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城市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5-14任华武

经济视野 2020年4期
关键词:市民精细化管理

文| 任华武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城市管理在城市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管理做出重要指示:“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本文就中小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中小城市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民参与意识亟待提高。由于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引导力度还不够,市民参与程度与城市化进程还有一定差距,“城市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还停留在宣传层面上,没有深入人心,转化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市民主人翁意识不足,存在旁观者心态,部分市民热爱城市、爱护公共设施意识淡薄,乱丢乱倒、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现象比较突出,人为破坏、盗窃公共设施的行为时有发生。占路经营、游商浮贩成为常态化;店招设置不规范,随意悬挂广告牌,张贴非法小广告,导致城市“牛皮癣”无法彻底根治;不少市民缺乏社会公德和公共卫生意识,所养的宠物大小便随意排放,污染了城市环境。

2.长效管理机制亟待完善。城市管理存在统筹协调不够、推进合力不强、督促检查不力和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考核考评机制需进一步完善,部门职责边界需进一步明晰。有关城市管理职能部门主动管理意识不强、齐抓共管氛围不浓,被动应对、突击完成任务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一些问题出现反弹。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现象,形成“都管都不管”的局面,导致城市管理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利用,大城管格局没有真正形成。执法保障体系不健全,缺乏独立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有的法规规章条款标准不明确,对某些行为只有禁止性条款,没有详细处罚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导致执法依据不充分、处置手段欠缺、执法保障不到位的状况。

3.基础设施配套亟待加强。中小城市历史欠账较大,存在明显短板,没有严格实施功能分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处置场和投放点欠缺,垃圾收集、清运、处理手段还处在比较原始的阶段。农贸市场数量少,容量少,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全,难以满足商户和居民的需求。停车场(点)配套不足,城市交通智能管理水平不高,交通微循环不通畅,现有停车泊位远远不能满足机动车快速增长的需求,导致停车难、停车乱、道路拥堵问题较为普遍。尤其是老旧小区、超市、医院和学校周边等区域更为突出。老旧小区普遍缺少正规的物业管理,道路破损、私搭乱建、污水冒溢、占道经营、乱停车等问题比较突出。老城区相当部分道路设施老化,年久失修,迫切需要整体改造;公厕数量不足且缺乏有效管理,有的建成多年却未投入使用,导致随地大小便的现象时有发生。市政公用设施维护不力,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城市管理硬件设施和资源配套滞后予城市发展,难以实现合理疏导和有效管理。

4.保障支持力度亟待加大。目前城市管理工作职责、工作任务急剧增加,一些配套政策没有及时跟进,人员编制、工作经费保障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高效运行。城市管理相关单位,人员缺口较大,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后备力量不足,难以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现有城市综合管理部门人员身份比较复杂,既有行政人员,也有参公和事业身份人员,同岗不同酬、晋升渠道不统一等问题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受财力所限,城市管理相关单位经费紧张,装备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老化且数量不足,需重新购置。

提升中小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城市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站在整体高度上通盘考虑,牢固树立“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各方面瓶颈制约,才能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1.着力营造城市精细化管理社会氛围。城市精细化管理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参与、支持与配合,市民素质直接影响着精细化管理工作效能。应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积极倡导“城市是我家,维护靠大家”的理念,切实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逐步使市民养成自主管理、自我规范、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习惯,营造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单位带头、企业跟进的浓厚氛围。敢于正视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市民献计献策,找准堵与疏、管理与需求的最佳切合点,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实行政务公开、新闻舆论曝光、居民投诉等方式,将执法程序、执法标准、执法要求、执法结果等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不断提高市民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理解、支持和信任。

2.着力构建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城市管理问题易反弹、成果难保持,与管理职能交叉重叠、执法边界不清、职权不明、责权分离等体制机制因素紧密相关。牢固树立大城管理念,成立城市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凡与城市管理相关的各职能部门皆为成员,全面理清部门间职能交叉、主体不明的责任边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解决城市管理中“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突出问题,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工作新机制。整合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和优势,以数字化城管平台为基础,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尤其是各类监控资源,将公安、旅游、交通、水务、环保、民政、应急管理等多部门管理平台进行归口合一、有机融合,通过信息共享、互联互通,逐步构建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城市综合治理一体化智能平台,实现一个平台、一套系统管城市。建立城市管理部门与公检法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司法有机衔接,增强城市管理的权威性及震慑力。加快推进城市管理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力度,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

3.着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整治水平。城市管理的难点,也是市民关注的热点,必须紧盯薄弱环节,实施综合整治。集中力量加大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的整治力度,重点治理“盲点、死角”,切实做到清运完全、除尘彻底。严格落实单位“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加大临街门面、户外广告、门店招牌等规范管理。适当增设宣传栏,方便市民发布信息,对影响城市形象、乱贴广告等乱象,持续加强整治,保证城市整洁有序。着力解决城区交通拥堵,加强建成区、学校、医院、景区周边停车设施建设,实施租售并举盘活一批闲置停车设施,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尝试实施错时停车并对外开放。提高公交车运行效率,大力提倡绿色出行。在健全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和处置体系上下功夫,实行规划前置,将配套建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站作为新建小区验收的必备条件,合理配置建筑垃圾、大件垃圾临时堆放点。规范建筑垃圾消纳场和转运站、餐厨垃圾处置站日常运作。

4.着力夯实城市精细化管理坚实基础。要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必须有完备坚实的基础条件做支撑。采取多元化投入,加大对城市公用设施资金支持力度。财政应安排专项资金,对严重失修的市政道路进行大修改造,对老旧路灯、景观灯等照明设施及供电线缆进行升级改造,对一些陈旧设施、脏乱景观进行更新清理,对一些破损苗木进行补植,持续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彻底改变城区市政设施状况,提升城区形象。重视和发挥城市管理部门的作用,让其提前介入城市规划修编,努力做到规划与建设、规划与管理有机衔接、有效对接,使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停车泊位、公厕等配套设施布局更加合理,使城市管理更加方便有效。

按照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要求,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切实解决基层人员装备不足的问题。及时研究完善人事管理、薪酬待遇等配套政策,充分调动执法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将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作为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抓手,充分发挥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前沿阵地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夯实基础,促进中小城市精细化管理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市民精细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