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胆囊较大胆固醇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的鉴别诊断

2020-05-06孟晓涛李秀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5期
关键词:腺瘤息肉胆囊

孟晓涛,陈 浩,李秀丽

(内蒙古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超声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大部分胆固醇性息肉属于良性息肉,无恶变倾向性,如息肉直径超1 cm多采用手术切除治疗[1]。有效鉴别诊断腺瘤性息肉与胆固醇性息肉是现阶段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恶性胆囊息肉、胆囊体积较小胆固醇性息肉诊断主要方式为多模态超声诊断,体积较大胆固醇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应用超声及超声造影鉴别诊断缺乏系统性研究[2]。本次研究总结我院相关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并分析超声及超声造影鉴别诊断的相关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样本时间段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样本量为4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其中胆囊较大胆固醇性息肉25例,腺瘤性息肉20例,全部患者均为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全部患者病变直径均超1 cm。汇总45例患者临床基础性资料,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跨度28-65岁,平均值(47.69±2.55)岁。

1.2 方法

检查前6-8 h患者需禁食,利用我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完成检查,探头为高频与低频线阵探头,频率分别设定为9-12 MHz、1-4 MHz。检查期间优先进行低频、高频灰阶常规超声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完成上述检查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对病灶区域实施2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常规超声检查需将患者体位调整为左侧卧或仰卧位,利用探头对患者胆囊及肝脏等区域进行扫查,并选取适宜的切面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行超声造影检查前,医师需告知患者保持平静呼吸,造影剂冻干粉利用5 ml生理盐水溶解,混合震荡使其成为悬混液状态。抽取造影剂剂量设定为0.02 ml/kg,经由患者肘部外周浅静脉区域完成造影剂快速团注操作,完成操作后注入生理盐水冲管,医师对病灶区域内造影剂微泡灌注情况进行动态化观察,并妥善保存相关图像资料。

1.3 评价标准

常规超声观察项目为病灶数目、大小、基底部形态、回声、彩色血流造影前后可见性,结合病变位置深度选择高频或低频超声进行观察。超声造影分析主要指标为基底部宽度、增强时间、增强程度、胆囊壁在静脉附着区域连续性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x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2.1 常规超声表现分析

全部45例患者常规超声低频、高频检查,病变最大径线范围为1.1-2.4 cm,均值(1.38±0.35)cm。25例胆囊较大胆固醇性息肉患者中病变最大径线范围1.1-1.8 cm,均值(1.25±0.23)cm,20例腺瘤性息肉患者中病变最大径线范围1.2-2.4 cm,均值(1.58±0.41)cm,腺瘤性息肉患者病变最大径线显著高于胆固醇性息肉患者(P<0.05)。25例胆固醇性息肉患者中多发15例,单发10例。20例腺瘤性息肉患者中多发14例,单服务6例。胆固醇性息肉患者中18例表现病灶内点状强回声,腺瘤性息肉患者中4例表现为病灶内点状强回声。超声造影检查前后,腺瘤样息肉患者基底部血流信号分别显示17例、18例,胆固醇性息肉患者分别显示4例、5例,腺瘤性息肉显示率更高(P<0.05)。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患者点状强回声、造影先后血流显示率、病灶最大径线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 超声造影表现分析

对比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患者超声造影表现,增强程度、变低增强时间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2 超声造影表现分析

3 讨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临床多发,此类病变属人体胆囊黏膜壁赘生物,可在超声检查中发现。胆固醇性息肉产生原因与胆囊黏膜组织内部胆固醇前体、甘油三酯、胆固醇酯等物质沉积有关[3]。相关资料研究表明,低于1 cm胆囊样息肉多为胆固醇性息肉,其主要特征为细蒂及多发性。腺瘤性息肉属上皮组织良性肿瘤,其主要成分为胆道上皮组织类似物,包括非乳头及乳头等类型。准确鉴别诊断胆囊内体积较大的胆固醇性息肉与腺瘤样息肉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其临床价值突出[4]。

临床诊断胆囊疾病的基础方案为常规超声,直径低于 1 cm的胆固醇息肉以细蒂及多发为主要特征,如息肉直径超1 cm,其图像与真性息肉结构具有相似性,鉴别诊断难度较大。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对病灶区域内部血流信号进行探测,其主要缺陷为无法观察细小血管血流信号,对流速较低的血液信号观察效果不佳[5]。利用超声造影技术可清晰显示出病灶区域内部血流灌注情况及分布情况,胆固醇性息肉患者微血管分布不均,腺瘤性息肉微血管分布相对均匀,注入造影剂后对其分布均匀程度进行观察可实现胆固醇性息肉的准确鉴别诊断。综合采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可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有助于提高胆囊息肉鉴别诊断准确率[6]。

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常规超声检查下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患者点状强回声、造影先后血流显示率、病灶最大径线存在显著差异,超声造影检查,增强程度、变低增强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医师可依据此类差异进行鉴别诊断。

由此可知,胆囊较大胆固醇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诊断中综合采用超声及超声造影可实现准备鉴别,值得全面推广。同时,本次研究过程中存在一定不完善,就诊患者总量不足,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具体应用需进一步分析。

猜你喜欢

腺瘤息肉胆囊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腺瘤的类型有哪些?
哪些胆囊“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