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哉,诗经

2020-05-06陆莉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品读诗经

陆莉

【摘要】作为国学经典的重要一部,我们尝试把《诗经》中的部分篇目引入小学高年级的课堂,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中华民族几千年语言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在品读中,领略古人用语的精妙;在涵泳中,揣摩诗歌中的画面和意境。

【关键词】品读 《诗经》 课程研发

一、背景综述

有一种美,无须修饰,那是从心里流出来的长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开端而形成。

女作家丁立梅说:“每隔一段时日,我会把《诗经》捧出来,重新读。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这五百多年间,那些辗转悠扬的歌谣,沾着尘粒和草香,一路逶迤。”

我们中国有“诗的国度”的美称,而《诗经》便是这诗国之诗的伟大源头。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下发《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国学经典的重要一部,我们“中国风·母语美”课题组尝试把《诗经》中的部分篇目引入小学高年级的课堂。下面,就把我们“品读《诗经》”微课程研发的实践与思考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正确、流利、有节奏地诵读,认识赋比兴的手法,了解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感受语言层层叠叠的韵律美,能凭借诗句想象画面乃至故事。

过程与方法:借助拼音、注释、音频学会诵读,能主动采取读给别人听、看注释、查资料、故事讲述和联系生活等方式读熟、读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诵读,初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感受文化传统中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之间的情义。

三、课程实施

我们课题组从《诗经》中选择了难度适中、传诵度广、适合高年级学生的11篇作品:《采葛》《木瓜》《关雎》《桃夭》《甘棠》《伐木》《鹿鸣》《蒹葭》《采薇》《硕鼠》《芣苢》。内容涵盖“风”“雅”“颂”三类,配上注音、注释,编成小册子发给学生。再从网上下载吟诵、唱诵音频资料供学生听、读、用。

师资与课时设置,由课题组骨干教师任教,利用周五下午走班社团时间,作为选修课程,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诗经》,品读《诗经》。

课堂上,我们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营造出一个其乐融融、诗意盎然的氛围,让那些在《诗经》中流淌的语言和文字,穿越千年的时光来到学生们的面前。

1.朗朗读之,赏韵律美

诗的源头是歌谣,怎样读出其中的味道?课堂上,一首诗出来,我们先让学生比较诗的结构,学生很快发现,一首诗往往每一章的结构形式相同,内容相似,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字。教师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叫“重章叠句”,在《诗经》中最为常见。重章叠句能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 “绕梁三日”的感受,在诗歌、音乐中经常使用。

当学生读准字音后,我们就采用多种形式读,比如,可以一读一和,可以男读女和,还可以一读百和。整齐中有变化,节奏铿锵悦耳,再读好词语的停连、高低、长短、快慢等节奏韵律的变化。

如《硕鼠》这首诗,在先秦时代广为传唱,可以每句都读二二拍“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还可以变换一种节奏唱读“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也可以同学之间两两拍手读。读之、吟之、和之、对之、唱之……学生们在诵读声中,逐渐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语言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细细想之,品语言美

古人用语精准,尤其在《诗经》中每一章变换的字词,更是体现了“词语的锤炼”、汉字的精妙。理解这些字,光看注释是不能充分领略到汉字的奥秘的,有时需要我们追根溯源。

课题组特级教师吴建英在教学《芣苢》时,就出示了“掇”“捋”的古汉字,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掇”右边有四个又字,在古代“又”字指的是手,这么多手,是什么意思?再看看“捋”字的右边,“寽”指以五指持物。接着,又请学生根据字形和字义,上台来演示这两个字的动作,边演示,边说出这两个字的差别。最后,出示国学专家余冠英先生对这首诗的翻译,以诗译诗,以诗读诗,别有风味: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学生在比较、思考、想象、演示中,品读了古人用语的精妙,感受到了诗歌对词语的锤炼。

3.涵涵泳之,揣意境美

清代著名學者方玉润先生教我们这样读《诗经》:“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涵泳”就是沉浸其中,反复品味,揣摩意境。这样才能听到那美妙的声音,看到那生动的场面,这才是真正的会读诗!

教学《关雎》,我们这样揣摩画面:

你们看啊,正当好年华的姑娘出现了,她仿佛是从云端里走来的,穿着         ,挽着        ,她来水边采荇菜了。定一定神,我们且欣赏一下姑娘的采摘动作:         ,那么协调,那么连贯,简直像在舞蹈。

你们听啊,河湾中央的绿洲上,调皮的水鸟在那儿         ,突然             地叫了起来……

正如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的眼里,也有一千种《诗经》。《诗经》最打动我们的,正是它那种自然天成的样子,那远古年代里,无论是植物的,还是人的,都是澄澈宁静的。品读《诗经》,涵咏其中,想象画面,才能让学生们真正走进诗中,与古人相逢。

四、课程评价

课程的评价在于形式简朴,却活泼有趣。在学期末的社团展示上,选修“品读《诗经》”微课程的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特长,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

动态的诵读节目精彩纷呈:或坐着齐诵,或站立诵读;或配乐唱诵,或边诵边舞;或领诵齐诵交叉,或古代现代穿插。拿腔提调,举手投足,一个个小绅士、小淑女充分展示在观众面前。

静态的主题画展夺人眼球:“《诗经》里的花草植物”,有图有注解,卷耳、芣苢、薇、唐、蔓……每一种植物,都有一个可亲的、温暖的名字。“《诗经》里的女子”,有模有样,绿布衣裙,头发长长,仿佛袭一身草香花香。

“品读《诗经》”社团的展示,吸引了各个年级的教师和学生们。诵读节目和主题画展,在校园里掀起了又一轮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诗经》是国学的源头,是古代求学之人学习文化的必修课,其中的每首诗都是一幅画卷,一份情感,一段历史。孔老夫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那就让我们不妨回到诗歌的源头去看看,和学生们一起品读《诗经》,感受母语之美。

猜你喜欢

品读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诗经》研究七十年管窥
绘本阅读:学生言语智慧飞越的踏板
让阅读能力在阅读活动中生长
小学英语朗读技能提升训练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巧用《诗经》解难题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