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

2020-05-13马丽雯陈莉萍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6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康复

马丽雯,陈莉萍

(内蒙古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内蒙古 阿拉善 750306)

脑卒中也称为中风,属大脑组织细胞坏死类疾病,其主要类型包括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等[1]。伴随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急性脑卒中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大部分患者经系统治疗后合并偏瘫等后遗症,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能力丧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此需对脑卒中患者采取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是脑卒中偏瘫的有效治疗模式,医护人员于患者发病不同时间段应用差异化的治疗干预措施可促进综合功能的恢复[2]。本次研究总结我院相关患者基础性资料,研究分析规范三级康复治疗的具体应用措施及实际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样本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就诊治疗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全部患者经头颅CT检查均确诊为脑卒中,GCS评分超8分,生命体征持续48 h维持稳定,合并肢体功能障碍,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中需排除脑出血或脑梗死病程超3周患者及四肢瘫痪、恶性肿瘤患者。以治疗方案差异为分组依据,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汇总两组患者基础性资料,研究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52~77岁,平均(63.28±2.44)岁,病程2 ~1 0 d,平均(6.2 9±1.0 4)d,其中脑出血2 0 例, 脑梗死2 8 例。 对照组男2 6 例, 女22例,年龄54~75岁,平均(63.21±2.43)岁,病程2~12 d,平均(6.53±1.12)d,其中脑出血21例,脑梗死27例,基线资料对本次研究结果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神经内科基础治疗,未行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行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第一级康复治疗为发病即刻至发病后第1个月末,此阶段患者需在神经内科病房完成基础性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行早期床旁物理疗效治疗,生命体征持续稳定达1周行基础性康复治疗。第二级康复治疗为发病后第2月初至发病后第3月末,第三级康复治疗为发病后第4月初至发病后第6月末,第二级康复治疗在院内康复病房完成,第三级康复治疗为居家康复治疗。(1)第一级康复治疗:第一级康复治疗期间,医师需对患侧肢体实施被动运动训练,通过搭桥练习、踝关节与腕关节背伸运动、翻身练习等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协助其摆放抗痉挛良肢位,指导患者完成健侧肢体主动运动。协助患者完成坐位平衡训练、起座训练、腰腹部肌肉训练、深呼吸训练等内容,使患者具备独立起床能力。第一级康复治疗需每日进行1次,每次治疗时间设定为45min,患者每周需完成5 d治疗。实施康复训练期间,医师需对患者家属开展指导,使其掌握上述治疗的具体操作,使患者出院后能够获得正确照护,预防患肢二次损伤。(2)第二级康复治疗:第二级康复治疗期间,医师需对患者进行站立平衡训练、单腿站立训练、行走练习、上下楼梯练习等内容,逐步提高患者行走能力。第二级康复治疗需每日进行2次,每次治疗时间设定为45min,患者每周需完成5d治疗。(3)第三级康复治疗:第三级康复治疗属居家治疗方案,治疗过程需由社区康复治疗师及家属完成,医师需在第一级、第二级康复治疗期间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康复治疗方案,使患者能够获得规范化康复治疗干预。第三级康复治疗重点是训练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期间可采用作业疗法,指导患者掌握洗漱、进食、穿衣、轮椅与床旁转换等活动,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1.3 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规范化康复治疗对应时间段MBI(改良Barthel指数)、F C A(综合功能评定法)、F M A(运动功能评定)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x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 果

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MBI、FCA、FMA评分,研究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脑卒中患者经系统神经内科治疗后多合并偏瘫等功能障碍,相关研究显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行康复治疗可提高功能恢复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

脑卒中患者神经细胞损伤不可逆,神经系统代偿功能是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关键因素。早期开展规范化康复治疗改善健侧脑组织及脑侧支循环代偿与重组,通过持续性学习及训练可促进正常反射及运动模式建立,有助于改善患者康复效果。同时,早期康复治疗中肢体被动运动、抗痉挛肢体摆放、桥式运动、健侧肢体主动运动等措施可提高关节活动能力,预防静脉血栓、关节挛缩等并发症。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于患者发病初期介入,并延续至发病后6个月居家治疗阶段,可确保康复治疗的及时性及延续性[4]。通过第一、第二级康复治疗通过差异化的康复治疗干预措施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冲动的传出,也可诱导关节及皮肤感受器传入冲动,使大脑皮质功能得到有效重建,逐步恢复机体功能。第三级康复治疗中充分发挥家属及社区康复治疗师的作用,可确保患者居家治疗的整体效果[5]。总结本次研究数据,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段MBI、FCA、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可认为规范三年级康复治疗方案应用价值突出。

表1 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MBI、FCA、FMA评分(±s)

表1 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MBI、FCA、FMA评分(±s)

注: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组别MBI评分FCA评分FMA评分第一级康复治疗48.96±15.44*67.62±15.12*42.65±20.61*研究组(n=48)第二级康复治疗78.59±17.02*91.95±13.05*68.79±21.15*第三级康复治疗93.14±15.88*102.33±5.76*89.52±13.03*第一级康复治疗28.96±12.4350.01±18.3824.41±16.58对照组(n=48)第二级康复治疗48.11±25.2464.27±22.5333.69±21.32第三级康复治疗58.38±22.7973.49±22.1644.59±20.03

由此可知,脑卒中偏瘫患者行规范三级康复治疗疗效显著,能够促进综合功能康复,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康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