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特征与趋势研究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视角

2020-05-12谢爱良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0年5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分析

谢爱良,刘 佳

(1.临沂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2.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关于红色旅游的界定,学术界主要参考使用的是《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的表述[1]。红色旅游作为党的事业、国家战略,肩负着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重要功能[2]。伴随三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0年、2011—2015年、2016—2020年)的陆续发布,我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人数不断上升,形成比较全面、内容丰富的红色旅游体系[3]。 红色旅游的迅速发展,红色旅游教育成效明显,带动区域经济稳步提升,红色旅游研究渐成热点。国内许多学者围绕基本理论研究、宏观性研究、个案研究、发展模式、国外启示、定义比较、未来展望等方面对红色旅游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4-15]。有学者意识到需要立足学科高度对红色旅游学的展开探讨:徐仁立对红色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原则与特点、学科定位、理论基础、学科体系等进行了深入思考[16];许春晓等深入考察了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国内关于红色旅游内涵的探讨[17]。这些探索提高了红色旅游的学科话语权。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述评进一步细化,围绕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18]、红色旅游共生与绩效[19]、国外文献[20]、红色旅游创意转换[21]、外宣翻译[22]、国外红色旅游与相关活动[23]等具体研究领域展开,主要从理论构建和实践总结两个角度回顾红色旅游的研究进展,对红色旅游知识领域的总体特征进行分析,能够较完整地呈现国内红色旅游研究发展基本脉络。

有学者意识到需要使用文献计量软件对红色旅游的研究脉络进行知识图谱绘制,从而更好地探究国内红色旅游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趋势。朱志强等以2001—2015年红色旅游核心论文、硕博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相应的知识图谱,探究红色旅游研究发展历程和演变趋势[24]。刘丹等运用生命周期理论,以2005—2016年的红色旅游期刊论文发文量为依据,绘制红色旅游研究的生命周期图谱[25];刘婷等运用描述性分析和定量统计法,以熊彼特创新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了红色旅游创新研究进展[26]。综合中国红色旅游研究评述,以阅读归纳为主,存在一定局限性,文献计量偏少。由于硕博士论文作者、机构的唯一性,因此将其纳入分析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分析结果的精度。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文献统计分析法对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的主要相关论文进行了可视化分析,通过知识图谱展示我国红色旅游研究的最新特征与趋势。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科学计量学理论,将某一学科领域的结构关系、发展历程及演进趋势进行了可视化展现[27]。CiteSpace是科学计量学领域一种较常用的计量和分析科学文献数据信息的可视化软件,在国内外各研究领域应用较为广泛[28-30]。本文利用CiteSpace5.5的作者/机构合作分析、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关键词网络分析等功能,探寻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有助于宏观把握红色旅游研究态势。

1.2 数据来源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高级检索中主题为“红色旅游”,检索起止时间不限,来源类别限定为CSSCI、CSCD、核心期刊,检索截止日期为2019年9月28日。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整理,剔除景区介绍、新闻报道、卷首语、书评和部分无作者、无关键词文献,累计获得711篇期刊论文作为分析样本,涉及30个学科分类,以旅游经济为主(64.05%)。

2 结果及分析

2.1 论文信息统计分析

中国红色旅游研究各年度发文数量:中国红色旅游发文数量的年际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红色旅游发展态势和研究热点的情况(图1)。2001—2004年期间,有关红色旅游的文章数量明显偏少。伴随着2004年《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加之2005年中国旅游年的旅游主题是“红色旅游”,红色旅游研究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2007—2009年呈下降趋势,趋势平缓。《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颁布,红色研究进入又一峰值期。总体来看,红色旅游发文数量与国家政策呈现显著正相关。2016年发布《2016—202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开启文旅融合战略,可以预见红色旅游仍将是国内旅游研究热点之一。

图1 国内红色旅游研究的文献分布

中国红色旅游论文研究机构、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对中国红色旅游文献中的发文机构进行分析,将Node Types设置为Institution,Top N设置为50,pruning选择pathfinder,得到中国红色旅游文献发文机构共现知识图谱(图2)。图中共有41个节点、6条节点间连线,节点分布呈现分散状态,合作网络密度比较低,仅为0.0073,中国红色旅游研究跨区域或跨机构合作偏少,初步呈现出协同研究的基本形态。

图2 中国红色旅游研究发文机构的知识图谱

从发文机构所在区域来看,红色旅游资源较丰富的省份的研究机构成果较多,这与资源本底禀赋紧密相关,如江西省、湖南省、贵州省等。尤其是位于革命老区的高校立足挖掘区域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资源,出现了一系列特色鲜明、成果突出的红色旅游研究机构,如湘潭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昌大学、遵义师范学院、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渤海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等。未来需要构建全国性的研究机构来促进跨区域或跨机构合作,推动红色旅游研究的全面发展。

同样设置,对中国红色旅游论文中的发文作者进行分析,得到发文作者共现知识图谱(图3),这些作者主要来自发文数量前列的研究机构。

图3 中国红色旅游研究发文作者的知识图谱

尽管红色旅游研究团队初步形成,然而知识图谱显示仅有52个节点、20条节点间连线,节点分布呈现分散状态,合作网络密度比较低,仅为0.0151,呈点状分布,尚未形成系列红色旅游研究成果,学者之间亦未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网。卢丽刚、黄细嘉、许春晓等位于合作链接的中心,体现较强的学术协作能力,学者们的合作多为机构内部合作。作者之间未形成密切的跨区域跨机构的合作形态,核心作者群仍处于萌芽状态,长期专注于红色旅游研究的学者较少且集中度低。究其原因,相对于红色旅游实践的广泛开展,红色旅游的学术研究相对滞后,红色旅游统计边界模糊,统计数据获取不易,红色旅游研究范式、理论构架仍处于各学科各自探索状态,缺少跨学科研究。因此,位于革命老区的高校与科研机构需进一步协调区域内的相关研究人员组建稳定、特色突出的研究队伍,依托地域优势积极拓展红色旅游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2.2 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的主要热点

本文使用CiteSpace5.5的关键词共现功能,将Node Types设置为Keyword,Top N设置为50,pruning选择pathfinder,得到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图4),高度概括中国红色旅游文献的研究内容。知识图谱共有109个节点、177条节点间连线,网络密度为0.0301。研究内容侧重挖掘革命时期的纪念地、标志物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等,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红色旅游开发关注明显偏少。另外,红色旅游、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红色资源开发均为学者普遍关注的研究内容。

图4 中国红色旅游研究关键词的知识图谱

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的关键词突现分析:本文对已获取文献的关键词,运用软件得出关键词突现度[31],以追踪分析中国红色旅游影响力较大的研究领域。在红色旅游文献关键词分析中得到5个突现词(图5),依次为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产业、红色资源、遵义,“红色文化”领域最长(8年),其他大多数时间集中在2—5年。虽然关注的具体问题跳跃性较强,但红色文化的挖掘与使用一直贯穿始终。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紧跟国家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方面的大政方针,政策导向明显。伴随着文旅融合的广泛开展和红色旅游发展新的现实需求,红色文旅融合、生态文明、红色研学成为学者研究前沿。

图5 红色旅游研究突现关键词

中国红色旅游研究主要研究领域:资源开发方面主要围绕红色旅游资源、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等方面进行评价与开发论证,侧重于评价资源特点[32—35]和开发现状[36—40]等方面,继而在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红色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41—45]、文旅创意[46—47]、产品模式[48]、线路设计[49]、生命周期[50]等。也有学者从客源市场分析[51]、产品营销[52—54]、产品竞争力[55]等方面展开市场分析。相对资源、产品研究的广泛性而言,对市场关注明显偏少,反映中国红色旅游开发研究仍以资源导向为主、更加侧重供给侧,尚未重点关注需求侧,明显滞后于红色旅游的发展实践。

关于红色旅游区域发展,立足革命老区[56—60],着力区域红色文化展开分析是其主要特色。关于红色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体验型开发[61]、主题营造[62]、公示语翻译[63]、游客感知质量[64]、游客满意度[65]、吸引力测评[66]、关键因素[67]、客源预测[68]、空间结构[69]、优化升级[70—71]、景区整体调研[72]等诸多方面,既有微观具体景区分析,也有宏观的景区空间关联性、景区评价与升级等分析,但仍然主要集中在革命老区的案例研究中。也有学者基于革命老区发展实践,进行了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的提炼[45,48,73—81],总结其典型性经验,以供类似地区红色旅游发展借鉴参考。

围绕产业增长、产业融合、精准扶贫三大主题,红色旅游的经济影响研究受到关注。红色旅游产业研究集中体现在理论梳理[82]、产业现状分析[83,84]、核心竞争力评价[85]、发展质量[86]、产业优化升级[87]、产业梯度[69]、业态发育[88]、区域经济增长点培育[89]等方面。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亦得到学者的关注。产业融合主要体现在资源融合开发[90]、文旅融合路径[91]、红色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业融合[92]、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93,94]、文化旅游产业现状[95]、红色旅游传承与旅游经济发展融合[96]、网络营销耦合[97]、红色旅游利益共生[98—100]、红色旅游共生发育水平评价[101]等方面。在习近平旅游思想[102]指导下,红色旅游在精准扶贫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103],红色旅游精准扶贫需要和乡村振兴相结合[104],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和品牌效益[105],形成适宜的扶贫模式促进红色旅游产业发展[106],注重对扶贫绩效进行评价[107],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108],推出相应的发展战略[109]为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102]。

围绕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互动、红色旅游教育、红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播等主题,红色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得到广泛关注[110]。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111,112],塑造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3,114],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15],强调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乐[116]。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17]需要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多功能性[118],以实现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119]。关于红色文化的传播研究则更多地是从翻译视角展开的[120,121],致力于红色旅游国际化,突出文化自信,通过网络创新环境[122]、微电影[123]等手段实现红色文化的旅游表达。红色文化的传播需要充分考虑游客的感知[124],以促进国民幸福感的生成[125]。

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研究方法分析: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目前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仍以问卷调查、口述史访谈、案例剖析等为主,相对于定性描述分析的广泛使用,定量分析明显偏少。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研究人员意识到需要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展开红色旅游的研究,更深入地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以拓展红色旅游的研究视角。在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借鉴有关量表来衡量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从业人员、游客、社区居民的动机与行为,研究方法可以在结构方程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定性比较分析法(QCA)。关于网络文本分析可使用爬虫、八爪鱼、火车头等抓取网站数据。空间计量分析目前更多使用截面数据展开的基本空间自相关分析[126,127],需进一步使用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同时立足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等进行跨区域研究也值得关注。对于产业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可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使用投影寻踪分析法等。对于定量分析使用的难点在于模型的适用性、数据获取不易等,可以尝试使用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手段展开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对中国红色旅游进行研究,促进红色旅游理论的不断完善,取得了具有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主要特征有:研究成果丰富,学科分类齐全;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偏少,尚未形成稳定的红色旅游研究团队;研究区域广泛,遍布国内各个革命老区;研究内容侧重革命时期的纪念地、标志物,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关注明显偏少。而革命老区呈现的红色文化不同、红色旅游发展速度不同,故学界对各个革命老区的关注程度有所不同。以红色旅游有关政策、发展实际为导向,红色旅游基础理论不够健全;红色旅游相关研究主题在资源及产品的评价与开发、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等基础上也涌现出比较新颖的选题;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研究,开始运用量表、经济计量等定量方法进行相关研究;案例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开发建议从战略探讨落实到具体实施。

根据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的背景和现状,以及前文所做的研究热点分析,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关注以下4个方面:①完善红色旅游基本理论研究,推动研究方法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对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旅游区域、红色旅游活动和红色旅游业等基本概念范畴进行清晰界定,厘清相近概念之间的差别。针对红色旅游品牌评价内容及模型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学者从不同角度建立了多种模型,未来可探索建立以评价目标为导向的多品类系统评价体系以确保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的普适性,为探索和解决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理论缺陷和现实矛盾提供借鉴与指导。在研究方法上,可考虑引入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寻找新的突破点。今后的研究应不断加大对量表、质性分析、计量模型等研究方法的使用,深入剖析红色旅游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规律,借鉴国外革命纪念地、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推动跨区域、多学科的合作。②充分认识新时代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的出现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便利平台与技术支持,但红色旅游发展迅速,但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消费者也面临选择困境。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凭借自身品牌形成差异化优势,从而实现产品溢价。文旅融合、精品旅游的发展决定着红色旅游开发应侧重于体验性的旅游项目,强调红色文化的旅游表达与代际传承。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这一背景下红色旅游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游客红色对旅游感知的获得感与体验感值得关注。借助大数据的挖掘,加强对红色旅游的网络关注特征等方面的研究。③进一步探讨红色旅游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特征。基于需求侧深化红色旅游消费行为研究,分析红色旅游产品消费意愿及影响因素、忠诚度、感知期望及价值等,探索上述变量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构建相应消费行为动机模型等。供给侧加强对红色旅游产品生产行为的研究,分析其品牌意识、品牌投入意愿及主要影响因素等。基于产品质量安全视角分析红色旅游策划者、开发者、经营者、社区居民、消费者、行业协会和政府等多主体间的博弈行为,探索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④注重红色旅游的环境效应研究。中国红色旅游研究对红色旅游的环境影响关注明显偏少。红色旅游可以提高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实现精准扶贫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入剖析新时期红色旅游开发对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效应及影响,下一步需要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关注红色旅游的环境效应和红色旅游承载力,推动红色旅游促进目的地高质量发展研究,并把握其表现出来的时空特性,以提升产业扶贫与环境保护的精准性。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红色分析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红色在哪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追忆红色浪漫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