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踝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治疗中踝关节融合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05-13徐丽芬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6期
关键词:足踝融合术创伤性

曹 磊,徐丽芬

(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踝关节病变中创伤性关节炎发病率较高,发病后患者多伴有局部踝关节变形、退化,甚至关节组织骨化或增生,引发疼痛、酸胀症状。此类疾病可于任何年龄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主要以关节僵硬、疼痛为主,患者活动时症状加剧,休息后症状可改善,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伴有关节积液时,可限制关节活动,导致关节剧烈疼痛。发生足踝创伤性关节炎后,对患者正常生活及关节功能影响较大,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受多种因素影响疗效不佳。目前对于足踝部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临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主要分为踝关节置换术及踝关节融合术两种,而踝关节置换术费用较高,适用于中晚期患者,且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因此临床多采取踝关节融合术治疗[1]。为探究踝关节融合术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中应用价值,围绕80例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研究样本80例足踝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1.82±4.15)岁,平均病程(9.47±3.28)年;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1.94±4.21)岁,平均病程(9.51±3.35)年。80例患者中,右侧病变46例、左侧病变34例。入院前,所有患者均出现踝关节疼痛症状,且伴有踝关节外伤史,进行X线诊断时,可见关节间隙逐渐变窄、骨质增生且关节面损伤,剔除感染性或活动性病变者,剔除心肺功能异常者。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同意。分析80例样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保守治疗,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给予药物对症干预,帮助患者进行关节训练,并采取推拿、按摩方式缓解局部疼痛,保障患者充分休息减少行走量。于踝关节腔注入玻璃酸,并进行穿刺治疗,剂量2.5 mL。

观察组行踝关节融合术,采取硬膜外麻醉,指导患者前外侧仰卧位,准备3000 mL生理盐水与5支庆大霉素,开展持续灌注。关节镜下将关节腔内炎性滑膜组织切除,将胫距关节面充分暴露,随后切除软骨及周围坏死组织,处理骨端至出现新鲜松质骨面。将患者髂骨取出,置入踝关节腔内填补骨缺损,至紧密挤压。利用顺导针将空心螺钉拧入,随后将胫骨-距骨关节压紧,随后取背伸中立位,向外旋0~10°并向外翻0~5°,完成融合。于前正中位置置入引流管,随后缝合切口、包扎,并嘱咐患者维持功能位。

1.3 疗效评判

诊治后,患者病变关节疼痛、肿胀消失,关节功能正常为显效;患者病变关节疼痛、肿胀缓解,关节功能改善,但存在一定功能限制为有效;患者病变关节疼痛、肿胀症状严重,且关节功能异常为无效[2]。利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判踝关节疼痛评分;利用AOFAS评分系统评判踝关节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33.0对文中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数据进行计算,利用%或±s记录患者计数与计量指标,利用x2或t检验。P<0.05,具有对比意义。

2 结 果

2.1 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疗效对比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后,观察组疗效高达97.50%优于保守治疗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疗效对比表[n(%)]

2.2 评价踝关节疼痛与功能评分差异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组踝关节疼痛与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比组间踝关节功能与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 论

足踝创伤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创伤诱发的活动障碍类骨科疾病,典型表现为关节疼痛,临床发病率较高,发病后患者可出现关节软骨骨化、增生或退化变性等病理特征[3]。足踝创伤性关节炎多与骨折对位不良或韧带损伤等因素有关,影响关节面平整及承重能力,久而久之可导致关节面严重磨损,使软骨或软骨下骨坏死,且随着病情进展可限制关节活动。对于足踝严重创伤性关节炎,临床多以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为主。保守方案利用关节腔注射、按摩、推拿等方式治疗,虽能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但无法根治疾病,复发率较高,限制了临床疗效,因此临床建议手术干预。手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包括踝关节置换术与踝关节融合术两种,而置换术医疗费用较高,且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限制了临床推广。踝关节融合术属于微创手术,术中操作简单,对机体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患者更易耐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采取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可保留局部骨轮廓,精确骨融合位置,有利于术后患者开展早期活动,可有效促进踝关节恢复[4]。开展踝关节融合术过程中,需精确病灶部位,维持踝关节中立位,降低植入骨块后引发内外翻畸形、足下垂风险,但在手术过程中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风险较高,因此医师需严格掌握局部血管解剖知识,手术操作尽量轻柔,利用止血钳顿性分离软组织,减少血管损伤及神经损伤,降低并发症风险[5]。结合本次研究成果分析,观察组疗效、踝关节疼痛评分及踝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踝关节融合术可有效缓解局部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表2 踝关节疼痛与功能评分对比表(±s)

表2 踝关节疼痛与功能评分对比表(±s)

组别踝关节疼痛评分(分)踝关节功能评分(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40)8.34±1.243.35±0.6842.78±3.5876.85±5.74对照组(n=40)8.36±1.255.27±0.7642.81±3.5964.27±4.17 t 0.071812.52750.037411.2142 P>0.05<0.05>0.05<0.05

综上所述,足踝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采取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可减少足踝创伤恢复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相较于保守治疗方案,踝关节融合术效果更佳,有利于疾病恢复,具备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足踝融合术创伤性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标准化护理干预研究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中医加速康复外科行为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