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养管理模式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摄入的影响

2020-05-13王文梅王春海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6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神经外科重症

王文梅,王春海

(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2.内蒙古包钢医院医学检验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特点为营养摄入不足、机体功能失调等,因有着不同程度吞咽障碍所以机体免疫能力较差,不仅影响着治疗质量,更影响着预后[1]。通过临床不断研究证实,在住院治疗期间给与有效营养支持与管理可有效保证患者摄入充足营养,促进康复[2]。下文主要分析营养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摄入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8月~2020年8月神经外科收治80例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一组命名为研究组。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8~63岁,平均(50.5±3.5)岁,疾病类型有脑卒中、颅脑损伤,分别为18例、22例;男22例,女18例组成研究组,年龄38~65岁,平均(51.5±3.7)岁,疾病类型有脑卒中、颅脑损伤,分别为17例、23例。经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数据信息进行对比,获取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模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饮食方案,并予以鼻肠管营养支持,严格按照医嘱指导患者饮食、配置营养液。

1.2.2 研究组

该组40例患者实施营养管理模式:①评估管理:分别在入院时、入院一个星期、入院两个星期时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评估范围包括体重、病情、营养状况等,并根据评估结果随时调整饮食。②养分摄入管理:(1)对于能自主进食患者应予以鼓励,使其自主进食。通过24h食物回顾法与食物称重法记录下患者每天经口食物摄入情况,包括一日三餐、水果、加餐等。由营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饮食方案,并由我院食堂统一烹制。根据中国CDC营养计算出患者日需能量;(2)针对不能自主进食患者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或混合方式。经鼻饲管予以混悬液百普利,首次输注速度不宜超过50 ml/h,在患者适应后渐渐提升输注速度,最高输注速度控制在500 ml/h内。72 h后予以混悬液能全力。将营养液温度控制在37~40℃。根据“基础能量消耗×静息代谢消耗百分比系数的=营养支持静息能量消耗”公式计算出患者日需能量。

1.3 观察项目

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管理前后营养指标改善状况;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建立的EXCEL数据库导入SPSS 19.0软件,对各种变量中的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检验,用±s来代表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认定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 结 果

2.1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管理前后营养指标改善状况的对比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在管理前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管理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管理前后营养指标改善状况的对比(±s,g/L)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管理前后营养指标改善状况的对比(±s,g/L)

分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管理前管理后管理前管理后管理前管理后对照组(n=40)52.1±4.360.2±5.536.1±2.536.4±2.885.5±6.390.1±6.6研究组(n=40)53.2±4.566.5±5.936.0±2.239.3±3.684.2±6.196.3±7.1 t 1.1184.9400.1904.0220.9384.045 P>0.05<0.05>0.05<0.05>0.05<0.05

2.2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40例对照组患者误吸、严重营养不良、腹泻、便秘发生率分别为5.0%(2例)、5.0%(2例)、7.5%(3例)、5.0%(2例);40例研究组患者误吸、严重营养不良、腹泻、便秘发生率分别为0.0%(0例)、0.0%(0例)、2.5%(1例)、2.5%(1例)。研究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22.5%,x2=5.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一项调查研究中指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康复效果与营养状况有着密切关系,也就是说患者营养状况越高,那么康复效果则越好,同时胃肠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也逐渐增加[3-4]。

常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限制,如不利于护理人员掌握鼻饲方式等,所以患者营养状况改善轻微。优化营养管理模式,进而向患者提供科学化、系统化的营养管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进食方式,针对可自主进食患者应鼓励其自主进食,胃肠功能较好患者予以肠内营养,不能自主进食或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予以肠内营养,必要时予以混合法,并由营养师制定食谱,使患者合理摄入养分,确保每日机体养分消耗[5]。对患者营养需求与机体代谢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合理营养支持是保证患者营养摄入的前提,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可根据评估结果随时掌握其营养状况,并对食谱进行改进、调整,有效提升了营养摄入情况,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了患者康复。通过本次研究也发现,在实施营养管理模式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摄入情况较好,同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总而言之,营养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重要患者中有着重要应用价值,不仅提高了患者营养摄入情况,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预后打下了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神经外科重症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