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新审视阅读教学的教学起点和文本的教学价值

2020-05-13李健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价值阅读教学

李健

【摘要】重新审视阅读教学的教学起点和文本教学价值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教学起点 教学价值 阅读教学

因评选教学骨干教师,笔者接到通知,教学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为了公平竞争,学生没有任何预习,教师不接触学生,20分钟,不使用多媒体。翻开教材,笔者犯难:1.这三首古诗词在主题上无任何联系,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一首张继的《枫桥夜泊》,一首纳兰性德的《长相思》;2.三首看上去还挺难理解。20分钟,怎么办,教学一首,肯定不行,违背统编版教材编写的双线编写意图;3.网上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案例。

钻研教材,是唯一出路。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笔者制定了20分钟的学生无预习的教学目标:1.将三首古诗词读正确、流利,初步体验作者的情感。2.通过“景语即情语”,体会《山居秋暝》的动静结合的画面。

四个环节:一读,读正确、读流利;二读,读出诗人“身”何处?三读,读出诗人的心境;四读,读出诗人心中的景。

第一环节,笔者以为学生会读得不流利,字音不正确。课堂上,学生只花了一分钟,字正腔圆,还有一定情感。

第二环节,具体如下: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朗读,我们把三首古诗词读正确、读流利了。那么这三首古诗词中的作者,分别“身”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三首古诗词,思考并完成作业单,作者身在何方?

作业单

1.《山居秋暝》中的王维在___________。

2.《枫桥夜泊》中的张继在___________。

3.《长相思》中的纳兰性德在__________。

笔者以为,学生会非常困难,因为古诗在这节课我们才读第二遍。课堂上学生给了笔者太精彩的答案。王维在山里,题目是《山居秋暝》;王维在山上村庄里,插图上有。王维在山林里,诗中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在枫桥,题目是《枫桥夜泊》;张继在苏州,“姑苏城外寒山寺”;张继在船上,插图中有。纳兰性德在军营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在山海关,“身向榆关那畔行”;纳兰性德在征程,“山一程,水一程”,他不是游山玩水,他伴随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平定噶尔丹。

第三环节,具体如下:

三首古诗词,王维身在山居,张继身在旅途,纳兰性德身在征程,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心情一样吗?那他们有着怎样不同的心情呢?请同学们再读三首古诗词。

笔者以为,学生一定是字字落实,句句明白,才能读懂诗人的情感,许多教师也这样认为的。课堂上,学生再次刷新了笔者对教学起点的认知和对教学过程的认知。王维很悠闲,“王孙自可留”;王维心情愉快“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张继多么忧愁,“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还很孤独,“夜半钟声到客船”。纳兰性德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同无此声。”

第四环节,具體如下: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就是说,作者往往是通过描写景来表达自己感情的。那么,同学们又从这三首古诗词中,读到了怎样的景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首《山居秋暝》。有人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这首诗,把你在这首诗中看到的画面画下来,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课堂学生这样交流:

(1)我看到了“明月松间照”,一轮明月照在松树林里。

(2)我看到了“清泉石上流”清澈的泉水在山间潺潺地流淌。

(3)“竹喧归浣女”,我看到了一群洗衣服的女孩子回来,在竹林里有说有笑。

(4)“莲动下渔舟”,我看到了莲叶在晃动,捕鱼的船回来了。

2.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四幅画面,能说说这四幅画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1)前两幅画面是写景,后两幅是写人。

(2)第一幅是静态的,后面三幅是动态。

3.是啊,作者有静有动,写出了山间雨后的美好景色。其他的诗词又让你读到怎样的景,怎样的画面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这样的教学策略,笔者做好了学生被懵住的准备,因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对于古诗词总是逐字逐句理解,再体会情感,再指导朗读,最后评析作者的表现手法,但20分钟,教学从哪里下手?这似乎是笔者找到的最好的通道。笔者以为,是笔者那次借班上课,运气好,学生基础好,因此,笔者又在自己学校连续上了三个班级,结果,一样,笔者还把这节课在校本培训时,与全体教师分享,大家都很惊讶。是的,是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学生学习的起点和文本教学价值的时候了。

一、即便没有预习,学生学习也不是零起点

阅读教学新授第一课时,教师们总是将“读正确,读流利”放在第一个环节,总认为学生刚接触文本,没有基础。试想,学生到五年级,认识了许多汉字,读过许多书和文章,他们有积累,即便是古诗词这样的文言文,学生也非零起点,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有些古诗词,在幼儿园、在家庭教育中,已经接触了。现在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很多,网络、课外书、家长,不是一定是通过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获得。

二、任何文学作品,一旦进入教材,我们必须寻找它的教学价值

就一首诗来看,我们可以从无限多个角度去分析认识,去理解鉴赏。《枫桥夜泊》有人说是张继落第而苦闷所作,有史料称是考取进士,因安史之乱,张继避难至苏州所作。纳兰性德这清朝第一词人,我们教师真能通过课堂全部讲过来吗?语文教学为什么众说纷纭,为什么见仁见智,文学价值的多元理解是一个客观原因。但是,落实到教材中,落实到课堂里面,我们的教学过程不可能穷尽文本所包含的所有价值,所有教学元素。教学价值,则是从教学角度,对文本价值进行选用和截取。这一单元,涉及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和动态描写”,那么我们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段教学目标来,既然三首古诗词在主题上风马牛不相及,找不到共同点,找不同点,也是整体切入文本的一条路径。

通过这次教学尝试,笔者对当下阅读教学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有如下反思:

1.阅读课时至今日,从满堂讲到满堂问,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学生学习语文,更重要的应该是与文本对话,可是这个对话需要时间,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实质是教师与学生对话,在针对文本进行对话,这是目前阅读教学普遍的现象。课堂上,教师真该放手,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学生没有沉下心阅读文本,一节课变成了少数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大多数学生是听众和观众。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课堂上充斥着学生不用教师教也会的讲学和问答,阅读教学索然无味。

2.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阅读教学不能一问一答。一上课,就给学生一个大问题,让学生充分阅读、体会,看似教师“放手”了,实则在接下来交流环节教师又“接手”了。学生找到了教师那个问题需要的文本中的词语、句子或者语段,教师接过这些,又开始问答。整节课就是教师选一个大问题,然后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细碎的问题,教学效率也无法提高。

猜你喜欢

教学价值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善用story time板块,提高英语有效教学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