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5-12李昊冉刘玥妍董媛媛

健康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缩唇呼吸肌呼气

李昊冉,刘玥妍,董媛媛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为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典型特征为不可逆的气道阻塞与肺气肿,患者常表现为咳嗽、气短、渐进性呼吸困难[1]。近年来,COPD的康复治疗成为一个全新的医疗研究领域。目前,呼吸肌康复锻炼已纳入COPD治疗方案中,用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观察呼吸肌功能锻炼对COPD康复期患者的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康复期患者72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COPD的诊断标准[2],经X线、肺功能检查后确诊,均进入康复期,即咳嗽、咳痰、气短等临床症状基本稳定或症状轻微,接受康复期常规治疗。排除伴有其它严重疾病、药物禁忌证、不配合治疗的患者。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50~82岁,平均(67.5±2.4)岁;COPD分级:II级23例,III级13例。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52~81岁,平均(67.2±2.6)岁;COPD分级:II级20例,III级16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COPD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呼吸肌功能锻炼

1.2.1 缩唇呼吸 闭口时用鼻子吸气,再将唇作吹口哨状缓缓呼气。呼气时注意嘴巴张开程度适中。缩唇呼吸可使过快的呼吸频率降低,促进体内气体交换,改善肺功能;同时能预防小气道过早闭合,促使肺泡中残余气量排出。每次10~20 min,1天3~4次。

1.2.2 腹式呼吸 保持坐姿、站姿或卧姿,一手放胸前,另一手放腹部,尽量保证胸部不动。呼气过程中微微用力按压腹部,使腹部尽量回缩;吸气过程中尽量将腹部鼓起,使其与手的压力形成对抗作用。用鼻子深深吸气,采用缩唇式缓缓呼气。每次训练10~15 min,每天2~3次。腹式呼吸有助于增强腹肌张力,增大横膈上下移动幅度,改善通气功能[3]。

1.2.3 呼吸操练习 ①卧姿练习:患者在床上保持仰卧位,双手握拳进行肘关节屈伸运动,4~8次。在屈肘时吸气,伸肘时呼气。平静状态时深呼吸4~8次,两臂交替平伸,在伸举时吸气,复原时呼气,做4~8次,反复练习5~10 min。②坐姿练习:在椅子或床边坐好,双手握拳,肘关节进行屈伸练习4~8次。然后双手抱单膝吸气,压胸时呼气,左右交替练习4~8次,反复练习5~10 min。③立姿练习:站立位,保持双脚与肩同宽,两手叉腰进行呼吸,4~8次;或者一手放在同侧肩部,另一只手平伸,旋转上身4~8次,反复练习5~10 min[4]。

1.2.4 注意事项 耐心向患者介绍呼吸肌练习的意义,并结合患者的心肺功能现状制定锻炼方案,确保循序渐进的练习,控制好练习强度。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心衰等问题,应马上处理[5]。

1.3 评价指标 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评定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采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例(FEV1/FVC)、最大肺活量(VCmax)、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等指标评价肺功能情况。采用QOL-100生活质量量表评定生活质量,量表涉及社会关系、生理、心理、独立性、精神、环境6项内容,各项分数越大说明生活质量越好[6]。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功能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VCmax和MMEF水平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VCmax和MMEF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独立性、环境和精神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76、8.261、3.627、7.924、6.028、5.297,均P<0.05)。见表2。

表1 干预前后2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下同。

表2 干预前后2组患者QOL-100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COPD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大气污染、职业粉尘、吸氧、化学物质、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7]。COPD患者发病初期气道功能大多无异常,随着病情发展,通气功能逐渐下降,气流受限不可逆,易出现二氧化碳潴留与缺氧问题,引发高碳酸血症与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导致肺功能衰竭,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康复期COPD患者开展呼吸肌功能锻炼是当前全球提倡的肺康复计划主要内容之一。COPD患者存在内源性呼气终末正压(PEEP),开展缩唇呼气练习可增大其气道内压,阻碍小气道发生塌陷闭合。肺部气体能尽量被呼出,呼气过程中声门缩窄可使气道内压增加,与内源性PEEP产生对抗作用,利于肺部气体呼出[8],配合膈式呼吸效果更明显。呼吸操可以锻炼呼吸肌,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呼吸操练习通过用力呼吸的锻炼让吸气肌与呼气肌以及相关辅助肌肉能主动参与到收缩中,提高呼吸肌群的耐力,强化呼吸功能[9]。患者坐位、卧位、站位甚至行走时都可进行呼吸肌练习。指导呼吸肌锻炼的护理人员需经专门培训,需具备良好的责任心与耐心,需跟患者沟通呼吸肌锻炼的意义、方法、作用机理及注意事项等。同时结合患者的心肺功能状况与病情可制定个性化的呼吸肌锻炼方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患者适应,以便患者在出院后进行持续锻炼。

综上所述,呼吸肌功能锻炼能增强COPD康复期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缩唇呼吸肌呼气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缩唇呼吸:肺气肿患者最好的呼吸方式
如果你很生气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慢阻肺患者 练练缩唇呼吸
音乐疗法联合缩唇-腹式呼吸法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探讨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