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和MRI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05-13杨延兵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6期
关键词:压缩性椎管脊髓

杨延兵

(张家港合兴医院影像科,江苏 苏州 215626)

脊柱骨折属于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若是骨折程度较轻则会表现出韧带损伤、软组织损伤以及椎骨裂纹骨折等,如果骨折情况较为严重,则会促使患者脊髓、神经根发生损伤,并且碎骨片会出现向椎管内移位,进入椎管损伤脊髓,从而会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必须早期进行骨折情况准确诊断,以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治疗,进而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1]。以往临床中主要采用X线片手段进行诊断,该诊断方法大多是重叠图像,所以难以将患者椎管内游离骨片、脊髓水肿损伤等细微结构进行准确清晰显示,因此难以将脊柱损伤严重程度及并发症准确诊断。近几年以来,在影像学技术快速进步发展下,螺旋CT与MRI诊断技术逐渐应用于疾病诊断之中,且能够发挥出显著的优势。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患者给予螺旋CT与MRI诊断价值展开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主要从2018年1月~2020年1月时间选取我院接收共100例脊柱外伤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选对象均已经排除检查诊断禁忌症,且都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0~69岁,平均(52.34±1.36)岁,其中因交通事故导致脊柱损伤18例,因打击所伤患者10例,因高处坠落而伤患者22例;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1~68岁,平均(52.41±1.42)岁,因交通事故导致脊柱损伤15例,因打击所伤患者9例,因高处坠落而伤患者26例;两组资料统计对比后不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CT检查,首先选用GE 16排螺旋CT机作为本次诊断仪器,并调整仪器参数如下:电压与电流参数分别为120 kv、300 mAs、螺距与层厚参数分别为1、3 mm;之后给予患者轴位开始平扫,当获取到原始数据到进行准确上传,由图像处理站针对数据给予1 mm重建,最后获得患者脊柱冠状面、矢状面与水平面图像,并进行阅片诊断。

研究组采用MRI检查,首先选用朗润1.5核磁共振仪器当作本次诊断仪器,并调整仪器参数如下:层距与层厚参数分别是5 mm、5 mm,矩阵256×256,TIWI中TE参数为10~20 ms,TR参数为612 ms,T2WI中TE参数为100~110 ms,TR参数为2545 ms;STRI序列中TR参数为3200 ms,TE参数69 ms。接着给予患者冠状面、矢状面与轴位进行扫描。

所有诊断图像都需要由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进行阅片,并分析图像信息,以做出疾病诊断。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脊柱骨折检出情况,同时针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横突骨折、韧带损伤、椎旁软组织损伤、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 P S S 2 3.0 计算数据,行t、x2检验,以(±s)、(n,%)表示,若P<0.05,则代表数据有差异。

2 结 果

2.1 脊柱骨折诊断情况

经诊断统计,参照组所有患者中诊断出48例脊柱骨折,诊断检出率96.00%;研究组所有患者中诊断出49例脊柱骨折,诊断检出率98.00%;两组对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组间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诊断结果统计

如表1数据统计可见,研究组骨挫伤、压缩性骨折、脊髓损伤、椎旁软组织、韧带损伤损伤诊断检出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改变诊断检出率上两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统计诊断结果(n,%)

3 讨 论

脊柱骨折属于临床骨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脊柱生理解剖结构上相对较为复杂,并且当发生骨折后可能会存在椎体前、中、后柱骨折或者是屈曲度改变以及骨块向椎管内移位,损伤脊髓、神经根等情况,因此早期诊断疾病并采取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以往常用X线片进行诊断,但是诊断过程中影像学图像可能会发生重叠,所以会给诊断造成影响。近几年以来,在影像学技术快速进步下,螺旋CT与MRI技术逐渐应用在诊断之中,两种检查不但都可以横断位成像,还可以多方位观察,所以避免图像重叠情况发生。

螺旋CT是当前疾病诊断的一个首选方法,检查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且扫描速度快,能够给予多平面进行重组,所以可以更加详细了解患者脊柱骨性损伤具体情况,并且还可以将患者椎管狭窄程度、骨片移位情况进行清晰显示,有助于临床诊断[3-4]。MRI检查诊断同样也有着分辨率高以及显示软组织优势,还可以进行多方位成像,所以可以将患者椎体情况与软组织损伤情况进行显示,同时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结合多方位成像,可以详细观察患者脊柱受伤部位情况,因此针对骨挫伤、韧带损伤、脊髓损伤、神经损伤等诊断能够更加准确。

综上,螺旋CT与MRI在脊柱骨折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螺旋CT能够具有扫描速度快,准确诊断患者脊柱压缩性骨折、横突骨折、骨碎片移位情况,而MRI则可以准确诊断脊柱压缩性骨折 、骨挫伤、脊髓损伤、神经损伤、椎旁软组织损伤情况,各自具有优势,具体应该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猜你喜欢

压缩性椎管脊髓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复方骨肽注射液配合仙灵骨葆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