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情绪及糖代谢水平的关系研究

2020-05-12乔,邱奕,王

健康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分型空腹血糖

陈 乔,邱 奕,王 欢

(宁波市镇海区中医医院 消化内科,浙江 宁波 315200)

肠易激综合征[1](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包括腹痛和肠运动模式的改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IBS在西方国家发病率约为9%~22%,亚洲发病率约为4%~10%;女性的发病率约是男性的两倍;通常发生在45岁之前,且有遗传倾向。根据患者临床表现IBS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两者都见的混合型(IBS-M)和两者都不经常发生的不确定型(IBS-U)。IBS病程持久病势缠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引发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诸多负面情绪。但IBS分型与焦虑情绪关系鲜有报道。

病因学研究认为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是IBS病因之一,Fernandez等[3]通过改变小鼠肠道菌群制造IBS动物模型,在IBS模型上观察到小鼠出现血糖异常与焦虑样行为次数增加,提示我们IBS可能与糖代谢有关。而孙达亮等[4]曾报道广泛性焦虑患者部分脑区糖代谢异常,本研究收集IB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IBS分型与焦虑情绪的关系,并探究IBS患者的焦虑情绪是否与糖代谢有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于宁波市镇海区中医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IBS患者190例,纳入标准:腹痛或腹部不适反复发作,近3月内每周至少有2天出现疼痛感,且合并有以下两个或多个临床表现:①排便后疼痛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大便形状改变。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因器质性疾病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者,③近三个月有腹部手术者,④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抑郁症患者,⑤确诊为肠结核、炎症性肠病、甲状腺以及全身性疾病、中毒、粘连性肠梗阻、恶性肿瘤等引起的便秘,⑥先天性巨结肠者。其中男72例、女118例,年龄20~37岁、平均31.25±3.84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平均月收入大于2 000元。症状分型参照罗马Ⅳ诊断标准,IBS-C型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25~32岁、平均(28.32±2.57)岁,IBS-D型144例:男55例、女89例,年龄20~36岁、平均(26.83±4.49)岁,IBS-M型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26~37岁、平均(30.14±3.75)岁,各分型之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在本次研究时间范围内,临床就诊的IBS-U型患者例数少于10例,样本量少,故剔除IBS-U型患者。

1.2 观察指标

1.2.1 焦虑情绪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主观焦虑感受。该量表有20个评价条目,使用4级评分法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将各项目得分相加所得为粗分,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份,所得为标准分。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2.2 糖代谢水平 所有患者于纳入研究的次日晨收集空腹肘静脉血于抗凝管中,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4℃保存,测定糖代谢水平指标,包括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血液采集结束后给予患者口服含82.5 g一分子水葡萄糖粉溶于300 mL温开水的糖水,5 min内服完。从服糖水的第一口开始计时,服糖后2 h抽取肘静脉血,测定2 h后血糖。糖代谢指标检测由我院检验科完成,全自动生化仪由Olympus公司提供,型号AU2700。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采用二分类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焦虑状态与糖代谢情况的关系。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分型IBS患者焦虑情况 190例IBS患者中,SAS量表得分<50分的有49例,其中50~59分35例,60~69分10例,>69分4例,三种分型IBS患者的焦虑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各分型IBS患者焦虑情况统计[n(%)]

2.2 焦虑与非焦虑IBS患者糖代谢情况 根据患者焦虑SAS量表得分将患者分为焦虑组与非焦虑组,统计两组糖代谢水平情况,结果显示:与非焦虑组相比,焦虑组空腹血糖、HbA1c、2 h后血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焦虑与非焦虑IBS患者糖代谢情况统计

2.3 IBS患者焦虑状态与糖代谢情况的回归分析 以焦虑状态为自变量(0=非焦虑;1=焦虑),将空腹血糖、HbA1c、2 h后血糖带入回归方程,结果如表3所示。由结果可知,HbA1c、2 h后血糖均为IBS患者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

表3 二分类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IBS是一种极易令人感到虚弱且常见的胃肠道疾病[5],该病病因目前并无统一定论,但其所引起的一系列继发反应是当前临床研究热点。腹痛是该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并伴有频繁的腹泻、便秘和排便习惯的改变,症状通常是急性发作,可在一天内消退,但反复复发性发作,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困扰。据统计,IBS患者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泌尿生殖系统等相关疾病、慢性疲劳综合症、纤维肌痛、头痛、背痛以及抑郁和焦虑等负面精神症状[6]。

本研究中IBS患者女性多于男性,推测可能为女性易比男性感受到疲劳与虚弱,女性对于胃肠道疾病的疼痛反应更为强烈,另外IBS受到“肠-脑激素轴”调控,女性受激素调控敏感程度高于男性,故就诊的IBS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在焦虑情绪统计结果中显示三个分型之间患者焦虑情绪具有显著性差异,IBS-M型患者焦虑情绪占比最高,说明IBS-M型对患者焦虑情绪影响最重。曾有文献报道,糖尿病[7]、多囊卵巢综合症[8]、胰腺炎等引起的焦虑状态与糖代谢水平异常有关。IBS患者由于肠道内菌群失调等多种原因也会导致机体水代谢、电解质、糖代谢紊乱[9]。

空腹血糖值反应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HbA1c的测定主要表示采血前6~8周的血糖总水平,4.5%~6.3%代表血糖控制正常;2 h后血糖本质是一个简化的葡萄糖耐量实验指标,表征糖耐量的恢复情况,以2 h后血糖低于7.8 mmol/L代表血糖受损。本研究结果显示非焦虑组与焦虑组均出现血糖受损情况,焦虑组空腹血糖、HbA1c、2 h后血糖明显低于非焦虑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由此提示IBS患者的焦虑状态可能与糖代谢水平异常有关。基于此,二分类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2 h后血糖均为IBS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说明IBS患者可能存在持续的血糖受损情况,且血糖降低引发患者焦虑情绪。因此提示医务工作者临床上IBS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可能由于血糖水平降低所致,检测患者血糖代谢水平,从纠正患者血糖代谢角度去改善IBS患者的焦虑情绪,可对治疗IBS患者的焦虑情绪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IBS患者焦虑情绪与症状分型有关,改善IBS患者焦虑情绪建议考虑患者血糖代谢水平”这一观点,供临床诊治IBS患者焦虑情绪参考。另外IBS患者焦虑情绪与IBS症状分型、IBS患者焦虑情绪与糖代谢水平的关系还需要大样本量的临床数据进行考察与验证,且焦虑情绪与症状分型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分型空腹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中医内科分型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空腹喝水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有些食物别在空腹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