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2020-05-07高永华羊月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7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脑梗死

高永华,羊月华

(苏州永鼎医院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200)

急性脑梗死(ACI)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急性缺氧、缺血引起的脑组织局部缺血性坏死。一般情况下,常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失语,伴或不伴意识丧失,部分患者出现眩晕、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吞咽困难等症状[1]。临床上常使用静脉溶栓方式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但该疗法对时间窗要求比较严格,且具有一定的限制。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在我院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窗对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01月至2019年07月时间内选出82例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发病至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其观察组内男女分别有22例、19例,年龄区间为43-79岁,平均(63.42±2.24)岁。而参照组内男女分别有21例、20例,年龄区间为43-75岁,平均(62.41±2.12)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进组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诊断急性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两型脑梗死患者,均告知其家属溶栓治疗相关风险并予知情同意书签字。

排除标准:(1)有出血倾向者;(2)近期内有心脑血管疾病者;(3)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肝功能损害、肾功能衰竭或严重糖尿病者;(4)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者;(5)血压≥180/100mmHg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总剂量为标准计量0.9mg/kg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发病后3小时内进行治疗,参照组在发病后3-6h间进行治疗。治疗方式:先给患者静脉推注总剂量的10%阿替普酶,推注1分钟之后,剩余剂量采取静脉持续泵入给药1小时。溶栓开始后的2个小时内,每隔15分钟测量一次患者的血压,以及观察皮肤黏膜、巩膜情况,24小时后排除颅内出血者,可让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吉林省百年六福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1566)、氯吡格雷(苏州天马精细化学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212)等药物进行治疗,其中阿司匹林每晚口服100mg,而氯吡格雷每早口服75mg,持续治疗10日,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NIHSS评分。其中不良反应从颅内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方面统计,而治疗效果用Barthel指数进行判定,若该指数在90分之上则为显效,若该指数在60-89分间则为有效,低于60分则为无效。NIHSS评分从溶栓前、溶栓后24h、溶栓后3d、溶栓后7d等时间段进行分析,得分越低,预示着患者恢复得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4.0分析,计量资料以 (均数±标准差)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 (n,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等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示观察组更高,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示观察组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等状况 [n(%)]

2.2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溶栓前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s)

表2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s)

注:t*值是溶栓后24h与溶栓前对比得出;t#值是溶栓后3d与溶栓前对比得出;t≠值是溶栓后7d与溶栓前对比得出;上述3组对比得出的P值均为0.000。

组别 溶栓前 溶栓后24h 溶栓后3d 溶栓后7d t*值 t#值 t≠值 3组P值观察组(41) 14.82±2.85 12.39±1.84 10.07±3.22 8.13±1.13 4.373 6.787 13.431 0.000参照组(41) 14.78±2.82 11.96±2.67 10.72±4.29 9.95±5.39 3.438 4.460 4.877 0.000 t值 0.061 0.831 0.744 2.041 P值 0.951 0.408 0.459 0.04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ACI)病灶包括中心缺血坏死部位、外侧低灌注部位、周围缺血半暗带部位,治疗该疾病的关键是尽量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流,其恢复得越快,损伤的脑组织可逆性越好,能促使大部分神经细胞存活,并恢复其功能[2]。临床上使用比较广泛的药物是阿替普酶,其能和血栓表面上的纤维蛋白相结合,转化成复合物,对纤维蛋白溶酶的亲和力比较高,能促使血栓里面的纤维蛋白溶酶原向纤维蛋白溶酶不断转变,进而溶解血栓里面的纤维蛋白,达到快速溶栓的目的[3]。除此之外,阿替普酶药物是选择性结合血栓表面上的纤维蛋白,不会对血液循环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造成任何影响,所以,该药物引起出血的风险较低。

本次试验分析时,采取的是静脉溶栓治疗ACI,药物选择阿替普酶,不同的是观察组患者在发病后3小时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而参照组患者在发病后3h至6h期间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NIHSS评分更低,相比参照组患者治疗效果要更好。说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3小时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要更好,有利于其神经功能逆转。究其原因,急性脑梗死病人脑组织缺血6小时内其半暗带区比较明显,超过这个时间半暗带会逐渐消失,中心缺血坏死面积逐渐增大。所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选择尤为重要,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可逆损伤之前及时疏通闭塞的血管,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与预后质量[4]。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缺血时间越久,其损伤越严重,中心梗死面积也会越来越大,且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性也越高,预后质量也更差。为此,急性脑梗死病人需尽早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以利于远期预后恢复。

综上叙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越早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越显著,患者越能获益。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脑梗死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