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脉介入治疗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的近远期治疗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2020-05-0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7期
关键词:高龄阿司匹林冠脉

刘 俊

(句容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镇江 212400)

冠心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未有治愈手段,但通过严格控制危险因素、长期规律用药能改善预后,延长患者存活期[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重建血运的主要方式。但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因患者机体功能和手术耐受性均呈下降趋势,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存在争议,本文以6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近远期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选取的6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治疗时间均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30例。患者经心电图、血常规、胸部X线等影像学检查方式确诊为冠心病[3]。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65至90岁之间,平均(79.25±2.14)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66至90岁之间,平均(77.15±2.21)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显示组间差异较小(P>0.05),可进行此次研究对比。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合并肾脏、肝脏等重要脏器严重损伤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手术禁忌症患者;近1年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阿司匹林,1天1次,1次50mg;氯吡格雷1天1次,1次75mg;阿托伐他汀钙片1天1次,1次20mg

观察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予以患者口服3-5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待患者体征、病情稳定后进行检查,确定符合手术指征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入手术室后调整体位至平卧位,消毒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对患者桡动脉进行穿刺,推送造影剂明确病变血管并建立动脉通路,置入导管;在引导管帮助下将导丝置入冠状动脉开口处,球囊充气扩张病变血管,撤出球囊后置入支架支撑病变血管,撤出导管后结束手术。术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可停服部分药物。

1.3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内的治疗有效率。疗效标准:若患者治疗后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病情稳定则视为显效;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相较于治疗前有提升,则视为一般有效;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是病情恶化、加重则视为无效。(2)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随访,了解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版本分析,以(±s)代表文中的计量资料,t检验;(%)代表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有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近2个月内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30例患者治疗后,显效11例,一般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27/30)90.00%;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后,显效8例,一般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10/30)66.67%。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x2=4.812,P<0.05。

2.2 患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心力衰竭和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心律失常、造影剂肾病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比较2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3 讨 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因素影响下,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发生粥样硬化,从而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在运动、心动过速、情绪激动等诱因下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发心悸、胸闷、心律失常等症状[4]。冠心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冠心病的治疗以预防新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和治疗已经存在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主要原则[5]。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持续性胸痛等症状的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作为一种血运重建手段,对改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发的症状有积极影响。但在老年患者中应用有一定风险。

在本文研究中,采用冠脉介入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经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说明在心肌血运重建的情况下,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情况,促使心肌功能恢复,在短时间内提升治疗效果。但比较患者治疗后1年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发现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近,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和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表明药物治疗和冠脉介入治疗均能改善心肌血运情况,减少患者后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但药物治疗疗效有限,对患者远期发生心力衰竭和心绞痛疗效有限,且高龄患者机体代谢功能减退,长期服药易导致药物沉积,对远期并发症控制效果具有局限性[7]。

综上所述,冠脉介入治疗对高龄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可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高龄阿司匹林冠脉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