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库建设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影响预测评价
——以贵州赤水丙安水库为例

2020-05-14肖时珍肖时华容肖丽吴宇辉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赤水缓冲区丹霞

肖时珍,肖时华,容肖丽,吴宇辉

(1.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1;2.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1;3.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世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宝贵财富,做好其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义重大。水资源是人类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得到有效发展。但由于世界自然遗产地往往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水资源也比较丰富,因此,世界自然遗产地或周边区域常成为饮水水利工程所考虑的水源区。水库的修建,在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也会给遗产地的保护带来新的威胁和挑战。在遗产地或周边地区能否建设水库的评判标准就在于水库的建设是否会给世界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完整性和保护管理带来负面影响,需要开展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

水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对项目方案实施后将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客观的预测和分析,并提出减缓措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3)[1]。我国水利建设项目方兴未艾,这就要求从项目规划、环评、建设、运行后等多个方面,对水库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全方面科学的预测(陈昂等,2015)[2]。为准确地对水库进行环境影响评估,需要明确项目环境影响评估范围,包括工程所在地理位置、工程等级、工程作用和规模等(陈运东,2002)[3]。在进行环评的过程中,根据相关原则,依据环评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环评行业的相应标准,结合项目所在地实际环境情况,进行一系列模型推理计算(陈昂等,2014)[4]。以往的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多侧重于项目建设所产生的三废物质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对于区域内水体景观、植被景观、建筑景观、地貌景观等的景观影响评价较少(胡刚,2013)[5]。

随着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速度的加快和我国景观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影响评价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王健(2005)[6]、马跃(2017)[7]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建立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核心的水利工程生态保护的法律调控机制。王海云等(2011)[8]提出水利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应当以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水利工程建设的特殊性、生态环境的敏感性为基本准则。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影响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专家打分法为代表的基于经验的综合评价方法,以加权平均法、TOPSIS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为代表的基于数值和统计的综合评价方法,以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法为代表的基于智能和决策的综合评价方法(尚淑丽等,2014)[9]。工程项目建设作为当前世界遗产地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潘运伟等,2014)[10],工程项目建设前对世界遗产地的影响评价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对遗产保护的要求(IUCN,2013)[11]。然而,关于世界遗产地内及周边水库建设对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影响评价的研究不多。

为缓解贵州省赤水市工程性缺水问题,在完成节流目标的基础上,工程设计部门对现状水利工程挖掘潜力进行分析,对备选水源进行比选,得出位于赤水市丙安乡的丙安水库建设是满足赤水市中心城区未来用水要求的相对唯一的选择。然而,丙安水库工程项目位于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简称赤水遗产地)的缓冲区,迫切需要开展该水库建设项目对赤水遗产地的影响评价研究,同时以此为例,为相似的评价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1.1 赤水世界遗产地及缓冲区概况

“中国丹霞”是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的系列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包括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展示了一个完整的丹霞地貌演化系列:从高原面保存较完好和“V”型谷较发育的青年期,到迷宫般的峰群和峡谷发育较好的壮年期,到以大范围低地和广泛河流体系围绕的孤峰为特征的老年期。该项目于2010年8月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以满足第vii条美学标准和第viii条地质地貌标准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2010)[12]。

图1 赤水世界遗产地范围及拟建丙安水库选址与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关系图(来源:作者自绘)

赤水遗产地是中国丹霞系列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中国贵州省西北部的赤水市与习水县境内,包括西区和东区两个片区(图1)。遗产地属长江水系,赤水河为境内最大的河流,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全长524 km,流域面积2 044 000 hm2,落差1 558 m,多年平均流量309 m3/s。境内丙安以上属中游河段,断面呈“V”型,河床狭窄,滩多流急;丙安以下属下游河段,河面开阔,水流平缓。标准水位河面最宽处200 m,最窄处20 m,在赤水市境内的落差67 m。赤水的世界遗产价值即体现在美学价值和地质地貌价值两方面:是“中国丹霞”演化故事中青年早期高原-峡谷型丹霞的突出例证,发育了丹霞崖壁、方山、石柱、沟谷、凹槽、穿洞等典型的丹霞个体形态(熊康宁等,2012)[13]。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较少的人类活动,赤水丹霞发育并保存了桫椤自然保护区、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等几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高,物种齐全,遗产地内350多条急流飞瀑深切河谷,形成“丹山、碧水、翠林、飞瀑”的美丽景致,丹霞山水色彩鲜明,结合了雄伟与秀丽、动态与静态等美学元素(表1)。

表1 赤水世界遗产地及缓冲区的中心点坐标及面积

1.2 拟建丙安水库概况

拟建丙安水库位于贵州省赤水市丙安乡三佛村丙安河上,位于赤水遗产地的缓冲区。水库工程等别为III等,工程规模为中型。推荐方案坝址位于遗产地缓冲区边界上,最大坝高119.80 m,正常蓄水位520 m,淹没区涉及三佛村土地共计48.2 hm2,水库回水位距离遗产地边界630 m,年总供水量为2 825.7万m3。《赤水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6—2030年)》规划中心城区以丙安水库、甲子口取水泵站、金龙水库、牛儿洞水库作为主要水源。其中,丙安水库是一座以城乡供水为主、兼顾农田灌溉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能完善赤水市中心城区供水结构,保障赤水市各项用水安全,有效缓解水库周边乡镇工程性缺水问题。

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对世界遗产的影响评价方法是以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三要素为出发点,即满足世界遗产评价标准、满足完整性和保护管理要求。赤水丹霞满足世界遗产第(vii)条美学价值和第(viii)条地球历史与地质地貌价值标准,因此,针对赤水基于这两条价值的标准分别展开评价。遗产地边界及财产清单来源于《中国丹霞申遗文本》。视域分析所需的地形数据来源于遗产地及缓冲区范围1:50 000地形图,通过ArcGIS矢量化等高线并赋予高程信息,采样距离选择10 m×10 m分辨率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通视性分析的及三维可视化的基础数据。水库淹没区数据参考工程施工设计及野外GPS关键点采集获取。利用ArcGIS视域分析功能,可获得某一视点位的视域范围。在不考虑气象条件、观察者的视力等情况下,计算每一点的视域范围并叠加计算总视域范围。

3 对赤水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的影响评价

3.1 空间位置关系分析

赤水丙安水库推荐方案上坝址以上集水面积62.3 km2,兴利库容1 983万m3,主河道长27.54 km,平均坡降39.5‰,淹没区涉及赤水市丙安镇两河口村和三佛村土地共计48.27 hm2。由项目选址与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关系图(图1)可看出,该项目位于赤水遗产地的缓冲区,没涉及遗产地范围,淹没区面积仅占赤水遗产地缓冲区总面积的0.11%;从赤水丹霞世界遗产地保护分级来看(图2),该项目位于缓冲区,没涉及禁限区、展示区和有限利用区。

3.2 对赤水遗产地美学价值的影响

3.2.1 对遗产地丹霞地貌景观载体影响预测及评价

图2 项目选址与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分区关系图(来源:作者自绘)

根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第99款规定:“划定世界遗产地边界是对申报的遗产进行有效保护的核心要求,划定的边界范围内应包含所有能够体现遗产突出普遍性价值的元素,并保证其完整性与(或)真实性不受破坏”,同时,第104~107款规定:“缓冲区是为了有效保护申报的遗产地而划定设立的遗产地周围的区域,并非所申报的遗产地的组成部分,为遗产增加保护层。”尽管“其使用和开发受到相关法律和/或习惯规定的限制”,也就是说,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是通过世界遗产地边界内的区域和载体来呈现的,缓冲区并非世界遗产地,而是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层。由于丙安水库项目建设工程全部分布在赤水遗产地的缓冲区内,项目的施工期及运营期都不会直接破坏东、西两片遗产地的地貌景观载体,包括遗产地内的奇峰、赤壁、岩廊、岩洞、巨石、天生桥、石堡、石墙、石柱等景观载体。

3.2.2 对遗产地水体景观载体影响预测及评价

项目建设区位于赤水遗产地缓冲区内长江流域赤水河左岸一级支流,位于赤水遗产地西片区的下游,水体来源于遗产地。水库回水在距坝约2.66 km处尖灭,正常蓄水位520.00 m,未影响到遗产地范围,不会影响展现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的水体景观美。

3.2.3 丙安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评价

丙安水库工程评价区地质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Ⅰ级)四川台坳(Ⅱ级),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大部分以白垩系上统夹关组砖红色厚层粉砂岩夹多层泥岩为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水库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o,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图 A1》(GB18306—2001)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图 B1》(GB10386—2001),丙安水库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 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域构造稳定性好。本工程水库总库容 2 140万m3,对地壳应力环境改变小,库区范围内断裂稀少,不存在区域性大断裂,断裂规模小,没有垂向深循环渗透通道,因此,丙安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小,遗产地及缓冲区内地质遗迹景观遇到潜在的灾害及其对美学价值和地质地貌形态的影响很小。

3.2.4 对遗产地景观视觉影响预测及评价

丙安水库对赤水遗产地美学价值的影响还可能体现在对景观视觉的影响上。丙安水库库区为“V”型峡谷地貌,回水位距离赤水遗产地边界直线距离为630 m,视线均被两岸山体阻挡,因此,无论施工期还是运营期,该水库项目对遗产地美学价值都不会产生视觉污染。运用3S技术,对该水库项目进行可见性分析,计算出视域范围,作为对景观影响评价的因素之一。选择观景视点,勾画出水库蓄水后能够影响到的观景面,框定其景观影响范围(图3、图4)。结果显示,丙安水库绝大部分影响视域在缓冲区,在遗产地的部分位于遗产地保护分区的展示区,面积为0.89 km2,占遗产地总面积的0.33%,影响范围小,且赤水主要用于遗产展示的区域为西片区十丈洞景区和东片区佛光岩景区、甘沟景区等,这些区域均位于拟建丙安水库可视视域外。

3.2.5 对遗产地景观美学类财产清单的影响

将该项目建设区与赤水遗产地丹霞景观财产清单叠加分析发现,在57处景观财产中,没有一处位于项目建设区范围内(图5)。项目建设区中所涉及反映丹霞地质地貌演化特征及美学价值的崩塌巨石、丹霞凹槽、丹霞石笋、瀑布等景观资源,均属缓冲区范围。因此,本水库工程对赤水遗产地丹霞景观财产清单及载体无影响。

3.2.6 对缓冲区美学景观的影响预测及评价

由于该项目将淹没土地48.27 hm2,因此,无论是施工期还是运营期,该项目都会对缓冲区项目所在地的丹霞地貌及水体、植被景观带来一定的破坏和视觉影响(图6):将淹没小型瀑布1挂,部分淹没4挂,瀑布的宽度都在3 m以下,有2挂甚至仅为0.3 m和0.4 m宽,属于非常小的瀑布;将影响丹霞崖壁景观2处;影响丹霞河床景观3处。但由于这些景观都普遍发育在赤水遗产地及缓冲区,受影响的瀑布规模很小,崖壁景观也仅底部被淹没,崖壁主体部分尚能露出地表,因此,丙安水库对赤水遗产地缓冲区美学景观的影响较小。该项目建设还将对赤水缓冲区带来一定的视觉影响。通过视域分析得出:涉及缓冲区视域面积8.13 km2,占赤水世界遗产地缓冲区总面积的1.81%,视觉影响范围小。

图3 丙安水库视点效果图(来源:作者自绘)

图4 丙安水库可视性分析图(来源:作者自绘)

3.3 对赤水遗产地地球历史与地貌价值的影响

3.3.1 对遗产地丹霞地貌形态的影响

赤水遗产地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结合部的中国最大的丹霞分布区。高原的剧烈抬升与流水的强烈下切造成了地形的巨大反差。这里发育了最为典型的阶梯式河谷与最为壮观的丹霞瀑布群,成为青年早期高原-峡谷型丹霞地貌的代表。体现该丹霞地貌发育演化的最佳证据在赤水丹霞西片区遗产地。丙安水库项目位于赤水世界遗产地西部片区的缓冲区,施工区域远离遗产地,直线距离在1 km以上,正如上文“3.2.3”部分所述,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都不会直接破坏西片区遗产地保存较为完好的高原面和“V”型谷;工程建设会局部影响缓冲区内的地质地貌形态,但不会影响遗产地内的地质地貌形态;库区崩堆积体较为稳定,向邻谷渗漏问题,水库蓄水对危岩体稳定性基本无影响;库内断裂稀少,不存在区域性大断裂,所见断裂规模很小,因此,库内无发震、孕震构造,没有垂向深循环渗透通道,水库蓄水后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对遗产地地貌形态的破坏威胁很小。因此,无论是在施工期还是运营期,该项目都不会直接影响到遗产地内的丹霞地貌,该项目对遗产地内丹霞地貌形态的遗产价值无影响。

图5 丙安水库与与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美学景观分布关系图(来源:作者自绘)

图6 丙安水库评价区景观资源分布图(来源:作者自绘)

3.3.2 对遗产地丹霞地貌发育的影响

该项目建设区位于遗产地缓冲区丙安河下游(图7),也是遗产地的下游,正常蓄水位520.00 m,回水在距坝约2.66 km处尖灭,距离遗产地边界直线距离尚有630 m,因此,遗产地内河流的流水不会被阻滞或蓄库,而是以正常河道自然流淌,因此,该项目不会影响遗产地内的丹霞地貌发育的水文地质过程;项目区地下水类型简单,无不良水文地质现象,两岸地势较高,无低洼地带存在,水库蓄水后,不会产生库区水倒灌问题,库岸外侧无封闭低洼地带,不具备浸没的地质条件,水库蓄水后不会产生浸没问题,也不会影响到遗产地水文地质过程,对赤水丹霞遗产地内丹霞地貌的发育演化没有影响。

图7 丙安水库拟淹没区与景观分布剖面示意图(来源:作者自绘)

3.3.3 对遗产地地质地貌类财产清单的影响

在赤水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过程中,共有43处地质地貌类财产清单在世界遗产中心备案。将该项目与赤水遗产地地质地貌类财产清单进行叠加分析发现,没有一处地质地貌类财产清单位于项目影响范围区内。与之距离最近的是三尊佛,但三尊佛位于坝址以下近1 km处,且位于山顶,无论是施工期还是运营期,都不会受影响。因此,项目的施工和运营都不会影响该43处地质地貌类财产清单(图8)。

3.3.4 对缓冲区地质地貌的影响

由于该项目位于赤水遗产地的缓冲区,施工期会对缓冲区的地质地貌及水体带来一定的影响。水库蓄水后,水位的抬升将导致侵蚀基准面的升高,库岸受高水位长时间浸泡和蓄、放水差的作用,可能引起库岸发生滑坡、坍塌;下游河流溯源侵蚀增强,水库运营时清水下泄,引起水库下游河床冲刷、变迁以及下游河道变形;由于水力和重力侵蚀作用,将对消落区坡地的地貌产生一定影响;受水力侵蚀作用,坡地径流或拍岸波浪会侵蚀消落带坡地表层土壤;重力侵蚀使消落带坡地岩土失去重力稳定,发生滑坡、崩塌等块体运动。

水库淹没区蓄水后对原来的地貌进行不断的冲击,加速岩石的风化和崩塌,进而加速库区水面以上地貌的风化和崩塌,但在采取相应的工程和生物措施后,影响较小。水库大坝的建设及回水会对两侧山体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将引起周边山体岩石坍塌的风险,但通过预防和治理,清除地质灾害隐患,可减小不利影响。

赤水世界遗产地展现各种各样丹霞地貌的丹霞崩塌巨石不计其数,水库施工区涉及的崩塌巨石较少,影响较小。在项目运营期对项目区崩塌巨石不会产生直接破坏。水库蓄水后,会淹没部分丹霞凹槽、瀑布、丹霞崖壁、丹霞河床(图6),由于该类地质地貌类型在遗产地内及缓冲区分布广泛,淹没数量少,仅从景观视觉上带来一定的干扰,影响较小。

3.4 对赤水丹霞遗产地生态价值的影响

赤水遗产地虽然未能满足第(ix)和第(x)条生物生态标准,但由于赤水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该评价也将赤水的生物生态价值作为一般价值进行影响评价。丙安水库位于赤水丹霞世界遗产地西区缓冲区,无论是施工期还是运营期,均不会对赤水遗产地内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造成直接负面影响,仅会对项目所涉及的缓冲区内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造成一定影响。

项目建设区域内主要以人工竹类、结构简单的人工植被和灌丛、灌草丛、农田生态系统为主,淹没区约淹没土地共计48.27 hm2,其中耕地3.2 hm2,林地40.69 hm2,交通运输用地0.83 hm2,住宅用地0.15 hm2,河流水面3.4 hm2。工程占用林地面积(主要为竹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约40.69 hm2,约占赤水丹霞遗产地西部缓冲区面积的0.16%,工程建设对评价区的生态完整性产生的影响甚小。工程永久占地范围较小,对遗产地缓冲区系统的完整性不产生结构切割和物种阻隔作用,拟建项目没有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根据水库淹没及工程占地(包括永久和临时)所属植被类型,可以计算出工程建设造成的生物量损失(表2)。工程建设前所在区的平均生物量为77.96 t/hm2,生产力为11.03 t/hm2·a。生物量损失计算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后,将使评价区内自然体系生物量损失约3 184.29 t,生产力损失约490.54 t/a,工程占地损失的生物量约占评价区生物量的1.07%,年生物生产力损失约占评价区的6.7%,工程建设对评价区生态系统生物量影响甚微。

表2 丙安水库淹没及工程占地减少生物量统计表

项目施工过程中,主要对慈竹、梁山慈竹、硬头黄竹、毛竹、马尾松、峨眉紫楠、桫椤、麻栎、水麻、河滩冬青、构、梓木、南酸枣、五节芒、芦苇等植物造成破坏,除72棵桫椤为国家II级保护植物,需在施工前中移栽外,其余植物均为栽培种或常见种。评价区在整个遗产地区域所占面积小,且位于缓冲区,项目施工几乎不会对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产生影响,不会造成区域植物区系的改变(图9)。

图9 项目建设区内以河滩冬青、水麻为主的河滩灌丛生态系统、竹林和农田生态系统(来源:作者自摄)

赤水丙安水库项目评价区域内动物资源丰富,但遇见率极低,项目建设区不是这些保护物种的主要栖息地。施工期因噪声、固废、污水等必然影响动物的正常生活,场站占地等会占据一些动物的活动生境,但建设区主要为退耕地形成的竹林,不是动物活动的主要生境,仅一些鼠类等小兽有活动,鸟类会在空中活动,基本上没有保护动物在建设区内活动。

3.5 对赤水世界遗产地完整性及保护管理的影响

该项目位于赤水世界遗产地的缓冲区,不会改变赤水世界遗产地及缓冲区的边界,对赤水遗产地边界的完整性没有影响;基于上文3.3部分的论述发现,该项目没有破坏遗产地内的丹霞地貌形态及水文地质条件,对遗产地基于地质地貌的突出普遍价值的完好保存没有影响;基于上文3.2部分的论述发现,该项目不会对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美学景观资源产生视觉污染,对遗产地基于美学的突出普遍价值的完好保存没有影响;基于上文3.4部分的论述发现,该项目没有破坏遗产地内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项目建设对遗产地生物生态价值的完整性没有影响;该项目对缓冲区的丹霞地貌形态和水体景观、水质及生物生态系统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会对缓冲区的资源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面积和程度很小;该项目没有位于赤水世界遗产地的主要展示区,建设完运营后,不会给遗产地和缓冲区的保护管理施加压力。“中国丹霞”世界遗产地在申报世界遗产时一并提交世界遗产中心的《中国丹霞世界遗产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对缓冲区管控规定是:“一般情况下,缓冲区按照有限利用区的要求(可以为提名地内的原住居民生产与生活划定的有限利用区,可适当建设保护管理、旅游服务和基础设施等)管理。

加强缓冲区自然资源的管理,满足地方居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减少对提名地的压力。协调发展村庄居民点。在缓冲区内,可以安排适当的生产、经营管理等设施,分别控制各项设施的规模与内容。”可见,丙安水库的建设与《中国丹霞世界遗产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没有冲突。

4 结论与讨论

(1)丙安水库项目位于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缓冲区,且位于遗产地下游,项目施工及运营都不会直接破坏展现赤水世界遗产地美学价值的载体;项目也不会影响赤水遗产地的景观美学财产清单;丙安水库项目回水位距离赤水丹霞遗产地边界630 m,通过可视性分析,影响的视域面积为9.02 km2,其中遗产地和缓冲区分别为0.89 km2和8.13 km2,分别占遗产地和缓冲区总面积的0.33%和1.81%,面积比例小,不会对赤水世界遗产地景观美学价值产生视觉污染;丙安水库项目位于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缓冲区,水库蓄水会局部影响缓冲区内的水体景观、河床景观和陡崖景观等。因此,该项目总体上不会影响赤水遗产地基于美学的突出普遍价值。

(2)丙安水库项目位于赤水世界遗产地的缓冲区,无论是施工期还是运营期,都不会直接破坏遗产地丹霞地貌形态,加之项目位于赤水西片区遗产地缓冲区丙安河下游,对赤水遗产地丹霞地貌发育演化没有影响,因此,该项目对赤水世界遗产地基于地球历史和地貌特征的突出普遍价值没有影响。在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43处地质地貌类财产清单中,没有一处位于水库影响区范围内,水库蓄水后不会对其造成影响。因此,该项目不会影响赤水遗产地基于地质地貌的突出普遍价值。

(3)尽管丙安水库对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对缓冲区的地质地貌和美学价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有效减缓负面影响,应从管理方面加强对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的培训,切实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加强对丙安水库施工和运营期间的环境监测;从景观方面,聘请专业的景观设计团队,对坝体景观等相关设施进行设计,施工后及时完成对施工便道、临时废料堆放场、施工营地等临时设施景观恢复和生态修复工作;从工程方面,加强施工工艺的提高,优化施工工艺,积极采取相关的地下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从社会稳定方面,妥善处理项目区内水利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问题,充分保障移民的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赤水缓冲区丹霞
大自然的调色板——张掖七彩丹霞
岁月有痕,最美丹霞——陕西波浪谷
大自然的奇观:中国丹霞
潮风起处是我家
——丹霞小学潮
赞贵州赤水诗四首
赤水市委离退局举办“我们的节日·清明”活动
缓冲区溢出漏洞攻击及其对策探析
赤水情
初涉缓冲区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