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改良后乳腺癌手术与传统乳腺癌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价值研究

2020-05-06孙子钦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5期
关键词:术式组间乳腺癌

孙子钦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重庆 408300)

乳腺癌属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主要发病部位为乳腺小叶或乳腺导管上皮组织,发病初期主要临床症状为乳房肿块,质地不光滑,随病情进展可导致肿瘤体积增加,患者乳头扁平,乳房局部组织隆起,并伴有皮肤改变、疼痛、乳头溢液等。手术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最佳方案,传统乳腺癌手术技术经大量研究证实,具有确切疗效,其主要缺陷为手术创伤面积较大,术后恢复速度缓慢,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偏高[1]。改良后乳腺癌手术可有效解决传统术式的不足,其他手术安全性。本次研究重点统计我院就诊治疗乳腺癌患者各项临床基本资料,研究并分析传统术式方案及改良后实施方案的具体操作,并探讨其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4 月为本次研究起始时间,2020年4月为本次研究终止时间,研究样本数量共计96例,全部患者均符合乳腺癌临床诊断标准,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2组,组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等(n=48),研究组患者年龄范围为33-59岁,年龄均值(47.69±5.63)岁,其中Ⅰ期26例,Ⅱ期2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34-55岁,年龄均值为(47.54±5.85)岁, Ⅰ期27例,Ⅱ期21例,基线资料组间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传统乳腺癌手术,取患者平卧位,上肢适度外展,肩部下方垫高,常规消毒铺巾后医师利用稀释处理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对患者手术区域皮肤组织浸润处理,将患者病变乳房及周边胸大肌肉、胸小肌、腋窝与锁骨下淋巴结、淋巴周边组织、脂肪等切除。

研究组患者行改良后乳腺癌手术治疗干预,医师依据上述操作规范对患者术式全麻,麻醉起效后结合患者肿瘤形状及大小确定切口设定方案,并结合患者乳房大小及形状等设置梭形切口或横向切口,皮肤与肿瘤边缘切除范围不得低于3 cm。切开患者皮肤组织后实施皮瓣游离操作,游离范围内侧需达到胸骨旁或中线区域,外侧需达到背阔肌前缘,下方需达到腹直肌上段,上方需达到锁骨窝,医师可结合患者肿瘤实际情况选择保留厚度为0.5 cm脂肪层组织。对乳头及乳晕实施游离,横向切取乳晕下方切线组织,行快速病理检查,评估肿瘤浸润状态,如未产生浸润,可实施保留乳头及乳晕手术治疗,保留胸肌神经、胸背神经、胸长神经、肩胛下血管,肋间臂神经等,分离患者乳腺及胸大肌筋膜,清除对应区域淋巴结。分离胸小肌筋膜与淋巴结,并将筋膜组织切除,操作中需妥善保护胸肌血管及神经组织,避免损伤胸部神经外侧支。术后利用生理盐水清洗创伤部位,弹力带加压包扎,腋下设置引流管。

1.3 评价标准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及术后多项指标、,具体包括手术用时、患者出血量、引流及住院总时间等,统计各类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包括皮下积液、皮缘坏死、上肢淋巴水肿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计量资料为(±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x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2.1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及术后多项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及术后多项指标,研究组优势显著(P<0.05)。

表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及术后多项指标(±s)

表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及术后多项指标(±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时间(d) 住院时间(d)研究组(n=48) 78.96±10.04 104.29±22.71 9.11±1.84 5.24±1.55对照组(n=48) 112.28±15.62 149.15±34.56 13.75±2.28 9.46±2.68 t值 12.432 7.515 10.972 9.443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 评估组间并发症发生率

评估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评估组间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乳腺癌属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主要发病部位为乳腺上皮组织。乳腺组织癌变后内部结构疏松,细胞间紧密连接消失,癌细胞脱落后可随血液循环及淋巴液扩散至身体不同部位,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安全,为此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治疗乳腺癌最有效的方案为手术治疗,传统术式及改良后手术是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方案,关于二者的临床应用情况尚存争议[2]。

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可知,采用改良后手术方案的研究组患者手术期间及术后多项指标,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可认为改良后手术治疗方案可促进乳腺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同步提高。传统乳腺癌手术可将肿瘤完整切除,其主要缺陷为创伤面积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无法保持乳房完整性[3]。改良后乳腺癌手术以患者肿瘤实际情况为依据,术中操作可保留胸大肌与胸小肌,使患者乳房结构相对完整,且手术创伤面积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中各项操作可实现对病灶的有效根除,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也可提高术后恢复速度,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传统乳腺癌手术,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4]。

乳腺癌患者采取不同术式治疗期疗效及安全性存在较大差异,经本次研究证实,改良后乳腺癌手术可提高乳腺癌治疗效果,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适合在不同医疗机构推广。

猜你喜欢

术式组间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不同术式治疗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的效果比较
经阴道及腹腔镜辅助阴式两种术式切除子宫临床疗效
袖状胃加,我们该如何合理选择?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