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救流程对于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效果分析

2020-05-0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7期
关键词:心梗心电图心肌梗死

黄 坚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广西 南宁 530199)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急诊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2012年(ESC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和(2013年美国ACCF/AHA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均强调及时再灌注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注,挽救频死心肌,改善心功能。如何建立一套高效的护理流程,减少转运、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为挽救濒死的心肌争取时间已成为急诊护理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1]。本次主要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优化急救流程后对急救效果的影响,特将报道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7年11月开始采取优化后急救流程,在此期间共收治17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2017年11月前均采用常规急救流程,选取实施前收治的17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男性89例,女性85例,年龄41岁~65岁,平均年龄(55.12±7.4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58例、吸烟者52例、前壁心梗患者38例、下壁心梗患者26例。研究组患者男性95例,女性79例,年龄40岁-64岁,平均年龄(62.2±7.1)岁,其中,合并高血压62例、吸烟者53例,前壁心梗患者34例,下壁心梗患者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P>0.05)。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签署同意知情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知情并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急救流程,由“120救护车”送入者及自行就诊者中重症者入抢救室进行急诊抢救工作,无固定抢救模式,多数等待心电图结果确诊后收入心血管内科或CCU住院,再由专科医生决定是否急诊介入治疗。

研究组患者采用急救优化流程。

1.2.1 院前救治措施

对于拨打“ 120”的患者,急救人员应在到达时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和12导联心电图(在10分钟内完成)。如果确认了STEMI,则应立即开始绿色通道过程。让患者完全躺在床上并保持安静;必要时吸入氧气以镇静;根据病情咀嚼阿司匹林300毫克,替卡瑞洛180毫克和他汀类药物;打通静脉通道并根据情况注射硝酸甘油; 对症治疗包括心脏骤停,停搏,心律不齐和心力衰竭。

1.2.2 绕行急诊运行模式

在急救现场利用STEMI微信平台将院前拟诊STEMI患者的病史和心电图等资料传输至医院胸痛中心,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的原则,传图后拨打电话与心内科医生沟通,再根据心内科医生在线指导,120医生在院前对患者实施抢救,并与亲属代表就进一步治疗问题谈话沟通,告知风险,同时医院提前做好救治准备,启动导管室。患者送达医院时,经急诊绿色通道直接送入导管室进行介入手术,做到无缝链接。

1.2.3 急诊科急救措施

对于自行来院的患者,快速评估病情,18导联心电图检查(10min内完成),将心电图发送至胸痛中心微信平台,一但确诊STEMI,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流程,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同时给予嚼服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开通静脉通道,根据病情静滴硝酸甘油,必要时吗啡止痛。若沟通病情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后立即电话启动导管室,然后转送至导管室行急诊介入手术。

1.3 观察指标

1.3.1 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其主要包括心血管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及心绞痛等。

1.3.2 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评估标准[2]: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且生命体征已经稳定)、显效(临床症状开始减少,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无效(病情无任何好转、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测,均值±方差(±s)表示,而计数资料行x2(%)检测,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对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死亡、心肌梗死、出血、心绞痛)的总发生率(2.30%)显著低于对照组(10.34%)(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对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25%)(显效、有效、无效)显著高于对照组(85.63%)的患者(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的比对(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例,%)

3 讨 论

尽快进行再灌注治疗以恢复心肌血供是STEMI治疗的关键。 院前急救系统对于STE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非常重要[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4.25%高于对照组85.63%(P<0.05)。提示了,采用急救流程优化的效果显著。其主要原因就是通过优化传统急救流程,制订规范的急救措施,充分减少患者在就诊、化验检查、诊断、用药及PCI术前准备等相关环节的滞留时间。优化后的急救流程使急救抢救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使抢救流程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使治疗抢救各个环节紧密配合,有利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治疗[6]。此外,本次研究采用急救流程优化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缓解不良反应。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0%少于对照组10.34%(P<0.05)。提示了,急救流程优化后的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急救流程对于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作用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梗心电图心肌梗死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6》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