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动态脑灌注压的监测及其意义

2020-05-13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6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颅脑

李 敏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500)

临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需确保脑组织血流灌注充足,预防脑组织缺血所致不可逆性损伤,为此应重点监测CPP及颅内压,掌握脑组织血氧供应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1]。本研究总结分析我院患者各项基线临床资料,分析评估动态CPP监测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样本为2017年11月~2020年11月于我院ICU行监护治疗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全部患者经体格检查、CT等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且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总结分析两组基础性临床资料,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1~65岁,平均(43.38±2.49)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2~63岁,平均(43.27±2.44)岁,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CPP超9.33 kPa8例,为甲组,其中伤后24 h内入院5例,伤后24~72 h入院3例,CPP低于9.33 kPa22例,为乙组,其中伤后24h入院14例,伤后24~72 h入院8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基础性对症治疗干预。研究组患者由ICU医师行动态CPP及生理指标监测,患者急诊手术术中实施侧脑室额角穿刺操作,并准确置入传感器,ICU行监护治疗期间采用我院多功能监护仪测定患者MABP(平均动脉压)、ICP(颅内压)、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CPP数值为MABP与ICP差值。ICU医师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动态化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压指标。ICU医师间隔2 h记录中心静脉压数值,间隔6h完成血气指标及血糖、电解质监测。伤后24~72 h内入院治疗患者如CPP显著降低,提示颅内压偏高,ICU医师需联合脑外科医师完成降低颅内压治疗。如患者持续15 min ICP超2.67 kPa,CPP低于6.67 kPa,提示脑水肿加重,ICU医师即给予患者静脉输入甘露醇(200g/L),剂量为1.0 g/kg,并依据CPP调整输液速度及输入剂量。如患者ICP持续升高,CPP持续降低,可评估为重度脑水肿或颅内血肿,需及时会同脑外科医师行对症治疗干预。

1.3 评价标准

依据为曲虹[2]等研究,采用GCS评分对比研究组及对照组预后效果。GCS评分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指标包括语言、运动、睁眼等,分值为3~15分,13~15分为良好,9~12分为轻度残疾,6~8分为重度残疾,4~5分为植物生存,3分为深昏迷。对比分析甲组、乙组各项监测指标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预后效果

对比研究组、对照组预后效果良好率,研究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预后效果[n(%)]

2.2 对比甲组、乙组各项监测指标

对比伤后24 h内入院甲组、乙组患者各项监测指标,P a O 2、M A B P 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伤后24~72 h入院甲组、乙组患者各项监测指标,颅内压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相关研究表明,CPP超9.33 kPa可显著增加脑组织缺血区域血流灌注量,有助于降低致死率,为此需强化CPP动态监测[3-4]。

ICU监护治疗期间动态CPP监测可及时发现CPP异常,CPP指标升高与ICP具有相关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行CPP及ICP监测可及早发现CPP异常升高,确保患者及时接受对症治疗干预[4]。部分患者监测结果显示为ICP升高,MBAP降低,即CPP降低,此类患者脑水肿加重,ICU医师通过动态CPP监测可及时发现异常,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5-6]。同时,动态CPP监测可及早发现颅内压降低,ICU医师依据CPP及ICP监测结果可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脱水剂治疗方案,评估其是否符合甘露醇治疗适应症,以此来有效降低颅内压。

表2 甲组、乙组各项监测指标(±s)

表2 甲组、乙组各项监测指标(±s)

注:与乙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组别MABP(kPa)PaO2(kPa)PaCO2(kPa)ICP(kPa)甲组(n=5)伤后24h内12.69±1.12*12.29±2.31*5.12±0.442.69±0.05乙组(n=14)8.35±1.077.84±2.755.07±0.582.72±0.13甲组(n=3)伤后24-72h12.15±2.0412.48±3.425.22±0.312.59±0.08*乙组(n=8)12.11±2.0712.45±3.245.27±0.354.05±0.13

总结分析本研究数据资料,研究组患者预后效果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甲组、乙组患者PaO2、MABP、ICP等监测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可认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动态CPP监测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分析可知,术后动态CPP监测应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价值突出,可为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全面推广。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颅脑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