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时限视频脑电图对小儿癫痫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0-05-13吴成念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6期
关键词:电波脑电图癫痫

吴成念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贵州 六盘水 550001)

小儿癫痫为常见儿科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且反复发作,治疗难度较大,且因患儿年龄小而难以表达个人感受,仅根据临床表现很难做出诊断[1]。现阶段,脑电图检查是常见诊断方法,但发作时间不确定,所以难以保证诊断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不同时限视频脑电图诊断小儿癫痫的价值十分有必要。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课题研究中,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癫痫患儿60例为对象进行统计学比对,按照入院序号划分两组,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10岁,平均(7.35±3.32)岁,试验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11岁,平均(7.38±3.56)岁,两组患者资料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视频脑电图监测15~30 min,试验组应用视频脑电图监测1~24 h。选择使用视频电图仪器,根据国际10~20系统对电极进行安装,参考电极选择双侧耳垂,并开展单极与双极导联记录[2]。在头皮部位使用导电膏将盘状电极固定好,外部使用弹力帽进行固定,将摄像头对准患儿开展监测工作。检查期间,应结合患儿年龄在不同时间段进行睡眠剥夺,进而获取自然睡眠,对特殊诱发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并监测睡眠状态的视频脑电图[3]。

在判读脑电图时应参考刘晓燕《临床脑电图学》内容,癫痫样放电波主要表现为尖波、棘波、尖慢复合波、节律性爆发与高度节律失调等。而视频脑电图阳性的判定依据就是监测到癫痫样放电波,若未监测放电波即为阴性。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儿阳性检出率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 19.0版本客观分析所得数据,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 果

试验组指标较之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 论

现阶段,临床诊断癫痫的方法以脑电图监测为主,将记录仪器和电极联合应用,对脑细胞生物进行记录,不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损伤,主要的原理类似于心电图。通过脑电图监测能够对脑细胞的异常放电进行清晰地观察,可能在癫痫发作期出现,也可能在发作的间隙产生,为临床诊断小儿癫痫疾病提供了必要帮助。然而,癫痫的发作相对突然且类型复杂,在短时间就医时仍处于发作状态,因而医生很难对癫痫发作过程亲眼观察,借助常规脑电图监测,因描记的时间较短,很难对癫痫样的放电波加以捕捉,致使癫痫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偏低,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较大。但视频脑电图则不同,能够对睡眠状态、清醒状态以及诱发试验等情况下的脑电图进行监测,在与录像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即可对伪差与干扰进行区分,对癫痫患儿发作状态下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变化予以及时捕捉,使得临床诊断准确几率显著提高[5]。但需要注意的是,视频脑电图监测癫痫患儿的时间选择十分关键,若时间过短很难获取理想癫痫样放电波,而时间过长还会对患儿依从性带来影响,使得医疗费用明显增加。

表1 两组患儿阳性检出率比较[n(%)]

研究中,试验组患儿接受脑电图监测的时间在1-24h,其临床检出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针对癫痫患儿开展视频脑电图监测过程中, 监测时长外1~24小时内的检测阳性率较高。

总体来讲,在对癫痫患儿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不同时限视频脑电图的监测结果存在差异,而最佳时限为1~24 h,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效果,为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以全面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电波脑电图癫痫
永远的红色电波
The Speed of Light
瞌睡电波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电波卫士”在行动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
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梗死继发癫痫84例脑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