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国情怀
——教育的初心和真谛

2020-05-07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第一小学李贺忠

天津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于敏学堂家国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第一小学 李贺忠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实体”和“前沿”,应该全面地、全程地、全体地落实这个根本任务。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第一小学选择了其中一个重要切入点,即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家国情怀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123岁的芦台一小可以说是因家国情怀而生、而兴,师生一直以家国情怀为精神、为使命。

一、教育救国——从“造福桑梓”的实践到“造福异乡”的理想

1897 年(清光绪二十三年)春,清廷礼部主事王照回家乡直隶省宁河县即现在的宁河区,创办了芦台镇小学堂,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标示“小学堂”的教育机构,成为肇始于1904年中国第一个付诸实施的新学制——癸卯学制建立的先声。转年5 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下谕“废科举”,各省府州县所设书院才改为“小学堂”。嗣后,废科举、兴新学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

创校人王照,字黎青,号小航,芦台镇人,抗英英雄、清代著名三总兵之一王锡朋的四世孙,是教育救国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创办芦台镇小学堂转年3月,与徐世昌在北京设立八旗奉直第一号小学堂,为在全国建立学堂、普及新式教育之滥觞。光绪帝称其“不畏强暴,勇猛可嘉”。王照更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1900 年在严修家制订“官话字母”方案,著有《小航文存》《水东集》等。

首任校长与广大教师的行为正是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王照创立学校不久即进京赴任,建校后续工作均落在首任校长陈体仁肩上,陈校长四处奔波筹集款项,亲自任教,严聘教员,完善教学设施,组织安排教学,为学校得到社会敬仰、为学校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时清廷腐败,列强侵略,陈校长思想维新,深以为忧,常与人言:“人若不学无求,将何以强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方之声、光、化、电非学不可,要想洗刷国耻,应以教育为先。”1933 年5 月,日寇侵占宁河,极力推行奴化教育,强迫学校增设日文,以此泯灭民族意识,腐蚀学生思想。师生们在动荡岁月中坚持操守,不忘国耻,抵抗日寇奴化教育,以教坛为阵地,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进行文化科学教育,努力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芦台完全小学校歌》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歌词写道“绵绵我校,历史悠长。艰难缔造,勿坠勿亡。前程万里,发轫芦阳。孝悌忠信,勤俭是刚。礼义是则,廉耻为方。一本斯旨,勿怠勿荒。完全小学,造福异乡。福颐永护,天地同康。”歌词中提出的办学宗旨——“造福异乡”是对旧有思维的重大突破,在“造福桑梓”的传统认知下芦台一小唱出了时代强音,表达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体现了博大的胸襟和气魄,是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123 年来,芦台镇小学堂十二次更名,终成今日之“芦台镇第一小学”。一部辉煌的学校发展史就是学校与万千学子家国情怀的培养史和践行史。创校先贤和历代教师秉承“教育救国”的初心和“造福异乡”的宗旨,筚路蓝缕,鼎新革故,薪火相传。

二、科技强校——“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的启蒙母校

于敏1926年8月出生于芦台镇,1932至1938年在芦台一小接受了启蒙教育,后考入木斋中学、耀华中学直至北京大学。于敏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把国家需要放在首位,把爱国情怀作为精神动力,隐姓埋名28 年,根据国家需要两次改变专业方向,将毕生精力和全部才智奉献给了国家科技事业和国防建设,成为“中国氢弹之父”,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技奖、全国道德模范等诸多荣誉。于敏一生中只有两次公开露面,都是在人民大会堂,但他还有两次与家乡、与母校的亲情接触。一次是2004年5月,于敏院士和家人回母校芦台一小探访;另一次是2014 年4 月,学校师生代表赴北京拜访于敏院士。于老应邀为学校科技小组题写“于敏科技小组”并题字“努力学习,莫负大好时光”,为教师们题字“教书育人,敬业乐业”。他深情寄语学生:“我是你们的老爷爷,也是你们的校友!我很羡慕你们生长在美好时代,振兴中华靠你们的创造性,希望你们胸怀宽广,好好学习,将来能为国家为民族立功建业!”一代科技宗师的殷殷教诲、严谨的科学精神是鼓舞全校师生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

三、家国情怀——牢记初心,勇于担当

我们遵循王照先生著作《贤者之责》中的呼唤:“朋友,朋友,说真的吧!”基于这样朴素的思想,我们提炼出学校的核心精神——“真”。这是代代传承的校魂,这是校史的实践、积淀和提炼,这是创校先贤和历代师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文化传承,这是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历史和现实体现。我们积极实施“真教育”,塑造“真文化”,培养学生顶天、立地、聚人气、做真人的品格,培育学生成为乐观向上、胸怀祖国、脚踏实地的人。

(一)真心育人

我们对每一个学生扬其长、补其短,激励学生找到自信、自强的发展亮点,恪守“每一个孩子的最大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的理念,不搞分数排队,让自信的笑容浮现在每张稚嫩的脸上。我们开发了“启智博能”“求真路阔”校本课程,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育人讲真心,就是真把每一个孩子都看成是含苞欲放的花朵,让他们共享蓝天下的灿烂阳光。

(二)真情管理

我们在教师管理上讲真情,严防“管理”异化为“管制”。制度要完备,但人文关怀不可或缺。我们建立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即重激励轻训诫,重实绩轻监督,重多元轻一律。如此,为所谓“规范性”的管理注入生机与活力,实现民主管理尊重人、多搭平台发现人,考勤差异宽慰人、学校文化愉悦人。

(三)真知课堂

教育起点和归宿都是为学生主动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因此,真知学堂的灵魂就在于“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这唯一宗旨。我们建设生本学堂,贯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主张,不搞套路、因班而异,一课多上、因生而变,同课异构、个性争鸣。真课堂就是把真爱倾注于每一个学生,以真情温暖每一颗童心,用真知点燃每一颗火种,让学生学到真知,学说实话,争做真诚之人。

(四)真美文化

校园里,王照先生塑像立于校园中,基座正面为先生对国人应具备精神的强烈呼唤——“朋友,朋友,说真的吧!”八个大字。校史馆收藏了学校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珍贵资料,也记载着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史。求真楼二楼设“小航自助书屋”“小航”取自王照先生的字。图书为学生自愿捐献,每天闲暇自由阅读,同时展出每月评选出的“芦晓手抄报”。求真楼三楼设“于敏科学乐园”,展示了于敏院士在校就读、回母校寻访、获得国家奖励时的照片和亲笔题字以及学生们的科技作品,激励师生爱国情怀。

(五)真诚合作

信息时代下现代学校教育的突出特征,是与全社会的合作与开放。我们有家庭、社会和学校真合作的“新三好”育人操作体系,我们有师生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我们有学校微信公众号和与家长沟通微信群,我们有以家长为主体的轮流分享各自家教经验、家风传承的家长学校,我们有京津冀校际合作的促进行动,拓宽视野,资源共享,互帮互促,协同发展……

培养家国情怀,是芦台一小的初心,也是百余年的不断探索。我们一定不忘初心,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为人民办学、为国家育才,努力实现教育的真谛,以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猜你喜欢

于敏学堂家国
古稀之年上学堂
Yu Min: Father of China’s Hydrogen Bomb于敏
隐姓埋名的于敏
家国两相依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
森林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