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比喻创新与美感效应

2020-05-13杜润章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4期
关键词:喻体青色本体

杜润章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又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传递思想、交流情感具有多功能高效应的美学价值。要使比喻保持特有的语言功能与美感效应,就须实现比喻创新。所以作家秦牧在《比喻之花》中说:“比喻和所有文艺創作一样,也贵在有创造性。”英国作家王尔德说得更形象:“第一个用花比女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女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女人的是蠢才。”这里笔者仅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比喻,创造出比喻的美感效应。

一、变形喻体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写荷花的清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把舒心快意的嗅觉转化为听觉,把清荷的幽香想象为渺茫的歌声。喻体已是变了形的“像”,变成了在清幽静谧的朦胧中传入耳来的歌声。作者的幽情寄寓其中,形成一个充满幽情的意境,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作家王鲁彦在《听潮》中描写大海:“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象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象微风拂过琴弦,象落花飘零在水上。”无形的海水声音,变形为种种体验(有形的物象):朦胧的月光、情人的蜜语、微风拂过的琴弦、飘零水上的落花。用这些变了形的喻体去描绘一个温柔、芳醇、低低、轻轻的大海形象,形成了一个奇丽温柔的意境,既传达出作者热爱大海享受人生的优美情感,又给读者高妙的美感。

可见这些喻体不直接来自事物本身,而是运用与物象神韵相通的“变了形”的“形象”来描写作者独特的感受,情寄其中,形成优美意境,给人以美感,实现了比喻创新。

二、扩展喻体

作家莫言新的《欢乐》:“密集成群的庄稼,徒然唤起你心里失群孤雁一般凄凉。你的心有气无力的飞行中发出绝望的嘹唳,你知道一切都完了、晚了,绿色的象扎根的电焊火花刺激得你头脑灰白,口腔里充满着苦涩清冷的味道。于是你嘴里塞满了青草,你象骡马驴子一样枯燥地咀嚼着青草,咯咯崩崩响着用力咀嚼的牙齿,下巴骨罗嗦连着颤抖,胃里发出乌鸦般的哀叫。”作者用了四个具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象图画,寄托了丰富的情感:人们向往欢乐,得到的却是“完了”“晚了”的痛苦;人们吃苦耐劳,结局却是悲哀的鸣叫。其中人物的孤独感、失落感与痛苦感正是通过这一组扩展了的喻体传达给读者,使人得到忧伤惆怅的美感。

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中有这样的描写:“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在这块水晶里,包着的是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小灰色树影。”这里第一个喻体“空灵的蓝水晶”扩展到第二个喻体“地毯上的小团花小灰色树影”,巧妙勾勒出济南冬天的景色:天空晴朗,山水秀美,色调淡雅。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些描写把主观情感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物象,物象中寄寓着情感。其中喻体由一个个具象符号连缀起来,扩展开去,形成一个连贯完整的意象图画(意境),创造出满足读者欣赏情趣的艺术形象,达到了崇高的审美境界。

三、修饰喻体

高尔基的《海燕》中,有“海燕象黑色的闪电”“一堆堆乌云象青色的火焰”等比喻,其中喻体“闪电”“火焰”看似平常,但用了“黑色”“青色”加以修饰,就有了新的创意,因为“黑色”本不是喻体“闪电”的特征,“青色”也不是喻体“火焰”的特征,但读者通过本体“海燕”“乌云”,自然会想到的海燕象闪电,青色的乌云象火焰。这样的比喻新颖独特,既描写了暴风雨来临前的情景和作者的战斗形象,又使人感觉一新,形成隽秀的意象美。

另外,李瑛的诗歌《海》中有“它是我们蓝色的土地,和大陆同样庄严雄浑”,王文杰的诗歌《风雨太平洋》中有“阳光从青色的密林洒下,就如温暖的雨”。这两句比喻中,喻体“土地”“雨滴”乍看一般,但经过“蓝色”“温暖”的修饰,显得有颜色,有感觉,意蕴深刻,情感饱满,给人以美感。

由此说来,使用生动新颖的词语去修饰喻体,也可使比喻得到创新,收到良好的美感效应。

四、虚设喻体

清代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明湖居听书”一节中对王小玉演唱声音的描摹,“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三万六千个毛孔,象吃了人生果,无一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作者把难以表现的绝妙的演唱声音连续虚设喻体,通过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生果,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等,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些喻体,但读来使人惊叹叫绝,使人想象到如梦如醉、如痴如狂、如迷如仙的境界。这些新奇虚幻的喻体与本体并无形似,但神韵相通,能让读者通过阅读想象,在本体与喻体之间建立起神韵联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美感效应和回味无穷的欣赏情趣。

谚语中也有“癞蛤蟆想吃天鹅”“地球倒转,海水倒流”等比喻,喻体虚幻,本体与喻体之间加强了浓郁的主观情感,令人遐想,创造出虚幻奇异的艺术形象,产生了隽永的美感。所以审美主体将真实浓郁的感情寄寓在虚幻无形的喻体上,让人通过联想想象领会本体与喻体的联系,以达到美的熏陶。

综合上述,比喻贵在创新,在创新中给人以美感。前人在作品中留下了许多精妙的例子,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有“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诗句,意象派诗人庞德《地铁站上》:“人群中出现的这些脸庞,潮湿黝黑树枝上的花瓣。”这些都是新颖而经典的比喻,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学习。现实生活更有许多生动活泼的实例,有待我们去观察,去发现,去收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美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喻体青色本体
青色的海
眼睛是“本体”
怎样辨析比喻和拟人
试析杭州方言词中的喻体
一种新型水平移动式折叠手术床
一抹天青的复古
喜马拉雅
天青色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
英语中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