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老年乳腺癌治疗中保乳 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20-05-13孙子钦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6期
关键词:前哨保乳淋巴

孙子钦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重庆 408300)

乳腺癌属乳腺上皮组织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老年乳腺癌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常规术式为改良手术,术中需大面积剥离患者皮瓣组织,创伤面积大,患者大量失血,治疗及预后效果不佳,部分患者术后伴有上肢活动受限、淋巴水肿等症状,加之乳房缺损等因素影响,造成患者心理负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保乳联合前哨淋巴活检可降低术中创伤,提高中老年乳腺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本次研究共进行5年时间,重点统计分析就诊该疾病患者的相关治疗资料,研究探讨联用保乳、前哨淋巴活检的具体操作及实际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 0 1 4 年1 2 月~2 0 1 9 年1 2 月就诊治疗的84例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经乳腺钼靶X线等检查均确诊为乳腺癌,且签署同意研究相关文件。依据患者采用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为研究、对照2 组,研究组患者年龄46~79岁,平均(69.72±2.89)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 5 例,非浸润性导管癌1 7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65~81岁,平均(72.64±2.92)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3例,非浸润性导管癌19例,基线资料组间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基础性改良术式治疗干预,取患者仰卧位,患侧肩关节外展,静脉全身麻醉并插管。依据患者乳房形态、大小、肿瘤部位设置切口,切口尽量远离肿瘤边缘区域,最低距离为3 cm。逐层将患者皮肤组织切开,并实施游离等手术相关操作。,皮瓣分离平面设置于浅筋膜上方、真皮层下方,游离范围为腹直肌下缘及锁骨下缘,切除后充分暴露患者淋巴组织、胸大肌与小肌间脂肪组织,并进行切除操作。向上方及内侧提拉胸小肌,充分暴露腋血管及锁骨下血管,以锁骨下静脉下缘为基础,朝向为下方的分支结构实施切断或结扎等基础性操作,并将腋下静脉与肩胛骨下方肌群副属性脂肪组织与淋巴组织等实施清除操作,配合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为背阔肌前缘至胸小肌内侧缘。

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保乳联合前哨淋巴活检,取患者仰卧位,患侧肩关节外展,静脉全身麻醉并插管。优先行前哨淋巴活检术,取2 mL亚甲蓝(1%)注入至患侧乳房3点、6点、9点、12点位乳晕皮下组织内部,也可注入术中活检腔周边,对注射部位按摩,促进亚甲蓝迁移。皮瓣分离操作于局部按摩2 min后进行,亚甲蓝注射后10 min开展系统性分离,第3肋缘(胸大肌外侧区域)分水平方向为重点分离区域,准确定位需要进行染色处理的淋巴结及淋巴管等部分。确认前哨淋巴准确部位后,将染色淋巴管切除。对切除组织行快速病理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如前哨淋巴为阳性,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完成上述操作后行保乳术,结合患者乳房组织状态可设置横向切口,也可设置放射切口,将原发性病灶组织进行广泛性切除操作,并将切除范围控制在局部区域内,保证边缘部位与肿瘤间具有2 cm以上的距离。完成上述操作后医师需对切缘四周区域及乳头与基地区域进行标记处理,并进行冰冻切片检查,如切缘检查结果为阳性,需对切除范围适当扩大,检查结果为阴性,可停止操作。

1.3 评价标准

统计并评估组间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各项指标,包括手术用时、出血情况、拔管时间段、总引流量等,评估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皮瓣坏死、上肢水肿、皮下积液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评估组间手术相关指标

评估组间手术相关指标,研究组具有一定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评估组间并发症发生率

评估组间皮瓣坏死、上肢水肿、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患者为(3/4 2)7.1%,对照组患者为(10/42)23.8%,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中老年乳腺癌临床发病率较高,其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内分泌治疗、化疗、放疗、靶向分子治疗等综合性治疗措施,手术治疗是开展后续治疗的前提条件。中老年乳腺癌患者受年龄、病情等因素影响,身体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手术风险较高,术后恢复时间长,为此需选择安全有效的术式开展治疗[2]。

表1 评估组间手术相关指标(±s)

表1 评估组间手术相关指标(±s)

?组别手术时间(min)拔管时间(d)术中出血量(mL)总引流量(mL)研究组(n=42)63.75±18.415.62±0.8359.81±13.22103.75±20.93对照组(n=42)100.29±20.3630.27±8.96155.47±54.18264.11±17.19 t 8.62717.75311.11638.370 P 0.0000.0000.0000.000

梳理并分析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资料可知,保乳联合前哨淋巴活检治疗后的研究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均体现出显著优势,据此可认为该治疗方案实际应用价值突出。改良手术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常规术式,其主要缺陷为术后损伤面积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保乳联合前哨淋巴活检是临床治疗中老年乳腺癌的全新术式,其主要优势为创伤面积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预防各类并发症。腋窝淋巴结清扫是乳腺癌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其作用为清除可能转移或已经转移的淋巴结,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对临床分期进行指导,进行提高治疗方案的针对性,也可对预后效果进行评估,有助于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无跳跃性,前哨淋巴结属转移第一站,如前哨淋巴结为阴性,则其后淋巴结均为阴性,此类患者无需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可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引发的并发症,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延长无症状生存时间,将其与保乳术联合应用于乳腺癌治疗中可降低术中创伤,提高预后效果[3]。

由此可知,中老年乳腺癌患者采取保乳联合联合前哨淋巴活检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前哨保乳淋巴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胡盛海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红其拉甫前哨班退伍兵向界碑告别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乳腺癌老年患者应用保乳与前哨淋巴结活检治疗的价值评价
研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42例临床效果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