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0-05-07贾孟轩贺选朝黄苹苹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7期
关键词:髌骨骨性胫骨

贾孟轩,尚 磊,贺选朝,黄苹苹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山西 运城 0440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其病因是由于关节软骨面退变引起的继发性软骨改变,导致关节活动度降低、软骨骨质变薄、消失,关节疼痛感明显以及软骨下骨囊性病变所引起的慢性关节疾病。既往临床多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髌旁入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虽然可取得一定疗效,但易对患者膝关节股四头肌造成较大的创伤,术后疼痛明显,影响关节早期活动。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MIS-TKA)股内侧肌下方入路则因具有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快、疼痛轻,预后状况佳、住院时间短以及不良风险低等应用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很好应用[1]。基于此,本研究对96例、2018年1月-2020年9月收诊膝关节患者进行MIS-TKA手术治疗成效显著。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9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予以选取,均于2018年1月-2020年11月时间内收诊。入选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依据;②中度以上严重程度;③近3个月内未行膝关节腔穿刺治疗;④符合手术相关指征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感染性关节疾病者;②合并有关节腔内肿瘤疾病者;③合并其他特异性关节疾病者;④存在膝关节僵直畸形与关节翻修者。根据数字抽取法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48例)与研究组(48例)。前者性别数量比为女22例/男26例;年龄上限值、下限值分别为81岁,54岁,测验均值为(67.65±11.81)岁;后者性别数量比为女21例/男27例;年龄上限值、下限值分别为85岁,62岁,测验均值为(68.03±11.82)岁。对组间的患者性别比率、年龄等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后,组间差异无明显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选取腰麻、硬膜外进行联合麻醉。常规组患者均予以行髌旁入路TKA,手术皮肤切口取患者患膝正中髌骨上方近端4 cm直到胫骨骨节远端1 cm切开皮肤,从股四头肌正中、髌骨内侧、髌腱内侧至胫骨结节内侧切开关节囊,松解胫骨内侧至内侧副韧带后方,髌骨外翻屈膝且外旋胫骨至90度,使手术视野得以充分显露。在保护内外侧韧带及膝后方重要组织的基础上将患者半月板及增生骨质有效切除,分别截取股骨远端和胫骨平台,保证屈伸间隙平衡相等及力线正确,置入假体试模,检查力线,松紧度,髌骨轨迹正常,装入合适假体。 研究组患者均行MIS-TKA手术方式,手术皮肤切口同常规组,在股内侧肌下方切开关节囊至髌骨内上极,再沿髌骨内侧切开扩张部随后向胫骨结节方向髌腱内侧切开关节囊,同样松解胫骨内侧,屈膝使用微创器械使患者股内侧肌拉向股骨外髁外沿,屈膝90度显露手术野,无需翻转髌骨就能其手术区域充分暴露。其后同常规组操作无异。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定标准:恢复良好:膝关节未出现弹响现象,承重时患者自觉无疼痛感,同时膝关节活动范围良好;恢复一般:膝关节膝关节未出现弹响现象,偶有受力后患者会出现一定的疼痛症状,但日常关节活动并未受到较大影响;恢复较差:膝关节仍然存在弹响现象,患者日常行走时会感到明显疼痛,活动受到一定限制。②参考HSS评分量表进行两组术前、出院后 3 个月的膝功能评分情况的有效对比。分别从疼痛、功能及活动度三个方面进行评分,总分70分,分数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所涉数据资料于SPSS22.0统计学软件中录入展开统计,计量资料在具体表述时应用(±s)进行描述,施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获取;计数资料在具体表述时应用(%)描述,经卡方值检验对结果获取。检验值显示P<0.05则表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所测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48例患者中,恢复良好32例,恢复一般15例,恢复较差1例,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7.92%;常规组48例患者中,则依次为21例、17例和10例,总有效率经评定为79.17%;可见,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常规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可比性(P=8.538,x2=0.003)。

2.2 所测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对比

统计数据发现,研究组术后膝关节HSS评分所测数值较常规组的呈更高显示,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术前 术后6个月研究组 48 34.58±8.72 58.89±12.45常规组 48 35.02±8.45 44.78±10.67 t-0.251 5.962 P-0.802 0.000

3 讨 论

TKA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终末方式,对患者的膝功能具有很好改善作用,但易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术后疼痛是困扰术后锻炼的重要因素,以至于影响到治疗效果。近年来,关节科大夫在无痛、无血、无带、无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股内侧肌下方入路MIS-TKA在膝关节置换治疗中被重视,相较传统TKA手术入路,它具有以下优势:MIS-TKA术中不切开股四头肌,不损伤膝关节伸膝装置,轻微的牵拉不会造成损伤,无需翻转膝关节髌骨,可有效减轻翻转中对患者髌骨周围所造成的牵拉作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周围组织所造成的拉伤和剥离,髌骨血运影响较小。术中髌上囊保留较多,可有效预防术后组织粘连情况的发生,如有皮肤感染,由于有股内侧肌保护感染不易向深部扩散。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操作中采用的股内侧肌下方入路有利于保护患者伸膝装置和稳定其髌股关节,但胫骨平台外侧显露相对困难[2-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常规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组术后膝关节HSS评分所测数值较常规组的呈更高显示,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综上所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置换进行股内侧肌下方入路MIS-TKA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同时可有利于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创伤较轻,具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髌骨骨性胫骨
全膝置换术中髌骨的处理/HELD M B,GAZGALIS A,SARPONG N O,et al//JBJS Rev,2021,9(9).doi:10.2106/JBJS.RVW.21.00054.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研究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髌骨软化症的研究进展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