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如教《母亲的恩情》时,先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形,让孩子们体会母亲对儿子的不辞劳苦和不舍之情。再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随着轻音乐听着老师的范读,使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光辉和游子的恩情。让学生在美的音乐中享受,感悟,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和孟郊产生感情的共鸣。

三、在写作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

作文教学往往从观察描写入手,这实际上就是审美情趣的训练。抓住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准确的审美指向和良好的审美心理。

1.指导态度的转变

将日常态度转变成审美态度,将事物从理性世界移到情理交融的世界。这种审美感受使万物染上美的光辉,无生命的事物也有了生命的意味。

2.感受现实的世界

把一切事物赋予生命,激发内心的情感。如“小鸟在唱歌”“鱼儿在嬉戏”“黄河在咆哮”等等。经过无数次的观察和感受,产生心灵的共鸣。

语文是一门充满温情和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更是塑造和完善人格的必修课。学生朗读时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文中的情感,激起感情上的共鸣;写作时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但是审美情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地熏陶引导。而语文教学正是在学生的心田上,撒下美的种子,在春风化雨中长成一片青翠。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熏陶美的情感
用艺术熏陶家风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此熏陶
好美的雾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