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皮瓣修复法治疗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对比

2020-05-0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7期
关键词:口腔癌动静脉感染率

王 怡

(南京市口腔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口腔癌是在口腔及邻近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常见部位包括舌部、上下龈颊粘膜等手术部位,据WHO对疾病分类的更新,口咽部癌症也属于口腔癌。口腔癌作为六大常见癌症之一,多为鳞状细胞癌,约占据85%以上。口腔癌中舌癌最常见,且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口腔颌面部负责咀嚼、语言等重要沟通,修复术后软组织缺失是保证患者生理功能和正常生活的关键。目前修复治疗最常使用前臂皮瓣重建,但常面临着感染坏死和色素沉着等问题。颏下岛状瓣是近年来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血供稳定、创伤性小,具有一定优势。为研究两种方法的疗效,本文于本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4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6 4 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3 2 例,性别:男/女=1 6/1 6,年龄(4 3.3 4±2.1 7)岁,平均病程(2.14±0.35)年。观察组32例,性别:男/女=17/15,年龄(44.13±2.46)岁,平均病程(2.09±0.30)年。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诊断确诊,接受口腔癌切除术,术后有软组织破损。(2)接受修复重建治疗,无药物过敏史。(3)对本研究知情。

排除标准:(1)排除患有免疫系统、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有糖尿病史患者。排除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均接受原发灶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

对照组进行前臂皮瓣修复手术治疗,进行Allen实验,按压患者尺动脉和桡动脉,让患者握拳张开至手掌变白,放开压迫尺动脉,继续压迫桡动脉,对患者手掌颜色进行观察,若患者10s内恢复,证实血液循环满足手术条件。同时进行切除手术和皮瓣制备手术。常规消毒铺巾,使用亚甲蓝对头静脉和桡动脉进行标记,以动静脉为轴心切除和病变组织大小接近的皮瓣。分离血管蒂,进行结扎冲洗。注意对皮神经的保护。在腹部制作和前臂大小一致的表层皮片,移植在前臂缺损区域。将前臂皮瓣经过修剪后移植在原发灶,先吻合血管,使用血管钳剪断血管断缘外膜,修剪整齐后使用肝素钠冲洗,在显微镜下缝合血管。吻合动脉后,将动脉夹松开,让血液流出,避免形成血凝块。完成血管吻合后对皮瓣血供进行检查,注意不能扭曲折叠血管蒂,冲洗手术区域,预留负压引流球,逐层关闭,切开气管。

观察组给予颏下岛状瓣修复治疗,选择以颏下动静脉作为血供的皮瓣,由于颏下动脉大多位于二腹肌前腹深面,可避免静脉瘀血,提高皮瓣成活率。在常规消毒铺巾后,使用亚甲蓝进行画线,以下颌骨下缘半横指位置为上界,可隐蔽切口,根据皮瓣大小确定下界,皮瓣长度最好控制在6cm之内。切开皮肤找到颏下动静脉,将颏下腺动静脉分离,保护皮瓣蒂,暴露动静脉并注意保护。术中充分保护血管蒂皮下组织,剥离动静脉血管,制备颏下岛状瓣。使用肝素钠进行冲洗,修整皮瓣后将皮瓣移植缺损区域缝合。在颈部创区放置负压引流球,切开气管。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渗出液量。并对患者咀嚼吞咽功能进行冰粉,术后患者可食用固体饮食,为4分;食用半固体饮食,为3分;使用半流质饮食,为2分;食用流质饮食,为1分;鼻饲进食,为0分。

持续随访患者2 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成活率、感染率。并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19~95分,满意:≥85分,一般满意:70~84分,不满意:≤70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s),使用 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渗出液和咀嚼吞咽功能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渗出液量少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咀嚼吞咽功能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渗出液和咀嚼吞咽功能对比

2.2 两组成活率、感染率、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感染率较对照组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皮瓣成活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成活率、感染率、满意度对比

3 讨 论

口腔癌是高发恶性肿瘤,其中鳞状细胞癌最常见。患者多接收切除术治疗,但术后出现软组织损伤。术后给予颏下岛状瓣修复治疗,操作更加简单,创伤性小。根据本研究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渗出液量少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咀嚼吞咽功能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成活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率较对照组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颏下岛状瓣修复治疗优势更加明显,患者达到良好的成活率和生理功能,同时手术时间短,感染率低,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对于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给予颏下岛状瓣重建修复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渗液量,降低感染率,显著改善患者满意度,皮瓣成活率和口腔功能良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口腔癌动静脉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口腔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吸二手烟会增加口腔癌风险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不同类型慢性肝炎人群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现状调查研究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