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ICU晨间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

2020-05-07李剑妹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7期
关键词:交班交接班沟通模式

李剑妹

(昆山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ICU患者病情危重而复杂,护理难度大,对护士工作有着较高的要求,交接班质量的好与坏,直接体出护士对患者管理的合理性和掌握度,是衡量患者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1]。2019年中国医院协会更新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仍是作为“十大安全目标”之一 。在ICU交接班中切实做到有效的沟通,就愈加显得重要。临床交接班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包括:患者既往史、异常检查结果、管路引流情况、皮肤情况、现存主要问题等交接不详或漏交接,这样一系列贯穿患者照护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却一直未被察觉的错误的发生,易造成责任推诿和不必要的纠纷,不仅会增加因基于“责备文化”使得护士不敢上报不良事件带来的安全风险,同时更丧失了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信任感,从而降低患者满意度[2]。因此,我科对传统的交接班模式进行改良,建立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将自制SBAR交接班表应用于ICU晨间交接班中且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属于综合性I C U,编制床位6 张,现有护士11名。学历:本科8名,本科在读2名,大专1名;职称:主管护师1名,护师:10名,护士1名;年资:10年以上6名,5-10年2名,0-5年2名。此次研究均由上述选取的11例护理人员进行,参与研究人员均知情且自愿。

1.2 方法

选取2017年07月-12月交接班情况列为对照组,2018年01月-2019年06月交接班情况列为实验组。对照组是按传统的交接班模式完成交接班工作,交班时由交班者在床边汇报患者的一般信息、主要主诉和体征以及护理重点交班,交接班双方给予患者更换体位、询问症状,参看管路、皮肤等,接班者根据经验给予相关宣教或拍背指导。实验组通过访谈法,问卷星调查SBAR交接班的知晓度,通过科内培训SBAR交接班,根据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结合ICU实际情况,设计出“ICU-SBAR交接班表”,进行交接班,交班内容按照顺序:S即一般情况,包括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主要诊断、入院日期,入科天数,主要的病情变化。B即病人的病史,包括既往史、过敏史及与病情相关过去史。A即评估,意识,GCS评分,RASS/镇痛评分,镇静/镇痛药物,约束评分,约束用具,瞳孔大小,光反射,吸氧方式,SPO2,痰液性质,呼吸机参数设定,管道情况,皮肤情况,血管活性药物,本班辅助检查异常结果,出入量等17项内容。R即潜在问题或风险,建议和意见。ICU-SBAR交接班表每日打印,三班填写,床边及医护书面交班均由此表格汇报。

1.3 评价方法

比较两种晨间交接班模式在交接班时间、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和医生对护士交接班满意度方面的差别。⑴由科内质量小组中的专职人员计时,比较两组前后交接班时间。每天从晨间交班开始至结束时间,计时1个月30天,晨间护士床边交班至交班结束进行计时,专职人员在登记本上记录时间。⑵使用由林燕平等[5]汉化的中文版(NASR)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⑶医护人员对交接班工作的满意度,从交接班的完整性、条理性、时效性、和突出重点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在实施前后分别发放医生、护士问卷共17份,回收共计17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见表1)

2.1 实施前后交接班时间对比

表1 交接班时间比较

2.2 实施前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对比

组别 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对照组 80.21±1.31实验组 91.47±1.89 t 20.19 P<0.05

3 讨 论

SBAR模式是源于保障在紧急状态下信息的准确传递,它的核心就是信息流通反馈的完整、高效、及时、正确、准确。WHO因此也将它引用于医学领域作为标准化沟通模式,这样一种模式详细的对护理质量制定了要求,我科应用自制SBAR交班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交班模式沟通交流的随意性与重复性[3],通过成体系的汇报患者实时病情变化,筛除了复杂琐碎的低效信息,缩减了平均交班时间(P<0.05),做到把时间还给患者,促进有效沟通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从表2可以看到,通过SBAR交接班模板,为护士交班思路提供了一定逻辑性基础,让护士可以在汇报中提高具象思维能力,使得护士并不仅仅作为一个执行者,而是成为一个主观能动参与者,得到了医生的认可,使得医护沟通与合作更加紧密,提升团队凝聚力[4]。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SBAR作为标准化沟通工具,可以增强医护人员的有效沟通,提升了护士职业地位。交接班作为护理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交接班中出现的护理管理的缺项漏项也是导致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发生的常见原因,SBAR模式作为一个基于证据的沟通模式,可以在交接班时依据标准化的沟通实现无缝式衔接,保证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5]。应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可以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提高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强化护士的专业内涵,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6],贴合了2020健康中国行动要求。

综上所述,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应用于ICU晨间交接班,可以规范化体系化的管理交接班质量,完成交接班时间管理,促进医护人员有效沟通,提升护理质量,患者安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值得临床进行应用。

猜你喜欢

交班交接班沟通模式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CICARE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医师信息化ISBAR交接班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SBAR 交班模式在儿科护理晨交班中的应用
基于图片视觉强化的多媒体交班模式在手足外科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缩短护理晨间交接班时间中的应用
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护理交班表的设计与应用
浅谈网络交接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护理交接班缺陷分析与对策探讨
妇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