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腔镜食管癌Ivor-Lewis术治疗效果观察

2020-05-13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6期
关键词:管状肋间胸腔

刘 超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江苏 镇江 212000)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高发的消化道肿瘤,在中国人群肿瘤死亡原因中排第6位,在常见肿瘤的诊断中排第6位。因早期食管癌往往无特异性表现,多数患者没有引起重视而延误病情,致使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为15-25%。传统开胸手术创伤较大,且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近年来,随着微创胸部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腔镜下的食管癌胸内吻合根治术应用日益广泛,该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本文将对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6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肿瘤分期Ⅲ期6例、Ⅱ期15例、Ⅰ期9例,肿瘤部位胸下段4例、胸中段20例、胸上段6例,男女比例17∶13,平均年龄(62.18±2.23)岁;对照组肿瘤分期Ⅲ期7例、Ⅱ期13例、Ⅰ期10例,肿瘤部位胸下段6例、胸中段16例、胸上段8例,男女比例18∶12,平均年龄(61.96±2.71)岁。上述两组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观察组行腔镜下Ivor-Lewis术:患者呈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麻,,按术前标记取脐下缘作为观察孔,平脐左右腹直肌旁及锁骨中线左右肋弓下2cm及剑突下2cm分别穿刺置入Trocar,探查腹腔无转移,清理贲门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游离胃,离断食管制备管状胃,而后牵引缝合关闭腹腔。再改体位为左侧卧位,重新消毒铺巾,按术前标记取右侧腋中线第8肋间作为观察孔,腋前线第3、6肋间及肩胛下角线第6肋间分别穿刺置入Trocar,探查胸腔情况,夹闭离断奇静脉弓,切开食管床上纵膈胸膜,清理纵膈淋巴结。经操作孔将荷包钳置于胸腔,用卵圆钳提起食管,另一操作孔用持针器拔针打结,剪开食管荷包缝合线下3厘米处,收紧荷包缝线并打结,吻合器抵钉座置于食管荷包缝线水平,管状胃残端闭合切除,吻合器吻合食管-胃端,悬吊固定管状胃,将其置于食管床与胸顶纵膈膜处,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1]。

对照组开胸Ivor-Lewis术治疗:患者呈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麻,切口取腹部正中,清理贲门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游离胃,制备管状胃,牵引缝合关闭腹腔;再改体位,重新消毒铺巾,选择右胸前侧第5或第6肋间入路开胸,撑开显露胸腔,剥离各层胸壁肌肉及皮下组织,探查胸腔内情况,游离食管,清扫淋巴结、切除肿瘤,食管-胃端侧使用吻合器吻合,闭合器闭合管状胃残端,管状胃固定于纵膈床,间断缝合,放置引流管后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胸腔引流量;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情况,包括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指标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胸腔引流量均明显更少(P<0.05),手术操作时间更长(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个数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肺功能改善情况

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比较两组相关手术指标(±s,n=30)

表1 比较两组相关手术指标(±s,n=30)

观察组对照组tP淋巴结清扫个数(个)19.22±4.6518.75±3.280.45240.6527术中出血量(mL)198.32±20.45253.68±31.738.03250.0000手术时间(min)190.82±15.36155.34±12.189.91330.0000术后胸腔引流量(mL)675.82±103.46889.05±125.697.17410.0000

表2 比较两组术后肺功能指标情况(±s,n=30)

表2 比较两组术后肺功能指标情况(±s,n=30)

观察组对照组tP PEF(L/s)3.35±0.582.71±0.434.85510.0000 FEV1/FVC(%)68.94±3.3862.12±3.267.95460.0000 FEV1(L)1.92±0.311.57±0.294.51600.0000

3 讨 论

食管癌,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吞咽食物时有明显异物感等,若侵犯临近器官,还会导致被累及器官的不适和疼痛。有学者研究指出,饮食结构、饮酒过量、遗传因素等,均为食管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切除病变食管是挽救患者生命,延缓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传统开胸手术通过彻底切除肿瘤、有效清扫淋巴结,可起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低。但手术创伤大,胸腔长时间暴露,术中肺门易受到挤压,可能导致术中大量出血、呼吸紊乱、膈肌缺损等情况,术后患者胸壁疼痛明显,不利于患者康复[2]。腔镜下食管癌Ivor-Lewis术具有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微等优势,其具备的安全性和微创性已逐渐成为食管外科治疗发展的新趋势。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虽手术时间延长,但患者中出血量及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更少,且患者肺功能影响更小(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有效清扫淋巴结的同时,胸腔镜食管癌Ivor-Lewis术创伤小,在腔镜可获得清晰术野,手术操作轻微,可最大限度保护胸腔完整性,减少手术操作对周围神经系统及肋间肌肉组织的损害,进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肺功能恢复[3]。

综上所述,在食管癌患者治疗中,胸腔镜食管癌Ivor-Lewis术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肺部功能改善明显等优势,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管状肋间胸腔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无限管状区域上次调和函数的边界性质
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研究进展
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围术期的对比分析
化疗联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