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 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0-05-13赵大中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6期
关键词:成形术椎体骨质

赵大中

(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骨一科,北京 100073)

老年人因为自身机体逐渐衰退,十分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并且常常表现为多发性骨折,给老年患者日常生活以及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需要及时针对疾病进行治疗。以往临床中大多采用保守治疗,例如护具固定、止痛镇痛等治疗,虽然能够获得相应的疗效,但却无法取得预期理想效果,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具有较高的局限性[1]。近几年以来,在临床技术持续发展进步下,椎体后凸成形术逐渐应用在骨折治疗之中,且已经取得良好效果。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患者给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展开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共166例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均经过临床影像学诊断确诊、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手术禁忌症、严重精神疾病与肝肾功能障碍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研究两组,各83例,参照组男44例,女39例;年龄61~82岁,平均(70.25±1.69)岁;研究组男43例,女40例;年龄62~80岁,平均(70.34±1.57)岁;患者资料经统计对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椎体成形术治疗,首先帮助患者采取俯卧位体位,进行全身麻醉后,给予患者两侧进针部位进行标记,在椎体前1/3处给予穿刺,并将空心导管从穿刺部位正确置入,给予造影剂适当注入后,给予受损椎体合理注入事先调制好骨水泥,必须浸润至椎体皮质部位为止;最后在骨水泥彻底硬化后准确拔针,手术完成。

研究组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首先指导患者采取俯卧位体位,进行全身麻醉,同样在患者两侧进针位置进行标记,在椎体前1/3处穿刺,之后将球囊准确置入穿刺部位,给予适当造影剂注入,并进行球囊适当扩张,以对周围骨质给予合理挤压,当逐渐恢复到初始高度后停止加压,将球囊给有效撤出;接着将已经调制完成的骨水泥注入到患者受损椎体之中,在骨水泥彻底硬化后拔针,手术完成。两组患者手术弯沉过后都需要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休息,并对各项生命体征密切监测,若有异常及时告诉医生。

1.3 观察指标

统计观察两组患者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中线高度与后缘高度等影像学检测指标;并采用疼痛自评量表(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分值共10分,VAS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疼痛越严重;同时应用Barthel评分量表对患者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分值共100分,所评得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活动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2 3.0 计算数据,行t、x2检验,以(±s)(n/%)表示,若P<0.05,则代表数据有差异。

2 结 果

2.1 统计伤椎检测指标

如表1数据统计可见,研究组后凸角、前缘高度、中线高度与后缘高度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统计术后患者伤椎指标(±s)

表1 统计术后患者伤椎指标(±s)

组别n(例)后凸角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参照组8311.34±1.0611.68±2.5410.58±4.168.64±1.56研究组8313.17±1.9716.07±3.4514.29±3.6711.64±2.75 t 7.45269.33556.09288.6446 P 0.00000.00000.00000.0000

2.2 统计相关临床指标

如表2数据显示,手术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与Barthel评分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而Barthel评分比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几年以来,在老龄化问题不断严重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发生逐渐增高,由于老年人常常伴有骨质疏松存在,促使全身骨骼密度渐渐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而脊椎椎体前部大多是由松质骨组成,骨密度相对较低,所以一旦遭受到外界强大外力冲击,则十分容易骨折[2]。当突发骨折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脊柱不稳以及腰背部疼痛等症状,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程度影响,需要及时治疗。

表2 统计术后疼痛与活动能力情况(±s)

表2 统计术后疼痛与活动能力情况(±s)

组别n(例)VAS评分Barthel评分术前术后术前术后参照组836.75±1.123.84±0.9750.39±8.1170.71±7.25研究组836.84±1.092.02±0.7651.24±8.3687.54±8.32 x20.524613.45560.664913.8940 P 0.60050.00000.50710.0000

以往临床中常采取保守治疗,也就是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支具固定等,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所以骨折恢复速度十分缓慢,并且患者腰部形态会受到影响,所以难以取得理想疗效。对此近几年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例如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其中椎体成形术主要是将骨水泥利用椎弓根合理注入到椎体之中,以促使椎体强度稳定并增强强度,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骨水泥渗漏的情况,同时在患者椎体压缩状态改善上无显著效果;而椎体后凸成形术不同,该手术经过合理改良,利用球囊合理置入,对伤椎进行撑开,以给予椎体复位,促使椎体高度逐渐恢复,同时还能够在椎体内部形成一个空间,帮助骨水泥更好注入,从而可以预防渗漏[3-6]。从结果统计可见,研究组各项椎体高度与后凸角均高于参照组,且患者疼痛与运动功能取得显著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综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椎体功能。

猜你喜欢

成形术椎体骨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