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手术在自发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0-05-06黄华兵朱恩锋周志涛杨德福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5期
关键词:自发性脑组织血肿

黄华兵,朱恩锋,周志涛,许 海,杨德福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200)

自发性脑出血是指患者未出现任何外伤,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机体内静脉、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等发生自发性破裂,引发脑内出血。自发性脑出血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主要与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等有关[1]。相关研究表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多为老年人群,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难度,若不及时诊治,会增加脑出血死亡风险。为探究微创手术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择取本院4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开展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开始于2017年3月,结束于2020年3月,共有样本数量4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40-71岁,均值(64.33±5.76)岁,出血量40-110 ml,出血量均值(58.43±6.37)ml;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0例,平均年龄41-73岁,均值(65.84±6.18)岁,出血量43-115 ml,出血量均值(59.61±5.97)ml。4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符合自发性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对比两组脑出血患者数据资料,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

观察组予以微创手术治疗采取显微镜下经侧裂手术治疗,利用显微镜辅助,经侧裂进入脑部将高血压基底节区处脑血肿清除,手术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全麻并在气管插管,术后患者取平卧位,从翼点进入,患者头部偏向对侧30度为宜,开6 cm×8 cm小骨窗,剪开硬模使侧裂暴露出来,利用蛛网膜刀挑开侧裂蛛网膜,分离对侧裂血管,同时增加对大脑中动脉分支及对侧裂静脉的保护,侧裂深面处充分暴露岛叶脑组织,利用脑压板分离岛叶脑组织至可见水肿。脑压板将血肿腔牵开后,通过吸引器将陈旧血块清除[2]。随后利用显微镜在各个角度探查血肿腔,选取电凝对血肿腔边缘处做止血处理,留置引流管。术后给予患者骨瓣减压治疗,并将创口缝合[3]。

1.3 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GCS评分间差异,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手术治疗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CNFDS)评分降幅超90%,判为显效;CNFDS评分降幅处于60-90%间,判为显效;CNFDS评分降幅处于20-59%间,判为有效;CNFDS评分降幅小于20%或增加,判为无效。

1.4 统计学研究

择取SPSS33.0软件计算文中脑出血患者相关数据,计数资料用%记录x2检查,计量资料用±s记录t检验。将文中两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2 结果

2.1 两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疗效95.24%高于对照组66.67%,P<0.05,表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疗效间存在差异。如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表(n,%)

2.2 两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GCS评分对比

治疗前,比较两组GC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GCS评分差异显著,P<0.05。如表2。

表2 GCS评分对比表(分,±s)

表2 GCS评分对比表(分,±s)

组别名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21) 9.34±1.35 13.86±1.52对照组(n=21) 9.33±1.36 10.21±1.41 t 0.0239 8.0676 P>0.05 <0.05

3 讨论

一般来讲,自发性脑出血是在患者无意识时产生的 大部分患者伴有水肿,部分患者血管组织出血后,还可能释放相应活性物质,导致脑组织或脑血管变性坏死。患者出现此类情况后,需及时治疗,保护神经系统功能,降低颅内压,清除血肿,才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4]。传统医学上治疗自发性脑出血,多采取单侧大骨瓣开颅清除术,病情严重患者需同时开双侧骨瓣进行治疗,手术难度较大,且极易损伤患者脑组织及神经功能,此类手术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采取微创手术方式清除脑出血内血肿,可在显微镜辅助下,准确定位,避免血管损伤,降低手术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影响,进而提升患者术后存活率,且有利于术后恢复神经系统功能,预后良好,并且微创手术可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选择不同类型手术,进而控制手术出血量,减少术中创伤,提升临床疗效。此外,微创手术可及时发现术中出血部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针对脑部受压严重且出血量较多患者,选择显微镜下经侧裂手术治疗,术中仅开 6 cm×8 cm小骨窗,彻底将脑部血肿清除,且术后不良反应少,颅内感染及肺部感染风险均小于对照组,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节省治疗费用。术后给予骨瓣减压治疗,可有效降低填塞效应诱发血管损伤或颅骨板障碍风险,降低术后再出血风险,还可降低脑梗死、血管扭曲或脑组织膨出等并发症。此外,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选择手术方式时,需综合考虑患者耐受力、出血量、清醒程度及病程等因素,确保手术时可准确找出血肿位置,降低手术对脑功能的损伤,保障手术能够顺利进行[5]。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相较于常规治疗,微创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且术后创伤更小出血量更低,GCS 评分显著提升,进一步表明微创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效果更佳,有利于定位血肿部位,避开脑组织及脑部血管。

综上所述,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可快速清除脑内血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表明微创手术更具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自发性脑组织血肿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共享魅力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全膝置换术后自发性关节僵直的翻修效果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