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压力管理”术前访视模式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的影响

2020-05-07健,苏静*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7期
关键词:躁动手术室麻醉

王 健,苏 静*

(赣榆区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苏 赣榆 222100)

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微创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得到高度认可,也是日趋成熟的妇科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感减轻、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点[1-2]。但据临床观察及大量研究调查显示,对于绝大多数准备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而言,由于担忧术后失去女性机体本身的完整性,患者术前通常会出现严重的紧张、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不良心理状态及巨大的情绪波动,会影响患者术前生命体征的稳定及术后麻醉清醒期的恢复质量[3-4]。传统术前访视多采取口头宣教和书面教育,护患沟通效果有限。随着智能手机及智慧医疗的普及,微信已成为影响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信息传播平台[5]。因此,借助于“互联网+”信息传播媒介微信小程序为患者实施术前积极有效的心理压力护理干预,做为手术室术前访视服务的改革,实施于临床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院手术室对2017年01月~2020年10月间32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实施基于护理心理学原则的“互联网+压力管理”术前访视模式的围术期干预效果汇总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01月~2020年10月间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手术室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64例患者, 选取其中32例接受常规术前床边访视、口头宣教者作为对照组,另外接受基于护理心理学原则的“互联网+压力管理”术前访视模式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术前临床诊断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2)患者知情同意并能正常沟通交流。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心血管疾病及肺功能不全患者;(2)术前诊断为弥漫性腹膜炎者;(3)存在脐疝、膈疝、腹壁疝、腹股沟疝或股疝者;(4)术前检查发现凝血功能异常者;(5)既往开腹手术史、腹壁广泛的瘢痕或腹腔内广泛的粘连者[6];(6)体质量指数BMI≥32(kg/m2)的过度肥胖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42.24±4.62)岁;其中:多发子宫肌瘤(子宫小于孕3个月)17例,子宫肌腺瘤6例,子宫肌腺症5例,子宫脱垂4例;平均BMI(27.12±2.15)kg/m2。观察组患者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1.87±5.03)岁;其中:多发子宫肌瘤18例,子宫肌腺瘤5例,子宫肌腺症6例,子宫脱垂3例;平均BMI(27.23±2.32)kg/m2。手术麻醉方式均为全身麻醉。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执行术前常规访视,于患者术前1日入病房,仔细阅读病历,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向患者讲解手术和麻醉流程,口头宣教相关注意事项,发放术前访视单,回答患者及家属询问。

1.2.2 观察组:实施基于护理心理学原则的“互联网+压力管理”术前访视模式:(1)于患者术前2日进入病区,首先与患者床位医师、责任护士进行沟通,针对患者病史及护理诊断给予预评估,与责任护士共同至患者床边进行详细交接,对患者进行查体,全面详细评估。(2)应用通俗易懂的图谱式腹腔镜手术宣教单向患者讲解手术流程和麻醉相关知识,帮助患者了解相关个体迫切需要关心的问题。详细询问患者相关心理活动,鼓励患者如实表达内心真实想法,了解其内心顾虑以形成初期心理诊断。通过微信扫码加为好友,通过微信发送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流程和麻醉相关知识介绍相关的视频、语音、图文等方式的图文介绍,并发送《术前焦虑情绪自评SAS评分》微信调查访问问卷,由患者自行填写提交,手术室巡回护士根据患者SAS评分实施基于心理学诊断、领悟、修通、再教育原则的针对性个体化干预[7]。(3)指导患者术前自我减压措施:帮助患者分析术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影响其不良情绪状态的原因,以纠正错误认知,消除和化解非理性信念,重塑正确的认知和理性信念,通过采取自我暗示法分散注意力,向家人及朋友倾诉,舒缓音乐疗法等,减轻心理负担,稳定情绪,保持术前足够的睡眠[8]。(4)术前1日再次进行访视,了解患者在线学习后对手术的了解程度,安慰和鼓励患者,解答疑问,给予心理支持。(5)手术当日患者入手术室前,巡回护士再次微信发送相关信息,并于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于麻醉诱导前,继续给予心理暗示,利于患者平稳地接受麻醉,顺利完成手术[9]。(6)麻醉苏醒期,巡回护士再次给予患者以安慰和鼓励,稳定患者情绪,减少患者躁动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1)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状态[10],得分范围20~80分,标准分>50分,为有焦虑存在。(2)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心率(HR)及血压波动(MAP)水平,平均手术时间术后麻醉苏醒时躁动发生率及程度,包括拔管时(T0)和拔管后5min(T1)及拔管后1 0 m i n(T2)各时段的H R、M A P、血氧饱和度(SpO2)、躁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3)运用躁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11-12],其中将意识模糊、定向障碍,头部、四肢元目的运动、挣扎,不听从医生指令,面罩吸氧不配合定义为苏醒期躁动。躁动评分标准:0分为安静、合作;1分为吸痰等刺激时肢体有运动;2分为无刺激时也有肢体挣扎,但不要医护人员制动;3分为激烈头、肢体挣扎,需要多人按住。Ramsay镇静评分:1分为不安静、烦躁;2分为安静、合作;3分为嗜睡,能听从指令;4分为睡眠状态,可唤醒;5分为呼唤反应迟钝;6分为深睡状态,呼唤不醒。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计数资料比较采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术前BMI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前SAS评分、HR、MA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T0、T1、T2各时间段的HR、MAP、SpO2波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躁动发生率为21.88%(7/32),明显低于对照组37.5%(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和表3)。

表1 两组患者体质量、术前SAS评分、HR及MAP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体质量、术前SAS评分、HR及MAP比较(±s)

组别 例数 BMI(kg/m2) SAS评分(分) HR(次/分) MAP(mmHg)观察组 32 27.23±2.32 44.13±5.74 81.23±3.52 84.12±10.96对照组 32 27.12±2.15 58.56±5.51 95.12±4.73 96.42±11.53 t值 - 0.1967 -10.2592 -13.3265 -4.3739 P值 - 0.8447<0.001<0.001<0.001

表2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拔管时间、Ramsay镇静评分和躁动评分比较( ±s)

表2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拔管时间、Ramsay镇静评分和躁动评分比较( ±s)

组别 例数 平均手术时间(min) 平均拔管时间(min) 躁动评分(分) Ramsay镇静评分(分)观察组 32 67.68±10.72 5.83±2.14 0.73±0.45 2.42±0.46对照组 32 68.12±11.02 5.76±2.21 1.55±0.53 2.65±0.38 t值 - -0.1619 0.1287 -6.6717 -2.1806 P值 - 0.8719 0.8980<0.001 0.0330

表3 两组术后拔管后T0、T1、T2各时间段的HR、MAP、SpO2波动比较(±s)

表3 两组术后拔管后T0、T1、T2各时间段的HR、MAP、SpO2波动比较(±s)

T0 T1 T2 HR(次/分) MAP组别 例数(mmHg) SpO2(%) HR(次/分) MAP(mmHg) SpO2(%) HR(次/分) MAP(mmHg) SpO2(%)观察组 32 93.28±9.15 95.83±4.54 98.83±0.25 83.62±9.96 87.63±7.14 99.43±0.52 82.22±7.65 82.54±9.41 99.68±0.31对照组 32 96.75±10.24 100.76±5.25 97.85±0.43 92.68±10.28 94.32±10.12 98.76±0.32 90.52±9.73 92.18±7.48 99.06±0.51 t值 - -1.4294 -4.0180 11.1455 -3.5806 -3.0556 6.2074 -3.7934 -4.5365 5.8765 P值 - 0.1579 0.0002<0.001 0.0007 0.0033<0.001 0.0003<0.001<0.001

3 讨 论

腹腔镜手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及子宫出血等妇科疾病治疗的微创技术,目前,临床医生的操作技术普遍日趋娴熟,具有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接受程度高[13]。但对于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术前期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和顾虑,紧张与不安情绪无法避免,从而影响生理及心理应激,妨害身心健康及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为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而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手术室护理人员术前对患者对进行访视以达到护患有效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14]。

传统术前访视模式中,通过口头及纸质书面教育的方式通常较为枯燥,不能充分满足患者心理预期,护患沟通效果有限[15]。而随着基于“互联网+”对智慧医疗的全面启动,通过智能手机的微信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已经逐步普及,可操作性广,适于各层面的患者进行信息接收[16]。本研究采用基于护理心理学原则的“互联网+压力管理”术前访视模式,通过术前访视与患者建立微信联系,每日按时推送手术室专科知识的小程序教育,患者通过在线学习,为患者提供较口头和书面教育更为有效的术前心理诊断和个性化护理干预。实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前负性情绪焦虑自评SAS评分及术前HR和MA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拔管时T0、拔管后5minT1、拔管后10minT2各时间段的HR、MAP、SpO2波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苏醒时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基于护理心理学原则的“互联网+压力管理”术前访视模式的实施,利用当下用户登录最多的手机APP微信作为术前访视宣教的多媒体信息传输工具,操作简单,受访者接收信息方便快捷,通过在线浏览,直观的了解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预期情况,通过手术室巡回护士的心理诊断和个性化干预,有效减低了患者术前焦虑、孤独等负性情绪,心理应激反应明显减轻,患者术前生命体征稳定,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减少,躁动评分和镇静评分明显改善,充分证明了将微信小程序应用于术前访视模式的科学性、可行性。

猜你喜欢

躁动手术室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道路躁动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