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社区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焦桥镇加大力度全面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2020-05-14文|

经济视野 2020年4期
关键词:牛家旧村土地

文| 李 银

基本情况

焦桥镇位于山东省邹平市东北部,北隔小清河与高青县相望,东与桓台县为邻,总面积82.05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辖5个管理区,48个行政村,耕地8.5万亩。近年来,焦桥镇抢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重大机遇,按照“实事求是、尊重民意,严格程序、稳妥推进”的思路,攻坚克难,苦干实干,成功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路子、新模式。

牛家新村社区

牛家村共有370户、1200口人,以传统的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为主,村内空房旧房很多,而且房屋分布散落不均,布局混乱,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不便。2013年,村里结合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规划建设了新社区。牛家新村社区总投资1.3亿元,占地80亩,总建筑面积75356.22平方米,该项目包括14栋住宅楼、1栋老年公寓楼,旧村整体复垦新造耕地460亩,结余土地265亩,结余资金2000万元。

焦桥镇中心社区

在牛家村的带动下,西营、朱崖两村顺利完成旧村拆迁复垦工作。原西营村位于焦桥与桓台县接壤处,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全村276户878人,村庄面积206.4亩,村内水电排泄等基础设施落后。朱崖村150户495口人,村庄面积111.5亩,潴龙河旧河道穿村而过致使居民点分布零散,存在许多空闲地,且废弃宅基地较多,复垦潜力较大。两村项目安置在焦桥镇中心社区,位于镇政府驻地,东临胜利河,南至杏花河路,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西营村建有安置楼房8栋,可安置276户878人。朱崖村建有小高层3栋,可安置168户526人。

两村安置楼建设在焦桥镇中心社区有序推进,开辟了全市先拆后建、异地搬迁、合村并居建设的先河,项目建成后可节约土地500余亩,2020年中心社区达到入住条件。

焦桥镇胜利社区

在此基础上,西夏、张官、刘桥、李套、西直五个村的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完成前期申报工作。

2019年7月3日,焦桥镇胜利社区正式开工奠基,一期工程首先安置已申报的西夏、张官、刘桥、李套、西直五个村庄,胜利社区位于焦桥镇政府驻地,杏花河路以南,胜利河以西,焦临路以东,毗邻镇政府。一期规划总面积284.7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5.2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安置西夏、张官、刘

桥、李套、西直五村1246户居民,可结余土地指标1000余亩。截止目前,整个项目进展顺利,所有高层住宅地槽已经全部开挖完毕,下一步将进行地基基础工作,整个项目预计工期为546天。

主要做法

1.着眼转变生活方式,全力推进社区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是一项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一项含金量很高的惠民工程。为把这项工程真正落到实处,我们严格把好了几个环节:一是外出学习拓宽视野。为转变群众观念、统一思想认识,焦桥镇组织48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部分党员代表、机关干部200余人,先后到莱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所到之处整齐的楼房、整洁的环境、完善的设施,大家深受震撼,从而更加坚定了社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充分发挥牛家村在发展土地增减挂钩工作中的榜样作用,号召全镇村庄向牛家村学习,组织村两委到牛家新村进行参观,请村支部书记邵春峰讲解牛家新村建设历程,让村民现身说法,切实感受到村民搬进新居之后幸福指数提高了,从而在全镇营造起大力开展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深入群众全面动员。结合驻村蹲点月、民主议政日活动,焦桥镇积极宣传并耐心向村民解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详细回答村民提出的问题和疑惑;在此基础上,村两委发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制定初步方案征求群众意见。四是以人为本确定方案。焦桥镇原有德康社区、姚孙社区、后三社区、牛家新村社区都是在原有村庄的范围内规划建设,比较分散,并且四个社区离镇驻地较远,孩子上学、老人就医、交通等问题比较突出。结合焦桥镇实际,在政府驻地打造中心社区、胜利社区两大社区,实现合村并居。

2.着眼转变生产方式,全力推进土地流转。为解决群众住楼后从事农业生产的难题,焦桥镇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目前,全镇36000多亩耕地进行流转,既保障了村民稳定收入,又解决了村民后顾之忧,没有土地束缚,脱离农业生产,群众可以轻松放心外出务工、经商,增加收入。全镇牛家、兴隆、李套、孙庄、西南、刁宋、纪家、姚孙、刘道口、高道口、郭家、小北杜、西直等13个村庄耕地全部流转,为下一步社区建设提供有力条件。

3.着眼改善老人生活,全力建设老年公寓。牛家新村社区老年公寓总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面积6139.06平方米,设有105个房间、210张床位,房间都配有独立卫生间,水、电、暖、热水器、消防设施、无线网络电视等设施配套齐全,达到标准化养老标准。牛家村70岁以上的老人,在公寓免费吃住。老年公寓的建设解决了家庭养老的难题,让老人们住着舒心,也让子女们外出务工安心。

存在问题

焦桥镇在土地增减挂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8年12月28日,全市土地增减挂钩现场推进会在焦桥镇召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社区规模程度还比较低。焦桥镇原有德康社区、姚孙社区、后三社区、牛家新村社区规模比较小、比较分散,四个社区离镇驻地较远,孩子上学、老人就医、交通等问题比较突出。镇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小城镇功能不健全,人居环境有待改善。

2.旧村综合开发尚未成型。牛家、西营、朱崖3个村庄,旧村复垦后,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于土地流转,村集体收入比较低,用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资金短缺。

3.群众思想认识有待提高。部分群众对土地增减挂钩了解不够,积极性不高。尤其是故土难离、故家难舍,增加了土地增减挂钩、社区建设工作的难度。

下一步打算

焦桥镇将紧紧抓住并全力用好被列入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的重大机遇,在牛家配套建设成功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合村并居、社区建设、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等工作。

1.宣传教育,改变思想观念。通过广泛宣传,提高认识,通过镇、村两级,统一干部群众思想,广泛宣传土地增减挂钩的目的、意义及政策标准,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土地增减挂钩的好处,增强节约利用土地观念。

2.加大投入,在社区配套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中心社区、胜利社区,均结合东侧胜利河景观带,以“傍水而居,打造滨水之乡”、“传承地域文脉,回归院落生活”为设计理念,建设成为胜利河畔集居住、商业、养老为一体的,兼具旅游特色的综合性活力社区。

3.科学规划,在旧村综合开发上迈出新步伐。牛家村按照“保根护脉、一园多业、融合发展、生态高效”的原则,围绕乡勇祠遗址、牛家太湖石、古树等袁氏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占地460亩的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

焦桥镇立足袁氏文化背景和红色文化传承,以发展乡村旅游为载体,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前期东平村紫兰故里项目规划,整合资源,挖潜改造,打造袁氏文化展示区,做足做好历史人文资源文章。围绕“邹长县委成立根据地”,通过招商引资对邹长地区第一次党代会旧址进行保护性修复,进一步深入挖掘红色党史文化,丰富党建文化底蕴,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教育区,使旧村综合开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4.创新思路,在实现村级增收上探索新渠道。一方面,做足做活土地流转文章,向土地规模经营要效益,在保障村民收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通过流转增加集体收入。另一方面,做足做活招商引资文章,利用焦桥镇现有“袁氏文化”、“红色文化”、“铝业文化”等资源,积极发展富民产业,在解决村民就业增收的同时,探索村级增收新渠道。

猜你喜欢

牛家旧村土地
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周边旧村改造的困境与策略——以广州番禺余荫山房周边旧村为例
我爱这土地
牛家湾的年货街
新政!广州旧村改造整合土地及异地平衡工作指引出台
动物儿歌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现场考察
浅谈旧村改造住区景观设计探索研究
去小蜗牛家做客
卖得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