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护理在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20-05-13王月芹田小乐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6期
关键词:组间例数脑梗死

王月芹,田小乐

(海陵区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泰州 225300)

脑梗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在临床治疗中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发作原因是患者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脑组织区域产生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在这一原因下出现缺血以及缺氧性的病变坏死,在临床上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现象[1]。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不同的情况下,产生的疾病种类也存在差异性,主要包括脑血栓、脑栓塞等,在脑梗死疾病中最为常见的是脑血栓,在脑梗死疾病中占据60%,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严重的威胁作用。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这一原因也是脑梗死发病的最为主要的原因,患者的疾病形成主要是高血压、吸烟、饮酒过量或者是精神压力过度等,在众多的发病因素中,大多数发病因素是处于可控状态的。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实施细节护理,以此治疗方式为核心,以150例脑梗死患者为客观研究对象,通过分组统计学,对以下内容予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予以分割,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入院患者70例,2020年1月~2020年6月入院诊治患者80例,通过电脑随机抽签法,设立实验组75例,对照组75例。实验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分布如下:男34例,女41例,患者年龄59~71岁,平均(65.01±0.02)岁,患者病程1.1~4.5年,平均(2.8±0.3)年;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分布如下:男4 5 例,女性患者2 9 例,患者年龄58~75岁,平均(66.50±0.01)岁,患者病程1.3~3.6年,平均(2.45±0.12)年。两个组作临床资料的对比,组间差异存在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公平比较。本研究收集患者均为脑梗死患者;年龄55~80岁;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未超过15天。患者不具有其他重大疾病;患者从症状出现到入组诊治不超过15天。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化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及时监测,保持患者的病房卫生,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实验组患者在这一护理基础上,辅以细节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感受予以全面评估,引导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2]。护理人员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患者进行疏导,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为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疾病以及治疗知识,缓解患者的畏惧心理,提高治疗配合程度。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伸手可及的位置放置紧急用呼叫器,日常生活用品等,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病房环境,定时为患者叩背、翻身,防止患者出现压疮的现象。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引导患者进行规律化饮食,保证患者的饮食结构合理化,多摄入高蛋饮食,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对其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指导,包括患者的吞咽功能以及肢体功能等,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

1.3 观察指标

(1)研究两组患者NIHSS评分,分值越低,效果越好。

(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维度,予以患者满意问卷调查表,根据结果予以整合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 23.0版本进行所得数据客观分析,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

护理干预之前,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与对照组不存在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s)

例数护理前护理后实验组7513.6±0.36.3±0.1对照组7512.5±0.78.1±0.6 t-12.50822.045 P-<0.05<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维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干预之后,非常满意例数为41例(54%,41/75),满意例数为30例(40%,30/75),不满意例数为4 例( 5 % , 4 / 7 5 ) , 满意例数为7 1 例(9 4%,7 1/7 5);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例数为30例(40%,30/75),满意例数为25例(33%,25/75),不满意例数为2 0 例(2 6%,2 5/7 5),满意例数为55例(73%,55/75)。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十分严重的威胁作用,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其予以治疗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有效护理方式的使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3]。本研究以150例脑梗死患者为客观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细节护理,从NIHS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维度对两组患者予以对比,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中实施细节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化作用,对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予以改善,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组间例数脑梗死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正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