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存在的问题及护理效果分析

2020-05-07冯鹏雄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7期
关键词:置管百分比换药

冯鹏雄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区,广东 钦州 535000)

PICC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及推广,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方便、留置时间长等优势,十分适用于长期输液治疗患者,不仅能够减少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并且还能降低静脉炎、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但是经调查发生置管后存在的不良问题,临床需做好相应护理工作,即在最大限度下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1];我院为了探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存在的问题及护理效果,选取2017年03月至2019年02月收治的52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见正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2017年03月至2019年02月收治的52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其中男性患者共26例、女性患者共26例;年龄范围52-77岁,年龄平均值(62.12±2.41)岁。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精神异常、认知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52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均在PICC置管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如下:

(1)换药体位:对于肌张力较高,且存在躁动不安的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而言,换药时体位摆放具有一定难度,因为进行换药时需将置管侧肢外展90度,以便于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继而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消毒操作,且换药操作由同一位护士执行,可通过采用腕部约束带帮助患者外展90度置管侧肢,约束带头端系在置管侧肢腕部,尾端系在床旁桌等地方固定。

(2)换药频次:临床上对于PICC换药规定在于一周一次,若是存在卷边、渗血、渗液等情况则需及时更换,若是患者置管侧肢出汗较多,则会相应增加换药次数,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针对以上情况的发生建议采用3M胶带、思乐扣等用于固定导管,其中思乐扣易发生卷边现象,则应妥善固定,即贴膜需顾及穿刺点中心部位,且贴膜的边缘需与思乐扣边缘相贴合,也可选择贴膜大于2cm的思乐扣固定,从而避免卷边等现象的发生;对于十分容易出汗患者,可采用凉水枕头垫在穿刺一侧的局部皮肤,有利于减少出汗量。

(3)意外拔管或脱管:好发于躁动不安及神志不清患者中,对于该类患者护理人员应做好妥善固定工作,不仅采用贴膜胶固定,还需应用丝袜或弹力绷带,即将导管部位完全套住,必要时应用约束带,通过对四肢及胸部的约束避免拔管及脱管等情况的发生。

(4)导管堵塞:导管堵塞的发生与血液处于高凝状况或高渗液体、大分子液体冲管不佳、不及时具有密切相关联系,针对以上情况的发生应每小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冲管,做好相应记录工作;一旦导管堵塞,则可通过应用尿激酶溶栓,即选择50万单位的尿激酶+生理盐水100ml,采用无菌注射液(10ml)抽取药液2ml,以负压的方式灌注于导管内,导管保留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且通过反复多次回抽,直至导管开通,再采用生理盐水20ml进行脉冲冲管,最后正压封管;与此同时做好预防血栓形成工作,可在置管后定期采用超声检测血管,若是发生附壁血栓现象,需立即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经皮下注射,继而起到预防作用。

(5)穿刺点出血:置管为检测患者的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随后根据患者结果做好相应预防措施,一旦法穿刺点出血情况,应立即对出血部位患者局部加压,时间为30分钟左右,若是效果不佳,则在穿刺点上应用明胶海绵覆盖,继而达到止血目的,待止血后采用纱布加压包扎24h。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及评估52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经PICC置管后所存在的问题。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1.00软件对本文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百分比)进行分析;以P<0.05表示统计学存在对比价值。

2 结 果

2.1 置管后存在的问题分布

见下文数据可看出52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经PICC置管后出现换药体位问题共2例、百分比为3.84%,出现换药频次问题共1例、百分比为1.925,出现意外拔管或脱管问题共2例、百分比为3.84%,出现导管堵塞问题共3例、百分比为5.77%,出现穿刺点出血问题共8例、百分比为15.38%。

表1 52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经PICC置管后存在问题分布(n;%)

3 讨 论

PICC在临床上又称为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主要是将导管从外周静脉进入,穿过中心静脉,且尾端置入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该方法广泛应用于肿瘤疾病治疗中,即在静脉输液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能够在人体内留置较长时间,长达1年之久,并且无需反复穿刺,有利于避免静脉炎及渗液等现象的发生[2-4];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在临床上具有病情严重及治疗周期长等特点,即需要为该类患者长期采用高渗溶液(甘露醇)治疗,为此选择留置PICC十分必要,不仅能够满足治疗需求,并且还能减轻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5];但是在置管后需加以重视导管管理及维护等问题,若是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导管留置时间,甚至会增加患者痛苦,继而对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经临床调查发现PICC置管后所存在问题在于以下几方面:①换药体位;②换药频次;③意外拔管或脱管;④导管堵塞,形成血栓;⑤凝血功能差,常常发生穿刺点出血;以上问题的发生均会对PICC留置时间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临床上应根据该问题的发生做好相应对策,对减少置管后问题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关键[6-7]。

总而言之,临床上应加以重视PICC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应用过程,通过实施相应对策,避免置管后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置管百分比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