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企融合,银企对接

2020-05-19俞鸿波

中国对外贸易 2020年5期
关键词:实体金融机构融资

俞鸿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成效。中国贸促会台港澳中心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贸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做深做实企业服务工作,并以“政企融合、银企对接—做好三方的联络员”为切入点,前后赴上海、安徽、辽宁三地开展调研,真正把影响和制约当前市场主体中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实体企业三方职能发挥的情况摸清楚,把症结分析透,并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办法措施,切实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领悟的过程,成为推动中心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过程。

一直以来,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实体企业是维持市场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对应的分别是政策、资金和产业。理想状况下,三者应该是稳定的“三角架”关系,互相支撑、互为制衡。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政府处于强势管理者的原因,导致三者呈现为“倒金字塔”结构,即实体企业在自己的平面维度中无法有效寻求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支持,反而在他们的顶层监督下独自负重前行。

为破解这一难题,贸促会充分发挥其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经贸界人士、企业、团体的重要纽带作用,按照“服务企业、代言工商”的办会宗旨,积极创新思路,接长手臂、延伸链条,在直属单位下设立了一系列实体企业,如中国贸促会台港澳中心下属中贸信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贸信达)开展实体运营,以一线亲历者的身份与政府、金融机构及实体产业密切接触,并从企业服务这一切入点入手,深刻剖析了目前市场上政、资、企三个角色的错位原因,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务实创新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三角架”中各自角色的认知偏差

对企业而言,中央的诸多指导性方针中有两项是其最为关注的,一是政策落地的相关要求,二是中小企业融资扶持。虽然,中央多次强调政策要落在实处惠及企业、金融机构要面向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广泛开展融资业务,但到实操层面,市场上大部分企业依然存在着政策面隔靴搔痒,资金面绷弦欲断的困境。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政府及金融机构不接地气,对企业的诉求了解不透,制定的政策落地曲折,另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与政府及金融机构沟通渠道,导致政策理解运用上存在認知偏差,无法将产业需求与相关政策有效吻合对接。

(一)产业习惯—政府机关需弯下腰

国务院各部委在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及指导性文件时,经常从宏观角度以顶层设计思维去制定政策,对产业的实际需要及多年来形成的业态惯例考虑并不周全或者调研并不深刻,由此导致了下列两方面的差异。一是顶层设计与执行细节的差异。笼统的政策框架出台后,具体细节解读及实操落地均是由各省市县级主管机构负责,政策的执行变化导致寻租空间凸显,其结果甚至会与中央的本源想法背道而驰。二是产业头部企业与中后部企业的差异。在市场上,各个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已形成了其自身的运作习惯与内在逻辑,处于各个位置的企业有其独特的生存与运营方式,在未充分了解产业习惯的情况下贸然出台政策,对行业的损伤巨大。因此,政府机关如何真正弯下腰去倾听企业的声音、理解产业的习惯、甄别地方政府的诉求,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场景逻辑—金融机构需踏住地

中央多次要求金融机构关注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时至今日,该问题的解决依然流于表面,中央诚意放出的水终究没有流入干旱的田。这一方面有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着偿债能力弱、财务不规范等自身问题,另一方面也有金融机构至今无法在财务报表融资体系外寻找出一条有效的渠道帮扶中小企业的问题。具体而言,一是金融机构风控体系与实际业务场景背离。各行业发展迅猛,其运营方式与经营逻辑日新月异,金融机构尚未理解已有产业在底层的真正业务逻辑,更无法领会新产业在多重业务架构中的创新思维,这导致老旧的报表风控体系与实际业务场景产生了错位,金融机构始终无法走出内部的桎梏,面向中小企业放水。二是金融机构的同理意愿薄弱。金融机构一直以来紧抓资金与资产两端,但近年来的资产荒已甚嚣尘上。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应意识到,优秀的企业、优良的资产不会平白而来,而需要金融机构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培育而成。诚然,好资产的培育周期长、见效慢,与时下社会强烈的投机心理实不契合,但如果金融机构继续丧失与企业的同理心,不愿以资金培育资产,那么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事小,资产枯竭则事大。

(三)迎合时代—实体企业需抬起头

随着当前科研技术的全方位发展,实体企业在生产型技术上的获取及应用已逐步与国际接轨,但在处理政企关系、理解政策及对接金融机构开展融资上依然存在着诸多难题。一是缺乏与政府的沟通能力。每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经营管理的好手,但在发展过程中诸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只专注于产业发展,导致对政府政策的获知慢、理解弱、执行差,只能通过忍受寻租的方式提高企业成本,最终传导到民生市场,影响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二是与金融机构“语言不通”。虽然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的存贷规模庞大,但仍有近半数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为民间借贷,究其原因在于实体产业与金融机构的“语言不通”。企业完整而有效的商业逻辑无法通过金融语言向机构传达并获得认同,这同样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自身弊病。因此,实体企业若想获得政府的理解、金融机构的支持,除了低头看地,也需抬头望天。

综上,在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实体企业这三个角色认知存在偏差,逐步走向错位的现状下,亟需一个理解政府政策、听懂金融语言、熟悉产业逻辑的角色作为黏合剂为三方提供相应服务。

二、贸促会企业服务功能的路径选择

(一)解读政策,对接政府机关

贸促会通过下属实体公司在全国各地设立企业服务中心,一方面对接各地政府,了解当地产业政策及中央政策的具体落地执行情况,并为政府提供产业规划建议,协助其开展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则面向企业开展政策宣讲培训、企业落地注册、运营方案设计、产业政策兑现跟踪等服务。该项服务的落地,既解决了各地政府政策高高在上、企业一头雾水的窘境,将政策条款与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挂钩,以产品的形式帮助政府向企业推广;同时也为企业解决了政策不懂、办事不畅的问题。企业服务中心带领企业与各地政府对接,为企业量身定制与当地政策契合的运营方案,并在后期派专人驻地与政府跟踪落实情况,既解决了地方办事人员寻租的问题也解决了政府政策兑现力度弱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贸促会以下属实体公司为平台,在全国多个城市如福建平潭、安徽蚌埠、辽宁大连等地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并面向当地政府及企业开展有效对接工作,收到良好效果,运行近两年来,已为各地贡献产值百亿余元,为企业解决各类政策解读、产业结构规划等问题数百起,得到政企双方一致好评。同时,贸促会还对台湾地区企业在大陆的经营情况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诉求,帮助对接中央部委及各地政府,协助解决产业落地、政策兑现等,积极发挥贸促会作为企业“娘家”和“靠山”的作用。

(二)梳理逻辑,读懂金融机构

贸促会依托下属实体公司通过资金、资本两端一起抓的模式促进了银企对接。一方面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引入金融市场上的合作伙伴,了解金融机构对于标的资产的诉求;另一方面则与市场上的中小企业对接,以服务机构的身份亲赴每个企业的经营地及业务发生地,在现场实际了解企业的生存现状、运营模式及风险点,选取业务逻辑独立完整的企业进行一对一融资,打包业务逻辑趋同的企業进行集群化融资,将同质化的中小企业形成合力,以资产包的形式面向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如此,企业的经营逻辑转化成为了金融机构的融资逻辑,既提高了双方沟通的效率又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同时,资质较差、资金需求量较少的企业也能通过整体打包达到金融机构的相应要求从而获得融资资格。如:作为年营业额百亿余元的无车承运人企业山西快成因囿于其民营企业的身份且轻资产运营,一直无法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经营发展陷入困局。在中国贸促会台港澳中心下属实体企业中贸信达的帮助下,成功对接有投资需求的央企中远海运,双方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最终完成一期数亿元的保理业务。同时,该公司还在积极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未来将为市场上困于产业链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提供打包融资服务,真正体现贸促会的功能,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企业心坎上。

(三)全程服务,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生命周期,企业也不例外。贸促会作为企业服务的专责部门,理应本着充分的同理心伴随市场上的广大企业一同发展与成长,并遵循其动态轨迹为其提供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全周期的专业化服务。即从企业的注册落地到产业规划,从企业的融资并购到资源对接,从企业的结构调整到资产处置,企业均希望贸促会能发挥其与政府、金融机构的黏合能力,使其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找到与其特点相适应、相对较优的模式来保护企业的发展能力,进而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时至今日,“三角架”的错位问题依然存在,市场上诸多企业依然负重前行,面对着各级政府政策的柔性不足、金融机构理念的灵活欠缺,单凭企业在自身层面盲目拼搏无法有效解决问题,贸促会及下属实体公司作为“联络员”与“黏合剂”的角色至关重要,今后在“亦官亦民”的职能发挥上必将大有可为。

(作者系中国贸促会台港澳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实体金融机构融资
实体钱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重振实体经济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