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课堂教学点评例谈

2020-05-13熊庆庆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4期
关键词:鲁四祥林嫂批判性

熊庆庆

在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中,课堂中师生对话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教师要与学生有效地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教师对学生回答的点评尤为重要。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教师要达到良好的点评效果,就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判断、评估学生语言背后的逻辑。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美国“德菲尔报告”中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共识是:批判性思维是指有目的的、反思性的判断,表现为对证据、背景、方法、标准及概念的理性考察,以便决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波在混沌大学开设的网络公开课《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中提出:批判性思维的核心部分包括论证理论与谬误理论两部分,主要涉及论证的识别、论证的图解、论证的评估、论证的建构以及对坏论证(思维谬误)的反驳;从结构上看,一个论证包含论题、论点、论据、论证方式、隐含的前提和假设5要素。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主要涉及的是论证是否合理的反思性的分析与判断。

批判性思维运用在课堂教学点评之中,就是指教师分析、判断学生回答中所涉及的论证的有效性,如是否偏离论题,论点是否明晰,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方式是否合理,隐含的前提和假设是否成立,教师在完成评估之后,给予学生适当的点评,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构建良好的思维能力。

我们具体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课堂教学点评,本文暂且排出课堂中学生偏离论题的情况,仅就论点、论据、论证方式、隐含的前提和假设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从论点明晰与否进行批判性点评

论点即论证者所主张并且要在论证过程中加以证明的观点,必须是清楚、确切的。

例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片断

师:“呆呆地看着”天伦叙乐的匾说明了什么?

生:“呆呆地”是写诗人五岁时看门框上的匾的神态,描写出小孩子面对匾上不认识的字那种使劲想但又想不出、不认得而有些干着急、有些发愣的模样,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当时的特定心理。

学生在分析“呆呆地看着”时,得出了一个结论:透露出了诗人当时特定的心理。什么叫“特定的心理”,这是一个含糊不清的概念,作为结论的概念必须是清晰的,这说明学生的思维还不是很清晰,这时教师应该继续追问:“特定心理这个表达不够明确,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让学生将概念定义明晰,经过追问,学生渐渐明晰得出这是一种“陌生、不自在”的心理状态。

二、从论据充分与否进行批判性点评

论据是用来支持或反驳某个论点的理由,必须真实、贴切、充分,与论点有必然的联系。

如:《夸父逐日》教学片断

师:从_______中读出了夸父是一个_______的人?

生:从他明知追不上太阳却还要去追,不顾当地老百姓和牲畜的用水需求,喝干了黄河的水和渭河的水中读出了夸父是一个鲁莽的人。

这个学生的观点说夸父是一个鲁莽的人。理由有二:明知追不上太阳却还要去追;喝干了黄河的水和渭河的水,当地老百姓和牲畜怎么活。第一个论据“明知追不上”,文中并没有根据,所以此论据不成立,第二个理由,当地的百姓和牲畜怎么活?这是一个假设的前提,假设这里面的百姓和牲畜且他们只能靠黄河和渭河存活,文中也没有涉及,其次,学生以生活现实的维度去考量神话故事,思考的维度也不在一个层面。所以此论据也不能百分百成立。既然论据都不能百分百成立,观点自然不成立。

老师不妨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再反问学生,让学生去分析:他认为夸父鲁莽,理由一是明知追不上还要追,二是喝干了渭河黄河的水,没有考虑到当地百姓和牲畜的死活,你们认同吗?引导学生分析和判断前面这个同学的思维误区,并完成自己正确的思维建构。

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妨适时引导,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神话:神话是“想象”的故事,表达远古劳动人民的主观愿望和精神追求。告诉学生不能被旁支所迷惑,应该抓住此神话故事的要义是褒扬“逐日的精神”,即启示人们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对理想不断追求。

三、從论证方式科学与否进行批判性点评

论证方式是指论证观点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归纳法和演绎法两种,归纳法是由个别特性到一般特性的推理,演绎法是由一般特性到个别特性的推理,论证中所使用的推理形式必须是演绎有效,或者归纳强的,接下来就这两个推理形式各举一例来分析。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片断

师:林冲有哪些英雄的特质和不英雄的特点?

生:林冲杀了三个害他的人,说明他是个有仇必报的英雄。

学生的论证是一个归纳性的推论,从杀了三个人的个别行为推出林冲有仇必报的一般性行为,“必”是必定的意思,说明他每次都这样,杀了三个人的一次性行为能不能推论出林冲有仇必报的习惯性行为?明显以此难以推论出有仇必报的习惯性行为。归纳法本身就是一种或然性推理,总有很多对象没有包含在内的,此时,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批判,可以通过展示反例的形式进行。

师:林冲既然有仇就必报,被高太尉陷害时为什么不报仇,还说自己“恶了高太尉”?通过林冲对高太尉并不是有仇必报这一反例的展示,可让学生认识到其推论过程的失当,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林冲性格的变化,他并不是有仇必报,而是忍无可忍。

又如:《祝福》教学片断

师:为何鲁四老爷说祥林嫂是“谬种”?

生:因为讨厌,所以骂她。

师:为什么讨厌她呢?

生:鲁四老爷认为再嫁的女人就是罪人,是伤风败俗;这样不洁的女人,在这祝福的时刻死去,岂不是与老天作对一般?所以讨厌、憎恨,骂她谬种。

此次讨论,论题为:为何鲁四老爷说祥林嫂是“谬种”?学生的第一次回答中,只有论点,没有论证过程。第二次回答,回答具体了一些,但是还不够明晰。

明显这里涉及到的是一个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前提到个别结论的推理。在这个推理中大前提是:鲁四老爷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深信封建的伦理道德。其次,他长期受封建迷信的熏陶,是一个有神论者。小前提是:祥林嫂再嫁违背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在祈求神灵护佑的年底,应是欢庆的,祥林嫂却在此时死去,她冒犯了神灵。结论:所以鲁四老爷讨厌、憎恨祥林嫂,骂她“谬种”。

教师在点评中不妨将这个思维过程更明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有意识注意到思维过程:鲁四老爷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深信封建的伦理道德。其次,他长期受封建迷信的熏陶,是一个有神论者。而祥林嫂再嫁违背了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在祈求神灵护佑的年底,应是欢庆的,祥林嫂却在此时死去,她冒犯了神灵。她的所作所为违背冒犯了鲁四老爷所深信和捍卫的东西,所以鲁四老爷讨厌、憎恨她,骂她“谬种”。

四、从隐含的前提与假设成立与否进行批判点评

前提与假设是推论的依据,论证过程中,前提必须真实,假设必须成立,或者至少是被大家所共同接受的。有些论证会将一些前提或假设省略,导致论证过程不是很明晰,此时可将此隐含的假设或推论外显化,并分析其是否成立。

例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片断

师:为什么要说“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称灵魂是“紫色的”怎么理解?

生:大堰河她虽然家境贫寒、身份卑微、地位低下,但她有乐观顽强、勤劳善良、宽厚慈爱的性格,对生活的要求极低,有自己做人的自尊,有博大无私的爱心,她的灵魂是纯洁高贵的,她的精神是神圣伟岸的。

学生的推论是:大堰河是乐观顽强、勤劳善良、宽厚慈爱、博大无私的——所以“紫色”代表着纯洁高贵。学生的推论中涉及到一个隐含的前提——紫色在色彩心理学上的意义,在色彩心理学中,紫色往往给人以苦难、深沉、深厚、珍贵的感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常常是高贵的象征,比如中国文化中“紫气”代表帝王之气,以“紫禁城”称皇城。正是有了这隐含的色彩在人心理上的投射作为前提,所以当学生说紫色象征着“纯洁高贵”时,我们才觉得合理。

这时教师不妨将隐含的前提點出,因为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明白紫色在心理上的投射:“是啊,紫色这个颜色本身也常常给人高贵之感,比如中国文化中‘紫气代表帝王之气,以‘紫禁城称皇城。”

好的点评就是好的教学,教师如果在平时的课堂教学点评中能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引导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定能有意无意地注重自己思维的完整建构。因此,教师要加强教学点评的修养,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引导学生有效且深入地思考。将批判性的点评融入到课堂教学点评的每一处,这对于学生开启心智,激发潜能,提升思维能力,培养语文能力和提升语文素养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波.逻辑学十五讲[M].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2.

[2]顾之川.名师语文课[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19.293.

[3]周志恩.批文入言增语感,互动研讨掘深意[J].语文教学通讯,2018(6).

猜你喜欢

鲁四祥林嫂批判性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祝福》续写2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悍妇
当喜儿遇到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