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课堂,因生施教”教学改革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5-06陈静兴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摘要】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日益严峻,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人才培养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是教育的目标。目前,传统的教育方式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不了这种目标的转变。因而必须与时俱进,深层次的改革眼下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作为逻辑思维类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是一门基础性的重要学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立足课堂 ,因生施教”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实施这种策略能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数学教学课堂高效的目标。

【关键词】立足课堂  因生施教  高中数学教学  改革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140-04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认真听讲,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学生课后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陷入“题海战术”中,长此以往,感觉枯燥乏味极易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会做题答题,但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中的体验, 较好的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1]。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树立其主体意识,实现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1.实行教学改革的原因

传统数学课堂,以教师为核心,“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占据了主体地位,向来是老师一个人讲解,学生专心听讲即可。填鸭式的教学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没有时间在课堂上思考相关知识,对所学知识不能牢固掌握。此外,课前的预习教师也未对学生做很大要求,学生也习惯了课堂上听教师讲授,对预习没有很高的积极性。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迟早会讲,就算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课堂上教师也未预留时间方便自己提问。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性低,没有在课堂上与教师形成互动,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数学“双基”重视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训练,但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而“三维目标”的提出,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在教育的过程中教授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因而,为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状态进行改革[2]。针对这种存在不足的教学现状,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立足课堂,因生施教”的创新教学方式。这种创新教学方式不仅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激发了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课堂自主预习、同步学习的目标。同时课堂预习,学生处于相同的学习起点,教师可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灵活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随之提高,学生中存在的“学习分层”现象自然大幅减少。所有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教师讲解的知识学生都能消化理解,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2.分层教学理论概述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功底和潜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班级或组别区别对待,学生在分层教学中获得尽可能好的发展[3]。分层教学也称分组教学或“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成绩按高低不同分成不同班级或组别,教师根据不同班级或组别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分层教学通常的做法是:按学生成绩高低不同将其分成 A(优秀生)、B(中等生)、C(差生或择校生)三个层次,对目标和教学进行分层,甚至分成更多层次[4]。个人认为这种分层教学的做法容易打击学生,伤害其自尊心。目前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有多种,本文主要分析研究班内分层教学的策略,保留行政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只在班级内对学生进行分层,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层次或类别,针对不同层次或类别的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辅导、检测、评价,使班级所有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5]。本文研究的主题是在班内如何根据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进行分层和施教。

3.教学分层依据分析

3.1 成绩差异分析

3.1.1 家庭环境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物,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孩子之间的差异性也就越来越大。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加上父母在学习上对其正确的指引,让孩子能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从而在学习上也有很大进步。反之,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则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还会给孩子带来一些负面思想。

在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学生的占比非常大,由于经济上的压力,父母不得不远离家乡去工作,留下孩子和老人在家乡生活。留守家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是不得已而为之,在缓解一定的经济压力的同时忽略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给他们帶来一些负面思想。留守学生平时就缺乏父母的关爱,让他们在外很没有安全感,久而久之就有了自卑的心理。另外,留守学生平时一般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由于老人对孩子的溺爱以及教育理念的落后,导致孩子的自觉性和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此外,“变故型”的家庭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由于父母之间的不和谐,孩子体会不到父母所带来温暖,感受不到家庭给之带来的安全感,这些家庭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往往都不如正常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心理一般都很脆弱,尤其是女孩子的表现最为突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不仅没有足够的心思去认真学习,而且还要抽出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父母。另外,如果父母工作太忙,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3.1.2 教育环境因素

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方向,由于目前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的差异也造成了学生之间差异越来越大。

首先,部分高中学校在针对学生教育方式上面就存在许多问题,有的高中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考试内容,对考试涉及到的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有的高中学校就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技能。不同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其次,现在社会上出现各种培训班,有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会给孩子报一些不合理的培训班,导致孩子的学习压力大,精力不足,学习成绩反而会有所下滑。

3.1.3 个体因素

学生自身的学习天赋也是导致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的主要问题。在初中之前孩子的学习天赋还表现不是很明显,而到了高中阶段,他们的差异就表现特别明显。比如女生在文科方面就明显要比男生的强,但男生在立体空间和理科方面就要女同学好很多。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天赋尤为重要,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

3.2 兴趣差异分析

3.2.1 家庭教育因素

父母与孩子的之间良好的沟通,能够让孩子对父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能够让自己找到正确的方向,树立信心。但是當前父母对孩子最常见的沟通方式则是指责和埋怨,这样子的沟通方式不但不能够解决问题,还会加重问题的严重性,导致孩子出现叛逆的心理。另外一种沟通方式就是讨好迁就型,不管孩子是否对错,一味的去讨好、去迁就,这种溺爱的方式,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固执、任性等一些不良品质。还有一种常见的沟通方式就是唠叨啰嗦型,这一类的沟通方式会导致高中生对父母产生反感,其实对于高中生来讲,很多事情他们并不是不懂而是需要时间去接受。父母经常对其唠叨啰嗦,会导致孩子出现叛逆心理和抵触心理。

3.2.2 教师因素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造成学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不同,有的老师会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发展而进行教学,但有的教师则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为了学校的教学综合水平而给学生带来一些不科学教学方法。

(2)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理念不同,给学生的发展也带来一定的影响[6]。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讲解,而没有考虑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3)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非常的乏味无趣,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思想沉闷,甚至想睡觉。教师的教学理念、方式和风格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不同的影响,有趣的、科学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对知识产生求知欲,提高学习成绩。

3.2.3 自身因素

高中的知识难度要比初中难很多,有些学生在初中时期数学成绩能够达到90分、100分,甚至110分以上,但是到了高中以后可能想要及格都很困难。有些学生本身很努力,但是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久而久之就会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也严重受挫,因此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成绩越发的下降。高中一般都是分层教学模式,有一些分到低层次的学生则会更加的失去学习信心,他们会认为自己不如高层次的学生,在同学面前总觉着自己不如别人。他们往往不会去考虑自身出现问题的原因,比如改变学习方式提高成绩,而是经常出现不平衡的心态,给自身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进入高中生活以后,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加上教师正确的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习兴趣。

3.3 习惯差异分析

步入高中时期后,由于每个学生之间学习习惯的差异导致学习成绩上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明明每天刻苦学习,但是成绩依然止步不前,但有的学生却能轻轻松松的考个好成绩,其主要就是因为学习方式和习惯存在问题。以下就对此具体说明:

3.3.1 听课习惯差异

由于高中数学要比以往的数学学习有难度,而很多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所以在上课时就很难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容,也不知道自己在课上该注意什么,又怕错过每一个知识点,因此就只能从头听到尾,没有把握住知识重点。如何利用好一节45分钟的课程,就是要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重点划分,有些重点的内容要重点批注,在课上没有听懂的课下也要积极的去找老师请教,以保证学习的完整性。课前预习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高中数学不比初中数学,初中数学知识基本上只要老师上课讲了就差不多都能消化,但是高中数学的难度系数比较高,单纯的靠课堂来吸收这些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能够有助于在课堂上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通过课前预习发现自己不是很理解的内容,在课上就重点对此进行听讲和学习,在减轻课堂听讲压力的同时还能够增加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3.3.2 做题习惯差异

在高中时期,很多学生做题方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低层次的学生中表现得更为突出[7]。由于高中数学的难度系数较大,题目也变得比较灵活多变,导致学生经常解不出答案。比如在做数学基础训练的时候遇到没有记住的公式,学生并不是先去记数学公式再做题,而是直接打开书本找出公式照搬。或者在遇到有难度的题目时,并没有自己认真思考,而是直接看一眼答案照抄,没有发挥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一套习题做下来自己没有吸收什么知识,就跟没有做一样。另外,还有些学生在遇见不懂的题目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询问老师,而不是自己先试着思考、解答,万一不懂再请教老师,而不是直接让老师把答案讲解出来。这些坏习惯如果不及时改正,在今后的数学测试时,学生就会处处碰壁,遇到稍微有难度的问题就不会自己去思考,导致自己对学习失去信心,渐渐地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由此可见,在高中时期良好的做题习惯是影响高中数学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

4.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4.1 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进行分层教学

在高中时期的数学学习,教师要学会如何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在这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情况、兴趣爱好等进行层次划分,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A层次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好,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高涨;

B层次的學生学习成绩稍微落后,学习状态也不是很稳定,学习兴趣比较薄弱;

C层次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数学基础不扎实,学习习惯也不太好。

其次,在进行层次划分的时候还要合理的调整各个层次学生之间的比例,最好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分配。在完成层次划分工作以后,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此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改变重新进行层次调整,以此来激励低层次的学生努力学习。

4.2 根据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分层教学

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对数学感兴趣,很多时候其实是后天培养而成的,是在一定的需求基础上而发展来的。兴趣一般都具有指向性,就是任何一种兴趣的来源一定是针对某一事物、人物或者活动,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而培养的兴趣。因此,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所以我针对本班的数学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

(1)A层次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数学基础知识扎实,他们一般会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并且会主动对一些难懂的数学题目进行探讨和研究,他们觉着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数学学习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B层次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数学基础差,不管他们怎么努力数学成绩依然没有提高,因此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感,对数学学习完全不感兴趣,这一类的学生几乎放弃了数学学习,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外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考试成绩较差。

为了能够让B层次的学生逐渐向A层次学生靠扰,重新找回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成为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我的做法是:

(1)在数学提问时尽量对B层次学生提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最好是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例子,这样一来他们才能听懂教师所问,以至于不会觉着数学学习太难太枯燥。另外,还可以用新奇的问题去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尤其是要注意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一位缺乏语言修养的教师是很难让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有趣的,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对教师所讲内容完全没有兴趣。反之,如果一位教师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则能够让一节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利用身边的实例或者形象的语言将数学问题表达出来,不仅通俗易懂,还能用幽默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在课上要主动关注层次较低的学生,对于他们回答正确的问题要给予表扬。在做题方面如果做得好的,教师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关心,体会成功的喜悦之情。另外,在课外的时候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爱上数学老师的同时爱上学数学。

(4)建立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以及生生合作关系。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交流、合作,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班风。

(5)成立数学合作小组,让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与学习差的同学组成合作小组,帮助学习差的同学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这种小组的成立还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4.3 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行分层教学

数学学习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培养成的,它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而累积形成,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从平时的观察中我们可以把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分为两个层次:

A层次的学生具有独立学习能力,他们善于独立思考问题,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

B层次的学生对学习则比较有依赖性,在课堂上不善于听讲,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不问自己是不会主动去想的,做题遇到困难时就会去翻阅答案,这类学生对教师和答案的依赖性较高。

为了能够让B层次的学生养成A层次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1)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让其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才能认识到问题的本质。

(2)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在课堂中才能抓住重点去学习。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在课堂上要全神贯注的听教师教课,不能思想开小差或者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学习工具,课中集中思想听讲,抓住重点知识进行学习,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够带着问题和目的去学习。

(4)培养学生养成温习知识的习惯,对课堂、单元、进行温习,加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5)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控制作业的难度和作业量,太难或者太多的作业都不利于学生独立完成,更多的学生会为了完成任务而去抄袭。所以控制作业的量与难度,是培养学生养成独自完成作业习惯的主要因素。

5.立足课堂,因生施教,构建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5.1 关注学生兴趣培养,提高课堂参与度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最紧张最关键的阶段,因而高中生的学习目的通常较为明确,但兴趣依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关系到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那些对数学学科怀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往往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进行互动,而缺乏数学学习兴趣的学生多是被动学习。此外师生关系和谐与否、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喜欢与否也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另一因素。学生进入高中后,对不久的将来将要面临的高考倍感压力,希望能从教师处获得鼓励和安慰,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如能在互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喜欢听数学课、期盼某位教师的课程,日常生活中也会听到学生议论喜欢哪位教师讲课,因而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增进师生友谊,还能促进效教学效率的提高。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因素,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情景创设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更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例如“函数的单调性”,该课时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可先在分析数据变化的基础上加以理解,教师教学中可借气温变化、水位变化等数据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明白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函数值会变小或变大,同时观察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函数值的变化规律,由此让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如此,教师不是照本宣科的向学生讲授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从而由浅入深的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5.2注重学生习惯养成,提高学习自主性

学生升入高中后,大多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但部分学生未掌握正确的学习办法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一些学生仍然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延续大量做题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来掌握数学知识。而高中数学涉及概念广、知识较抽象,难度大幅上升,不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就会事倍功半,因而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自主预习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如哪些基础知识是需要重点学习的、哪些公式概念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等等。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对不懂的问题也会主动提出,为课堂互动提前做好了准备。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质疑,把自身学习中遇到的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与同学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有了正确的答案,不仅学习到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大胆质疑的习惯。

5.3 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拓宽思维,从而主动构建和掌握數学知识。教师走出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合作探究模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不仅能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构建,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先以单摆振动、质点运动、圆周运动的变化规律引出函数周期性的概念,以便学生更易理解函数周期性的概念,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如“周期函数具备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后,再引入最小正周期的概念。在此过程中让小组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其概念,教师再进行精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在合作探究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学生学习由以往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设置问题后,先引导学生探究,将学生思维朝着正确的思路转移,然后再予以点拨,在学生探究最终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精讲以突出重点和难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高中数学学科较抽象,对部分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环节及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问题和各类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和辅导,对学生整体成绩和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益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要不断的总结、学习以积累经验,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转变思维、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固有的教学观念,大胆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灵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侯万刚. “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J]. 新课程(中学), 2017(8).

[2]张亮, 田泽华. 立足生本课堂培养数学素养 ——“三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J]. 江苏教育, 2017(59):31-34.

[3]卢茂林.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甘肃教育, 2017(19):56.

[4]罗小琴.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 现代交际:学术版, 2017(20):159.

[5]吕娉.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走出高中数学教学困境[J]. 新课程导学, 2017(29):44.

[6]窦慧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33):3-4.

[7]先儒才. 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7):54.

作者简介:

陈静兴,正高级特级教师,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培养对象及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关于高中数学学科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试论小组合作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